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保志 (奇行世难知)
保志 (奇行世难知)
保志本姓朱,少年出家,随师傅修习禅业,一向恭谨勤奋,到宋太始初年(465471年)却忽然变得行迹怪异起来,居止不定,饮食无时,几寸长的头发蓬乱如草,却不梳不剃。肩上一条锡杖,杖头挂些刀剪、镜子、布匹一类的东西,常常就这样赤脚穿行于大街小巷。到齐建元年间(479482年),更加神怪非常。他眉开眼笑地与人说些没头没脑的话,人家也不以为意,后来遇到变故,再追想保志的话,分明他是在说着预兆。有时也来一两首诗,词句有如谶语,有时接连几天不吃东西,却面无饥色。保志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快京城的士庶僧俗,纷纷拜他为师。
齐武帝萧赜见他影响日广,便以欺诈、迷惑百姓的罪名将他收在狱中。第二天,有个狱吏到闹市中游荡,见保志在那里与人说笑,顿生疑惑,悄悄返回狱中,见保志仍在地上打坐,难到是我看花了眼吗?狱吏扪心自问。一天,保志忽然对狱卒嚷嚷道:哈哈!门外有两人来给我送吃的啦!用金钵盛着,你们快给我拿过来!果然文慧太子、竟陵王萧子良都来给他送饭。建康令吕文显将此事报告武帝,武帝见他果真不是凡人,便将他迎入宫中。
不久,景阳山上又出现一个保志,与七个僧人在一起。武帝大怒,下令派人检视后堂,四处找寻,没有保志的踪影。门卫禀奏道:保志很早就出去了,我省视他时,见他正用墨涂身。僧正法献见他衣服破敝,便想送他一件,派人到罽宾、龙兴两寺寻找,都说:昨晚在此过,过早晨就走了。又找到他常去的厉侯伯家,侯伯说:昨晚他在这里讲经布道,现在还没睡醒呢。来人屏息一听,果然醋声传来。这时法献才明白:他是分身三处过的夜。保志常在数九隆冬袒胸露背,四处走动,僧人宝亮便有意送他一件衲衣,只是没有机会。一天保志忽然进门,拿上衲衣便走,宝亮目瞪口呆。有时保志向人讨要生鱼片,施主为他办好,他只顾低头大嚼。保志走后,盆中的鱼儿仍旧活泼泼地乱跳。保志并非只玩小法术的一类人物,他看武帝残暴嗜杀,便借给他神力。武帝见到地狱中高帝萧道成在没完没了地遭受锥刀之苦,皤然悔悟,自此永远废除了锥刀酷刑。
保志与朝中许多显要都有交往。卫尉胡谐病重,请他来看,保志端详一下病人的形色,便说:明屈。家人弄不清楚,保志不作解说,第二天也不再去,胡谐就在当天死了。事后他对人说:明屈,不是明日尸出么?太尉司马殷齐之随陈显达出镇江州(江西九州),向保志辞行。保志取出纸墨,画了一棵树,树枝上立着一只小鸟。说:好好保存。事情危急了就爬上这棵树。后来显达叛逆,留齐之镇守江州。叛军很快溃散,齐之窜入庐山,后面追兵很急,齐之走投无路,猛然抬头,见林中的一棵树与保志所画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危急关头么?齐之顾不了许多,挥鞭赶走坐骑,匆匆爬到树叶间,稍定下神他才注意到,枝头一只小鸟瞅着他,不飞也不动,齐之当下就明白了。追兵赶来,在树林里转来转去,谁也没对这棵枝头立着安祥的鸟儿的树发生疑问,齐之终于得救了。屯骑桑偃准备谋反,悄悄地去找保志讨主意。保志一见他的身影,撒腿便跑边跑边大叫:围台城,欲反逆,砍头破肚。桑偃心知不妙。果然,还没出一旬,事情败露,桑偃逃到朱方,被人抓住,落了个砍头破肚的下场。到了梁代,鄱阳忠烈王曾请保志到宅中相叙,正说着话,保志冷不丁地要荆条,仆人四处寻找,将荆条弄来了,保志将其放在门上,弄得一群人莫明其妙。不久,忠烈王出任荆州刺史,谜底才算揭开。
保志在齐代,出入宫庭总是受到很多限制,到梁代,皇帝下诏说:志公形迹虽拘挚于尘世,神思却畅游于尘外,水火不能伤虎蛇不能害,谈玄讲道,都高妙入神怎能以俗人的常情,无谓地将他束缚呢?从今往后,志公的行动出入,不得再禁。这样以来,保志更随意了,天旱不雨时,他便念经求雨,皇帝问他如何解除烦恼,他便悉心讲解。
后来,法云在华林寺讲解《法华经》,招来了一种很怪的黑风。保志问他:
黑风是有还是没有?
若按世俗常理说是有,若按第一义真谛说,是没有。法云答道。法云所说,涉及到佛家空的观念。世俗看来,事物是实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难到能说没有吗?而佛家却认为,万物都是地、火、水、风四大元素的暂时组合,所以万物没有自身固有的性质,从这点说,万物皆空,黑风自然也不例外。保志往复问难三四回,便笑着说:如果固定不变的体性是虚空不实的,这也不可能,难以理解。他的话总让人觉得闪烁朦胧,无从把握。
保志闻名于世,显现奇迹有四十余年,男女恭信的有无数人。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冬,忽然对人说:菩萨要走了。不出十天,便无疾而终,尸体柔软而有异香,面貌光亮愉悦。保志本姓宋,金城(今甘肃兰州、青海西宁一带)人,他的年纪推算起来,当在九十七岁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