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22.帝须罗汉

22.帝须罗汉

一天清晨,帝须来到一个名叫阿练苦的地方游猎,看见一名叫无德的比丘端坐在林中。

这时,有只大象,用鼻子从树上折下一段树枝,来到比丘身边,轻轻拂动为他送上凉风。

帝须看了十分羡慕,自言自语道:「我何时也能像这比丘一样,连大象都这幺恭敬服侍他。」

无德比丘由帝须渴望的神情,知道他的想法。比丘以神奇力量一下飞到半空中,一下飞到水池上,一会儿浮坐于水面,一会儿端立于清波之上,又随手解开衣服,进入水池进行沐浴,显得惬意自在,快乐无比。

帝须看得入了神,心里便暗自下定决心。回到宫中,帝须告诉哥哥阿育王,说:「我想出家学习佛法,希望哥哥不要为此感到哀伤,不要因我离家而思念。」

阿育王想尽办法要说服帝须打消出家的念头,没料到帝须根本不听阿育王的劝说。

帝须对阿育王说:「世俗的欢乐是短暂的,不必依恋。」

阿育王不由得叹息道:「好吧!既然如此,就随你意吧!但你必须先学习乞食,然后才能出家。」然后让帝须住在王宫花园的大树下,并给他一个瓦钵,让他每天到王宫里乞讨食物。

阿育王下令:「只能供养最差的饭食!」于是帝须只能讨到一些残汤剩饭。虽然如此,帝须不嫌饭食差,仍然吃得很香。阿育王最后仍不舍得弟弟受苦,只得忍痛答应让他出家。

「好吧!但是你一定要常常回来看我。」帝须听了,立刻更衣就走。阿育王亲自为他送行,一直把帝须送进寺庙。

阿育王不停派人在帝须周围活动,让他无法静下心来,就改至阿练苦修行。

经过多年以后,帝须证得罗汉,想起昔日与哥哥阿育王的临别之约,就进入阿育王的国内,到王宫门口对守门侍卫说:「你去报告国王,一个叫毗多输柯的比丘,想求见国王。」

守门侍卫进去禀告时,国王一听是出家人求见,就忙着要请他进来。

毗多输柯,也就是以前的帝须,见到阿育王后,马上行礼致意。待他直起身子,双手合十时,阿育王仔细地端详着他,多年的分别使阿育王泪流满面,哽咽地说:「你今天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团聚,还有一颗祥和的心。现在我已经理解了你的心意,你是这样的充满智慧,令人感动!」

大臣们看到毗多输柯,也都打从心里喜欢他,尊敬他。

毗多输柯回到王宫后,依然穿著他又脏又破的衣服,拿着乞讨的瓦钵,挨家挨户地乞食。不论食物的好坏他都坦然接受,内心从未有厌恶与喜欢,从未因王宫奢华的生活而改变心意。

一天,阿育王宴请毗多输柯,让他坐在上座。阿育王亲自把各种食物递给他吃,毗多输柯毫不惶恐的又吃又喝。饭后,他把讨饭瓦钵洗干净放到一旁,当着众人的面为国王讲解佛法。

他对阿育王说:「大王衣食无忧,自在惬意,这都是你在前世行善积德的结果。但是,你不应凭恃过去的福德,放纵自己,而应该勤政爱民,护持佛教。如此,才称得上是好国王。」

说完,毗多输柯的身体升到了半空之中,阿育王和众人都合掌目送他远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9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2)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9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2)

这些都是发生在玄奘之前的故事,玄奘到达迦湿弥罗的时候,虽然当地的佛教已不如当年那般兴盛,但依旧保留着由世友等五百高僧编写集结的完整佛经。这一点对玄奘来说非常重要,就好比给了他一次在正式前往最高佛教学...

最根本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

有一个快乐的农夫,每一个早晨他都有些迫不及待地向新的一天问好:上帝,早上好!他的邻居,一个心事重重的中年农妇,每天早上的问候语与他类似:上帝,早上好吗?这两个人似乎是一个对立的世界,一个总是快快乐乐...

蔡礼旭:见色而起淫心,没有行为,光是这个邪念,就折很大的福报

蔡礼旭:见色而起淫心,没有行为,光是这个邪念,就折很大的福报

蔡礼旭:见色而起YIN心,没有行为,光是这个邪念,就折很大的福报 恭摘自《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 2013/12/2(第28集)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7-049-028...

常拳公主

常拳公主

某日,佛陀带领阿难尊者及众比丘入王舍城托钵乞食,在小巷中看到二个小孩正蹲在地上玩沙,其中一位名‘德胜’,另一位名‘无胜’。他们天真地将沙子堆成城堡、房屋、仓储,并且将沙粒当成米、麦等干粮,放置于仓库...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指鬘」杀人魔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指鬘」杀人魔

第一章 「指鬘」杀人魔盎古利马喇(Angulimala,又译为央掘摩罗,央掘魔罗,鸯掘摩罗,央仇魔罗,央崛鬘,鸯窭利摩罗,安古林马拉,安觉摩罗,鸯掘,鸯鸠摩罗, 安姑利;意译:指鬘,指鬟,指环;简称...

“诵持《金刚经》得生死自在,地狱不收”等感应集

“诵持《金刚经》得生死自在,地狱不收”等感应集

“诵持《金刚经》得生死自在,地狱不收”等感应集 持金刚经临终瑞相集 一 独目金刚尼 明朝万历年间,归德府城外,有一座水晶庵,庵内有位年老的比丘尼,因为以金刚经为常课,并且自幼失去一目,所以别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