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每天走进坟地 农民跟踪后发现恐怖一幕

从前有位比丘,每天都会到城外旷野的坟场。而比丘在往坟场的途中,都必须穿越一块田地。田主人看到比丘老是穿越他的田地,禁不住地起了瞋心。有一天,田主人拦下比丘问道:你是打那儿来的乞士,每天在我的田地纵横往来?田地都被你走出痕迹来了!比丘回答道:我目前正在兴讼当中,急须有人为我作证,为了找寻证人,所以必须经过你的田地。比丘说完就又走了。这时田主人心生好奇,跟在比丘后头,看他到底要去什么地方。

到了坟场,田主人发现那里到处散着发胀臭烂的尸体骨骸,而且有鸟兽正在食啖这些尸体。比丘指着这些鸟兽对田主人说:这些鸟兽就是我的证人!田主人觉得很疑惑,问道:为什么这些鸟兽就是你的证人?你身为一位出家众,又能够和谁有争讼?比丘答道:我的心仍会追逐着虚幻不实的色声香味细滑等五欲境界,有许多烦恼、恶念。为了降服心当中的烦恼贼,所以每天都到旷野当中,观察这些臭秽不堪的骨骸,再转而观察自己的这个色身,从头到脚没有一处和这些尸骸有所不同,教这念心作恶露不净的观想,并且提醒自己:这念心是如此的生灭变异,无常迅速,变迁不定,应该忏悔改过,不要再造作恶业。这些每日食啖尸体的鸟兽,正是色身不净的证人啊!

这时田主人听闻比丘所说的教诲,泪洒满面,哽咽难言。原来这位田主人过去生在迦叶佛住世时,长年不断地修不净观,观想色身不净,因而听闻比丘所说的道理后,和比丘都证得须陀洹果。

摘自:《经律异相.卷二十比丘修不净观得须陀洹道六》

省思

想要解脱烦恼的束缚,脱离三界,应当如公案当中的比丘和田主人一般,发勇猛精进心,持续在法上用功,才能破除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开悟证果并不是一蹴可几,是由于无始劫以来的精进用功,所累积而来的深厚善根,待时节因缘成熟,自然能一念相应,有所契悟。所以大众,当勤精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 大佛顶首楞严经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黄念祖居士主讲以一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

回头不难

回头不难

大和尚与小和尚结伴下山去镇上购买寺院一周必需的粮食。去镇上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远路,需绕过一座大山,趟过一条小溪,来回近一天的路程;一条是近路,只需沿山路下得山来,再过一条大河即可,不过河上只有一座年...

男众有七次出家机会,女众只有一次,是不是对女性的岐视?

男众有七次出家机会,女众只有一次,是不是对女性的岐视?

男众有七次出家机会,女众只有一次,是不是对女性的岐视? 问:我来自河南平顶山学院。听说女众出家人如果还俗,就再也没有出家的机会;但男众出家人却有七次机会,这是不是一种歧视?索达吉堪布:在佛教历史上,...

星云大师:第十八节 访问阿罗蓝仙人

星云大师:第十八节 访问阿罗蓝仙人

第十八节 访问阿罗蓝仙人太子辞别频婆娑罗王以后,披星戴月,忍饥受饿的又开始踏上他追求真理的征途。有一天,他到了一座寂静的森林,森林中有一位阿罗蓝大仙人在那里修行,太子记起苦行林中一位苦行者临别时的介...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4.二十亿耳的苦行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4.二十亿耳的苦行

24.二十亿耳的苦行佛陀在世的时候,经常外出游历,随缘度众生。有一次,他游历到占波国境内,选择一个叫雷声池的大湖岸边暂时住下来。占波国的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尤其雷声池湖边的风景更加秀丽迷人。每年夏季...

释门法戒录:修观诵经 往生瑞应 (梁 道珍)

释门法戒录:修观诵经 往生瑞应 (梁 道珍)

修观诵经 往生瑞应 (梁 道珍)南北朝(梁)时,释道珍于梁朝初年(公元502年)居住庐山,修习弥陀观,但心里有些怀疑。一夜,梦见有人坐船在大海中航行,说到阿弥陀佛国去。道珍想随同去。船上的人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