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22.帝须罗汉

22.帝须罗汉

一天清晨,帝须来到一个名叫阿练苦的地方游猎,看见一名叫无德的比丘端坐在林中。

这时,有只大象,用鼻子从树上折下一段树枝,来到比丘身边,轻轻拂动为他送上凉风。

帝须看了十分羡慕,自言自语道:「我何时也能像这比丘一样,连大象都这幺恭敬服侍他。」

无德比丘由帝须渴望的神情,知道他的想法。比丘以神奇力量一下飞到半空中,一下飞到水池上,一会儿浮坐于水面,一会儿端立于清波之上,又随手解开衣服,进入水池进行沐浴,显得惬意自在,快乐无比。

帝须看得入了神,心里便暗自下定决心。回到宫中,帝须告诉哥哥阿育王,说:「我想出家学习佛法,希望哥哥不要为此感到哀伤,不要因我离家而思念。」

阿育王想尽办法要说服帝须打消出家的念头,没料到帝须根本不听阿育王的劝说。

帝须对阿育王说:「世俗的欢乐是短暂的,不必依恋。」

阿育王不由得叹息道:「好吧!既然如此,就随你意吧!但你必须先学习乞食,然后才能出家。」然后让帝须住在王宫花园的大树下,并给他一个瓦钵,让他每天到王宫里乞讨食物。

阿育王下令:「只能供养最差的饭食!」于是帝须只能讨到一些残汤剩饭。虽然如此,帝须不嫌饭食差,仍然吃得很香。阿育王最后仍不舍得弟弟受苦,只得忍痛答应让他出家。

「好吧!但是你一定要常常回来看我。」帝须听了,立刻更衣就走。阿育王亲自为他送行,一直把帝须送进寺庙。

阿育王不停派人在帝须周围活动,让他无法静下心来,就改至阿练苦修行。

经过多年以后,帝须证得罗汉,想起昔日与哥哥阿育王的临别之约,就进入阿育王的国内,到王宫门口对守门侍卫说:「你去报告国王,一个叫毗多输柯的比丘,想求见国王。」

守门侍卫进去禀告时,国王一听是出家人求见,就忙着要请他进来。

毗多输柯,也就是以前的帝须,见到阿育王后,马上行礼致意。待他直起身子,双手合十时,阿育王仔细地端详着他,多年的分别使阿育王泪流满面,哽咽地说:「你今天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团聚,还有一颗祥和的心。现在我已经理解了你的心意,你是这样的充满智慧,令人感动!」

大臣们看到毗多输柯,也都打从心里喜欢他,尊敬他。

毗多输柯回到王宫后,依然穿著他又脏又破的衣服,拿着乞讨的瓦钵,挨家挨户地乞食。不论食物的好坏他都坦然接受,内心从未有厌恶与喜欢,从未因王宫奢华的生活而改变心意。

一天,阿育王宴请毗多输柯,让他坐在上座。阿育王亲自把各种食物递给他吃,毗多输柯毫不惶恐的又吃又喝。饭后,他把讨饭瓦钵洗干净放到一旁,当着众人的面为国王讲解佛法。

他对阿育王说:「大王衣食无忧,自在惬意,这都是你在前世行善积德的结果。但是,你不应凭恃过去的福德,放纵自己,而应该勤政爱民,护持佛教。如此,才称得上是好国王。」

说完,毗多输柯的身体升到了半空之中,阿育王和众人都合掌目送他远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求人成人,求佛学佛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求人成人,求佛学佛

求人成人,求佛学佛有个作家,在旅游时有过一次自认为生命危险的体验,他说在他快要失去知觉的时候,他脑海里浮现的不是父母妻子,而是没写完的故事。不了解创作者艺术特质的人,听起来好像很无情无义。创作者大概...

佛教的超度亡灵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超度亡灵是什么意思?

说到超度亡灵,先要说明亡灵的性质。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为亡灵。民间一般的观念,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而且永远做鬼;但佛教从来不认同这个说法,否则,就谈不上超度两字了。佛教看凡界的众生,共分为天、人、...

星云大师宽心:死前交代

星云大师宽心:死前交代

星云大师宽心:死前交代清朝咸丰年间,日本首相陆奥中光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得了不治之症。小女孩在临终之际对父亲说:爸爸,我就这样死去,实在不甘心。尤其是,有一个问题我始终不知道。你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好...

四种很灵验的风水摆件与健康吉祥物 家里没有的赶紧安排

四种很灵验的风水摆件与健康吉祥物 家里没有的赶紧安排

随着孩子的成长,更加容易发生意外,为了保障自己家孩子的健康,很多家庭选择摆放一些健康的风水摆件,来保佑自己的孩子,因为历来就有很多的东西都代表着好运的意思,所以如果在车上或者家里都摆放这些物品,就能...

佛学基础: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佛学基础: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心法,心作用的根本主体,自在线取各自所对境界,起分别虑知之作用。造善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由此心,又叫心王,共八种识,识是心的别名,本义为了别,了谓觉了,别调分另u,能...

达真堪布:如何才能真正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达真堪布:如何才能真正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达真堪布:如何才能真正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问:我每天在家里佛堂看着上师的照片每天都说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但是都没有做到,如何才能真正精进认真闻思修行呢?答:就要自己去克服自己的习气,还能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