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感应录:读经原为度亡苦,不期得以拓胸怀

我是去年8月份开始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之前并不知道这部经。一次和一位师兄聊天时,我说想知道过世父亲现在的下落,他告诉我,《地藏经》度亡灵最好了,还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地藏王菩萨和这部经的事。因为那时接触佛法时间不长,虽然半信半疑,还是在另一个师兄的聊天室里跟着大家诵了几次,每次诵一卷。因为那时在外地,我就从网上下载了读诵。很奇怪的是第一次读诵这部经我就能懂里面的含义,而且诵到哪里就会想到哪里的情景,我第一次诵经就能很通顺地诵完!并且我诵经时会不自觉地流泪,每次诵都这样,现在也是。

回来后整天无所事事,我就开始每天读诵一部《地藏经》,读诵完我就念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同时回向给我逝去的亲人,刚开始读经时总是在梦中见到佛像,我问师兄这是怎么回事,他说那是正常的现象叫我别在意。

由于没得到父亲去向的感应,我有些动摇了。还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才让我真正地相信了《地藏经》的功德真的很殊胜!

我们做生意租房的房东家有一位老公公和一位老婆婆,以前我在家的时候和两位老人相处得很好,每次做了好吃的我都要送一些去给二老,老人家也是有什么好东西总往我手里塞。因为很多原因我外出了,回来后听说老婆婆已经去世,心里难过了一阵子,有一天晚上我忽然梦见了老人家,她眼也不眨地一直看着我,虽然没说话,但是我感觉到是有事求我。我一下子就醒了过来,不知道怎么办,就上网问师兄,师兄说逝去的人知道我在念诵《地藏经》,所以来请我解救她的。师兄让我每天诵一部经回向给她。我照做了,后来再也没梦见过老婆婆。

另一次就是去年11月,我奶奶去世了,我一直给她老人家念诵《地藏经》回向,但是我没有每天念,约诵了10多部左右的时候,梦见奶奶从我们家那边的火葬场往家住的方向走,奶奶去世之前已经瘫痪了好几年的,我很惊奇地问她:“奶奶您不是已经去世了吗?怎么好了啊?”她边走边回头看着我,什么也没说。

大概在念诵经文半年以后,一天晚上,我梦见地藏菩萨很慈祥地看着我,他的长相和电视《西游记》里的唐僧很相似,什么也没说,我不由自主地走到他面前,他抚摸了一下我的头,我突然就醒了,觉得很奇怪。

还有就是为了生活中这样那样的事,我一直都很苦恼,疑心重、很小器。但是现在不知道怎么了,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都不会轻易生气。在待人方面,我总是先检讨自己的不对,现在心态好了,能从容地去面对一切,觉得做什么事都顺利如意!

以前上网时,别人一看我的网名就问我是不是信佛的,那时觉得别人大多都把学佛看成是迷信,所以不承认自己信佛。如今,我信佛已经一年多,每次有新朋友加我,我第一句话就是和别人说“阿弥陀佛”,而且还能和很多犯迷糊的朋友讲讲佛教的知识和自己学佛的心得。我告诉大家,是学佛让我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幸福!

真的,学佛让我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前世人缘决定当代别人对你短长

前世人缘决定当代别人对你短长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学生在讲经说法,溘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落,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 记得立场要虚心和气一点。阿难点点头,拿着空桶子,...

道教音乐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原来我们熟知的它就是其中一个

道教音乐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原来我们熟知的它就是其中一个

说起道教音乐,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些法事上面的乐曲,其实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道教音乐还包括了一些戏曲当中所用到的。有的人喜欢听戏,多听道教音乐也可以修养身心,它已经成为现代老年人的一种消遣方...

做人的佛法:追求多元的人生

做人的佛法:追求多元的人生

追求多元的人生生活是多元的,把握分寸,知所割舍,才算成功的人生。禅语有一位商人想做很多事情,但既感到力不从心,又感到只做有限的几件事获利不多。因此,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断困扰着商人,让他总是心情...

汽车翻身安然无恙

汽车翻身安然无恙

汽车翻身安然无恙且再说一位亦是住在万斗六的老师姊,名洪连弥的,他有一位孙女名黄敏,现年十八岁,他自小就受奶奶薰习,八识田中就种下了佛的种子;到十三岁国民学校毕业后要考初中时,自己就会祈求佛菩萨加被,...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舍身救人的大象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舍身救人的大象

舍身救人的大象菩萨有一回转生为大象。这只大象住在一片浓郁苍翠的茂密树林。离树林不太远的地方,有个深不可测的湖泊,湖泊四周,则是不见水草的大沙漠。大漠之中飞鸟绝迹,人烟罕见,于是这片树林就成了各种动物...

守住口业,成佛一半

守住口业,成佛一半

守住口业,成佛一半(转帖)大陆九华山有位老尼师,年纪已136岁,身体健朗,从出家至今从不讲任何闲话,开口闭口一句『阿弥陀佛』;有人问她话,若有关修行,则正面开示数言;若非关修行,则闭口不答;生活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