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重聚 并获生西(民国尼定云)

  民国比丘尼定云,江苏丹阳人。俗姓江,有两兄一姊,其姊生时头顶有个青记,她两鬓各有一红痣。姊乳名双青,她叫双红。定云六岁被拐骗,辗转卖在江阴吴家做丫头。夫人信佛,供奉观音大士,她常跟随顶礼,持念名号,发愿长斋,求与父母重见。但对家庭住址及父亲名字均记不得。至廿二岁时,夫人准备遣嫁她。哭着哀求留下。后吴某病,夫人赴无锡普渡庵求大士,如丈夫病愈,愿命一女出家。不久病果愈,但其两女均不愿出家;这时她表示愿代往,夫人欢喜,收为义女,送往普渡庵。有这样巧的机缘,她姊双青十八岁结婚,丈夫早死,前两年到此庵披剃,法名定华。但姊妹分别已十六年,相貌声音均改变,相见也不相识。恰好师父命定华代为剃发,无意中发现双红痣,才惊问相认,并同回家去。母亲从她失踪后,便吃长素,持念大士名号,求得重见,果然满愿,全家都喜出望外。吴家的两个女,大女婚后生育多,家累重,六年便死去。二女婚后家庭不和,抑郁而死。临死时深悔当初没有出家,受此悲惨恶果。定云师姊妹每隔十几天回家看望父母,全家均吃素奉佛,兄嫂能孝养双亲,并叫侄女儿跟她们出家。二十多年后父母亡故,她姊妹发愿闭关三年,加行修持,以报四恩,严持戒律,过午不食,求生净土。1935年三月初一日,定云比丘尼天不亮就上殿念佛,未念几句,忽见西方三圣像大放光明。等弟子们到,把所见的告知。并说:“净土因缘已成熟,现在就往生。”她们认为师父健康无病,不相信。她沐浴剃头换衣,然后合掌趺坐,念《弥陀经》,念至第九遍,忽然一笑而逝。世寿六十八岁,戒腊四十七岁。

其姊定华比丘尼,功行不在她之下,先两年圆寂,临终时也有瑞应。

  (出《四川佛教月刊))1935年第11期)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金刚乘是转化我们习性上的不净显相(impure perception)之道,使我们能感知每件事、每个人都是清凈的。所以,无论你在哪里修持,例如在家中,或在德国、香港、澳洲,或在法国南部的禅修中心,都要说服自己正无疑地身处于圆满的净土中。

  在此,「不净」与类似加德满都那种肮脏的街道或成堆的垃圾无关。当你卡在「天花板只能是天花板,地板只能是地板」、「一千个人不可能进得去扫帚柜里」的想法时,这种二元分别的显相就是「不净」的。换句话说,你所造作的二元分别,限制了一种现象的显现只在一个特定的目的上而已。对比之下,当你具有清凈显相时,你不再将某个单一的显相执着为一个独有的现象,反而能连接上自己本具的能力,因而能看见并接受一千个人能轻易进入一个小扫帚柜中。当你还是以寻常感知世界的方式运作时,会坚持这么多人绝对不可能进入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而一旦显相开始转变,你也同样会坚持他们绝对可以进入。

  一旦你接受任何事都有可能,佛土就不再如企业号宇宙飞船(Starship Enterprise)偶尔造访的那些遥远星球,也不是深植于大众心里的那种陈腐感伤的天堂景象。但是,我们如何才能真心地接受任何事都有可能呢?答案是,藉由前行的修持。


  如果莲师是你前行法本的主要本尊,那么就观想自己身处铜色山凈土(Copper-Colored Mountain)这当然并不意味着你要想象天花板和墙面都是铜做的!而是要以「我所见的并非事物的真实面貌」的想法,来调整自己的世俗显相。告诉自己,周遭的一切「事物」既非受限于砖头、泥灰、高速公路与车流,也非一群神圣的天使。「事物」是无限的,而且每个对象,例如你桌上的那枝笔,就包含了亿万个净土。这就是你开始调整心的方式,因而最终你能接受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显相的「转变」是金刚乘修持的核心,但重要的是,不要误以为这是显相的灭尽。转变显相,是在心态上改变自己感知世界的方式,而且是应该每天都必经的过程。

转化你的环境为佛土!

金刚乘是转化我们习性上的不净显相(impure perception)之道,使我们能感知每件事、每个人都是清凈的。所以,无论你在哪里修持,例如在家中,或在德国、香港、澳洲,或在法国南部的禅修中心,都...

办公室怎么布置招财呢?

办公室怎么布置招财呢?

现在的社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可能有很多人都会在某些行业之中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可能就会有很多企业和公司的负责人想要请到一些专业的风水师,为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一个更加明确的风...

禅茶一味:名人品茶故事

禅茶一味:名人品茶故事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渊远流长。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我国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自古至今,有许多名人与茶结缘,不仅写有许多对茶吟咏称道的诗章,还留下不少煮茶品茗的趣事轶闻。唐代陆羽,善于煮茶、品茶,耗...

宽运法师:识自心众生 见自心佛性──以佛心处世为人

宽运法师:识自心众生 见自心佛性──以佛心处世为人

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以佛心处世为人出家人常言道:「以佛心为己心,以師志为己志。」立愿要上求下化,普利众生。然而什么是佛心?这不禁令人想起以下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位女施主,无论财富、地位、权势、能...

陈士强教授:《宗藏遗珍》所载佛经目录四种考释

陈士强教授:《宗藏遗珍》所载佛经目录四种考释

陈立强33年尝百草救母 孝心感动山村收获爱情 利川新闻网讯(通讯员唐旭)为了治疗母亲的癌症,33年来,一位土家汉子查阅医书,独自钻山越岭采草药、尝草药,几次中毒险些丧命,直到60岁仍然单身,抒写了...

佛陀的女弟子-萨玛瓦谛

佛陀的女弟子-萨玛瓦谛

在佛陀的时代,妇女只能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但比丘尼僧团成立后,妇女终于有机会修行,也有机会证明自己能成为导师及发挥宗教才能,她们所扮演的角色也获得很大的成就。佛陀称赞比丘尼柯玛(Khema)的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