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应该用科学观点解释佛法吗?

应该用科学观点解释佛法吗? 

所谓科学,不外是用分析、归纳的推理方式来观察、解释自然的现象,从理论而言,是

属于逻辑的范围;从实用而言,是有系统的组织。能够言之成理,属于逻辑的科学;能有实

际的功用,则是经验的科学。 

不过,逻辑的理论科学不一定能够发展成为实用科学,虽然它是实用科学的基础,却必

须通过实验而证明其为可用、可行,才能真正有益于人。因此,科学的昌明,日新月异,经

常以新的理念,否定旧的观点;以新的实验,攻击旧的成果,可见它并非最高、最后的真

理。 

而且,科学中所能够讨论的已知和将知的范围,非常有限,使得即使是最有成就的物理

学家,也不得不诉求于不可知的上帝或神的启示,为最高的科学原理,这正是学者们所见的

──科学之母是哲学,哲学之母是宗教,宗教才是宇宙的根源、人生的大本。用哲学讨论宗

教,已有所不及,何况用科学来探究宗教的奥密。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佛教非宗教、非哲

学、非科学。我们也可以说,佛教涵盖宗教、哲学和科学,但它不即是宗教、哲学与科学;

它不反对宗教、哲学与科学,却非宗教、哲学与科学范围所能穷其实际。 

今天有人主张在科学文明的时代,应该以科学的角度来介绍佛法,这当然是好事,以科

学的知识说明佛法的理论,使得已经信赖科学的人来接受佛法,这无可厚非。不过科学属于

自然知识的范围,它只能说明自然现象的千万亿分之一。例如不要说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群

体,尚属不可知的境界,即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人类对其所知,还是有限。 

另外从医学观点来探讨人类身心现象,迄目前为止,西医所及的范围在中医看来,仅仅

是解剖物质的死体,而中医也不过探索到人体的气脉──所谓活的肉体现象而已。至于精神

病的治疗,还停留在一筹莫展的阶段;对于精神病的患者,除了使用麻醉、镇静的药剂以及

禁闭、拘留等方式来控制、约束肉体的行动之外,别无办法。所谓心理治疗,只能使用经验

的分析和推理,来给予疏导,但无法深入精神的层面──所谓精神是在物质之内、物质之上

的无形而有力的活动。如果使用神鬼咒符等数术来治疗精神病,有其疗效,但其已非科学的

范围所及,而被指为迷信的现象。 

佛法的化世救人,自始便以心为主,心即是精神,可用烦恼、智慧两个名词来说明。烦

恼增加则精神混乱,智慧增加则精神清明;若在精神混乱的状态,任你用任何宗教、哲学、

科学的手段来处理,都无法解决其问题于永久,但若能得智慧显现,则一切问题,不论是属

于物质范围或精神范围,都将迎刃而解。所以,佛在世时,对于物质世界的自然现象,不多

做解释。例如:世界有边无边、世界有始无始等这些问题,在佛看来都与解脱烦恼无关;重

要的是如何运用修行的方法来消解烦恼、启发智慧。此所谓智慧,不是认识的分别心,而是

无执著的自在心;既然心得自在,尚有什么精神或物质的拘限呢? 

在印度时代的佛教,是以精神的心涵盖物质的自然,讲心就已统摄了物质的自然现象。

所谓「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烦恼的心称为识,清净的心称为智,凡是对于任何现象的拘

执,都属于烦恼的层次。佛法不重视诸法现象的探究,而是著重于如何转识成智,否则容易

本末倒置,执著幻化的现象以为实体。心体无形、无相,亦不离形相;科学仅及于现象,现

象多变而恒变,所以科学永远不会成为最后的证明,顶多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下

向前努力。 

正如老子所说:「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道家是自然主义者,

是属于物质的真正的了解者,而佛法认为了解自然也是多余的事,若得心明,自然就在其

中;仅仅了解自然而融于自然,也不等于自我中心的执著获得解脱。科学仅及于物质世界的

分析和探究,当然无法说明或表达佛法的真谛,但做为方便的教化,科学的态度当然需要。

所以,我们开始就说,佛法涵盖了科学,而不受科学所限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老和尚讲述打猎的果报

老和尚讲述打猎的果报

有一位六十五岁的老和尚,讲述自己年轻未出家时一次打猎的经历:一九七八年,我在四川松潘县以种植草药和打猎为生。有一天,我们一行三人背着猎枪带着猎狗,来到一片树林里,看到树上有一群金丝猴,我们便急不及待...

写给前男友挽回的信没有什么用怎么办

写给前男友挽回的信没有什么用怎么办

挽回前男友的过程当中肯定是要经过很多曲折的事情的,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写给前男友挽回的信好像没有什么用,如果对方是一个文艺青年可能这样做是比较有用的,但是如果对方是不解风情的人,写再多的挽回信可能对方直...

选择一个专注的对象

选择一个专注的对象

选择一个专注的对象一行禅师正念与平和是行禅的目的,因为其需要觉知,所以我们使用了了分明的呼吸、行走、数数及含笑。这四种要素带给我们精神上的力量,他们就居住在我们身内,并显示着那觉察与全知的心之存在。...

索达吉堪布:看到了他的私心以及不如法现象,请问是视而不见

索达吉堪布:看到了他的私心以及不如法现象,请问是视而不见

索达吉堪布:看到了他的私心以及不如法现象,请问是视而不见 问:我做媒体工作。听堪布开示“依止善知识”部分时,我有疑惑。现在有些人虽然披着上师的外衣,但我们已经在很近的距离,看到了他的私心以及不如法现...

挽回花心的前男友有什么办法?

挽回花心的前男友有什么办法?

你有没有被抛弃并且有过爱而不得的经历?面对自己的深爱着的人却爱上了另一个女人,这样的你还能够巴托自己失恋的阴影吗?对于爱情你还会有信心吗?如果你亦然割舍不下呢,想要挽回 前男友应该怎么办呢。不防看看...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下 八、阿育王提倡佛教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下 八、阿育王提倡佛教

五下 八 阿育王提倡佛教佛陀涅槃后二百多年,中印度摩竭陀国出了一位阿育王,非常勇敢,常打胜战;但却非常残忍,喜欢杀人;后来,他受了一位高僧的感化,觉悟到战争的惨酷,因而皈依佛教,弃恶从善。觉悟后的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