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7.挑粪人变罗汉

挑粪人变罗汉

舍卫城里有个穷人,他以清除城里的粪便为谋生的职业。在众人眼里,他就像粪便一样骯脏不堪,污秽下贱,每个人都不喜欢跟他来往。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看见别人就觉得惭愧,躲得远远的,免得别人看了讨厌。但是当佛陀来到这城里的时候,他却成为唯一见到佛光的幸运儿。

那天,他正挑着满满的一大担粪便从茅厕里出来,准备运到郊外去种养草木蔬菜。一路上凡是遇到他的人都掩着鼻子,口中咒骂着:

「搞什么鬼!也不会看看地方,到处乱挑!臭死了!」

这种事情他早就习惯了,只能硬着头皮,忍气吞声地匆匆走过。

刚进一条窄巷,迎面走来了佛陀。看到佛陀身上佛光闪耀,挑粪人惊讶得说不出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想着:

「我身上这么脏又这么臭,怎么能面对这么尊贵的佛陀呢?」他满面羞愧,赶紧折往另一条小巷,想躲起来。

「喂!你为什么要躲着我?我是专门为你来的。」佛陀在后面呼喊他。

「佛陀是在对我说话吗?」挑粪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不用避我,我确实是专门为你而来的。」佛陀又说。

挑粪人看到佛陀走过来,又惊又喜,连忙放下肩上的粪担,急急的低下头说:

「佛陀啊!我可是最下贱的人,浑身上下都是臭味,实在不敢靠近您呀!」

看着他惶恐的样子,佛陀慈爱地说:「没关系!你知道我为什么来吗?」

挑粪人惶恐的回答道:「不知世尊有何见教,我这种下贱的不洁之人,也能得到您的教诲吗?」

佛陀微微一笑,说:「我出世就是为了让受罪受苦的人得到解脱。」

说完一把抓住挑粪人的胳膊,往空中一腾,转瞬间他们就飞到了恒河岸边。

佛对他说:「去吧!到河里去,让圣洁的河水把你的身体冲洗干净,然后我们就到精舍去。」

挑粪人努力清洗,将全身上下冲洗了无数遍,只见河面上浮着厚厚的一层污垢。正当他要再搓一把时,忽然觉得身体不由自主地离开了水面,定下神来,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佛陀身边,马上拜倒在佛陀脚下。

佛陀将一件崭新的袈裟披在他身上,然后帮他剃度,随即将他带到僧寺。

佛陀对众比丘说:「从今天起,你们又增加一个新伙伴了,大家要尽力帮助他。」

往后挑粪人每天精勤修道,不到十天便证到初果,过了一个月,又证得阿罗汉果。

舍卫城里的人听说挑粪人被佛陀收为沙门的事,纷纷议论着:

「这怎么可能呢?那种低贱的人也可以成为佛陀的弟子?」

「就是说嘛!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唉!早知如此,我也去挑大粪算了,那么辛苦做生意做什么?」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波斯匿王的耳朵里。

「竟然有这种事!一个挑大粪的也能得度?」波斯匿王有些生气,对文武百官说:

「佛陀是贵族出身,继承释迦族的优秀种姓,他前后左右的人哪个是挑粪出身的?佛陀来我王宫时,我这么礼遇他,他怎么反而度化什么挑粪人呢?」

波斯匿王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前往佛寺找佛陀,想当面问个究竟。

到了佛寺,波斯匿王看到一位比丘正坐在方石上专心缝补百纳衣,就是那个修成罗汉的挑粪人。他心想:「我平时见到比丘觉得他们很圣洁,没想到现在挑粪的也能做,可想而知比丘都是些什么东西。」于是很不恭敬地说:

「喂!比丘,你给我去通报一下佛陀,就说本王要见他!」

罗汉听了,马上使出神通,让自己的身体隐藏在大方石中,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波斯匿王大吃一惊,心想这个比丘神通可真不小。

过了一会儿,大方石中又现出比丘,对他说:「尊王,佛陀有请。」

波斯匿王呆了一下,收起愤怒不满的心,见到佛陀便开口问:

「世尊,请问您是如何教化这位比丘,让他有如此神通?」

「他吗?他就是原先挑大粪的那个人啊!」佛陀莞尔一笑。

波斯匿王一听,不高兴地说:「世尊,真想不到你有此雅兴,不去宫中享福,反而去度化一个挑大粪的!」

看见波斯匿王的固执偏见,佛陀问:「大王,你进来时已见过那位罗汉了,难道他比其它人差吗?」

「不、不,他让我感到很惊讶,他得道的速度这么快,真是不可思议!」波斯匿王说。

「不是因为我教得好,这些都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和功德所获致的啊!」佛陀说。

波斯匿王听了之后恍然大悟,非常惭愧地问:

「请问世尊,能不能让我供养服侍这位比丘?」

佛陀答应了。从此这位罗汉便受波斯匿王供养衣食住行。罗汉常常对国王传经讲法,使波斯匿王对下层的劳苦平民更加理解慈爱,而获得人民的爱戴。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弟子序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弟子序

弟子序一本平平常常的书,被附上一个平平淡淡的书名,里面却蕴藏着一点也不寻常的内容。你可以说它是一本童话故事书,你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寓言故事书,或者通俗小说等,无论你要怎样称呼它,那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

黄蜂示警免遭蛇咬

黄蜂示警免遭蛇咬

石妹姑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很发心、很虔诚的善德。现在虽然已是七十岁的高龄,但她仍极“六根清利”形神饱满,健壮如中年妇女。  谈起她信奉佛教,十四岁时即已发愿实行终身素食戒杀。  十五岁那年农历二、三月间...

达真堪布:初学佛应从哪里学起

达真堪布:初学佛应从哪里学起

达真堪布:初学佛应从哪里学起问:初学佛者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学起?从什么地方开始修行?达真堪布答:应该是先皈依进入佛门,然后再发菩提心进入大乘,是这样的一个道路。但是真正从心里皈依到三宝是非常难的,首...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神佑免盗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神佑免盗

神佑免盗世界上名种行业,行行都可行善,也行行都可作恶。譬如拿开当铺这一行生意来说吧!是最能致富的,俗说:若要富,开当铺。因为开当铺的人,乘人贫穷急用,借机盘剥重利,正合得上为富不仁的话。可是不能一概...

是女人太闲惹的祸,还是自己贪心下的套?

是女人太闲惹的祸,还是自己贪心下的套?

有人说:“女人不能太闲,否则迟早会出事。”也有人说:“女人一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再然后就会歇斯底里。”我的邻居,娟(化名),就是一个很闲的女人。她白净高挑,举止优雅,亭亭玉立如青荷。她未言先笑,轻声...

宣化上人:证初果罗汉已经对境无心但还有七番生死

宣化上人:证初果罗汉已经对境无心但还有七番生死

坐禅,坐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远无其物的时候,就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 得,未来心不可得。」到这种境界,并不是得到真功夫,怎样了不起。或者坐一个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