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22.商人的微笑

22.商人的微笑

佛陀过去生曾因积存足够的福德而投生在天界,成为天界的帝王。

他看到以前的朋友承受着妇人的身形,投生成富商的妻子,贪恋财宝和美色,根本没想过世事无常的真理,而且她还坐在市场做买卖,想要博取世上的名声。看到这种情形,天帝便化作一个客商,来拜访那位妇人。

妇人照惯例招待顾客,请客商坐下来。客商认识妇人,微微带有笑意,妇人觉察到了,心中颇为惊讶,但是客商并没有轻薄的态度,只是觉得这笑在不说话之中,另外夹着更深的意涵。

妇人的旁边站着一个小孩,手击着小鼓,自己寻找乐趣,客商也认识这个小孩,依然微微笑着。邻居的父亲生病了,想要杀牛祈福祷告,便牵了一条牛过去,客商又认识那位牵牛的少年,默默的微笑。没多久又来了一个邻居的妇人,手上抱着宠爱的儿子,那个儿子手里玩弄着小刀,不小心划破母亲的脸颊,血流到脖子上,大家都吓到了,只有客商还是微微笑着。

富商的妻子看到那位客商的举止行为,越来越觉得诧异,便问客商说:

「客人您坐在我面前,一直微笑,又看着我的儿子和那些邻居不停的笑着,到底是什么原因?」

客商回答:「妳是我的好友啊!你怎么忘了。」

妇人听了很不高兴,责怪客商轻薄无礼,客商便回答:

「玩弄小鼓的小孩本来是你的父亲,父亲死之后,因为前世的罪业,投胎成为一头牛,而牛皮被用来制造鼓面。牛被宰杀之后,罪孽已经还清,又投生回人的身体,因为没有地方投胎,刚好你怀孕了,于是当了你的儿子,前后相隔一世,做你的父亲又当了你的儿子,已经不认识了。小孩手上的鼓,鼓面的牛皮就是那小孩以前身体的牛皮,小孩竟然还在敲打玩弄,忘记痛苦只顾着玩乐,被蒙蔽以至于看不清本来的情形。

就像邻居那家人,因为父亲身患病痛,竟然要杀牛去谄媚神明。牛终究会转生为人,父亲死后却会变成牛,两人对换了彼此的因缘,然后在里头寻找痛苦快乐,那些人这么昏暗愚昧,愚笨的孝行反而牵累到父亲。

又说那位邻家妇人前世是他人的大老婆,那个玩刀子的小孩在前世是二老婆。大老婆凶悍善妒,常常虐待二老婆。大老婆死之后仍然做人家的妻子,但二老婆死后却投生为大老婆的儿子,于是用刀割破她的脸颊,以报复前世的冤仇,邻家妇人虽然受苦,但因为前世的业报,不敢心生怨恨。

唉!人间的事没有恒常不变的,只有业报会永远追随一生,如影随形。千万不要心生愚笨的偏见,应马上严谨持守五戒,精进勤修,尽力追求解脱。

我今天回去,以后如果有缘再见,会再来你家的。」说完客商便消失不见了。

妇人逐渐开悟,慢慢除去贪心,改变华丽而崇尚俭朴了。她诚心吃斋,洁净志向,希望客人再来。

后两天,天帝又来拜访了,但他改变了之前的样貌,让自已变得丑陋而且穿著破烂的衣服。他叮嘱守门的人传话:

「我的朋友在里头,请帮我叫他来。」

守门的人进去告诉妇人,妇人出来相认,却马上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天帝微笑着说:「才隔了几天,变化一下身形和服装,你就不认识了,更何况前世的事呢!」

于是重新叮嘱说:「你应当勤奋奉行佛的教化,整摄自己的内心,扶正偏邪的念头,依照佛教教义来修行。」说完便不见了。

妇人从此不再贪恋美色和财宝,专心修持佛法,依教奉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情感挽回:教你想要挽回前男友反而被讨厌应该

情感挽回:教你想要挽回前男友反而被讨厌应该

谈恋爱是两个人的是的事情,所以分手也是两个人的事情。虽然两个人分手了,但是两个人之间的昂亲和矛盾都是还没有化解的。所以想要挽回,就应该先要化解矛盾。怎么找到正确的办法挽回前男友?一起来看看想要挽回前...

究竟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究竟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化缘回来的路上,涉过一条河,又攀上一座大山,小和尚有些累了,就要求坐下来歇歇。一同回来的老和尚就依了他,二人坐在山巅的一块岩石上谈起心来。小和尚说:“咱们僧人皈依佛门,四大皆空,讲究一种虚静。那么,...

星云法师:向阿弥陀佛祈愿文

星云法师:向阿弥陀佛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我每天来到您的座前,以极为恭敬虔诚的心情,称念您的圣号,礼拜您的金容,您的白毫光明照亮整个宇宙,您的法眼有如海水一样清澈。我们由衷地感谢您在久远劫前,发四十八愿救度我们。您于十劫前圆...

离婚后女人想挽回一段婚姻的方法

离婚后女人想挽回一段婚姻的方法

每个人一生中能遇到自己相爱的人不容易。如果夫妻之间因为一时冲动而离婚,又在离婚之后对另一半心心念念。但是当时两人在离别时给对方留下的伤害实在太深。不知道该怎么去挽回拯救。怎样挽回自己的婚姻呢?一起来...

男人会挽回吗?什么行为证明他想挽回

男人会挽回吗?什么行为证明他想挽回

在爱情的过程中,很多女孩子都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当一个男人和她分手之后会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他不知道这个男人是否真的想要和自己断绝关系,尝试了几次想要挽回对方,但都没有任何的效果,这时内心会有这...

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五

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五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五不敬请法戒第六初制意者。诸佛所师谓是法。菩萨理应敬人重法灭身求请。而反露踞傲轻慢人法。失道之甚故须制也二次第者。前则于失者不教诲。今则于得者不敬请也三释名者。轻人慢法名不敬请。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