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乞讨不到饭活活饿死,原来是因为做过这件事

《百缘经》中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他的妻子产下一个男儿,这个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然则母亲的乳汁一进入他的口中,都变成败奶,吃其他的器械也是这样,然则不吃又不可,于是,这个孩子就在这种半饥饿的状态下成长。长大后求佛削发,佛陀慈悲应允。

一而再空钵而返

削发之后,其他的比丘天天出门讨饭都是满钵而回,唯独他往往空钵而返,他的心里十分愁闷。有一天,贰心想:我应该为三宝做些事,以身体的劳动来消除业障。于是他发心清理精舍塔寺周围的情况,努力地为其他比丘办事与劳动,弗成思议的是,他第二天出门讨饭就获得美食而回。是以他更发心为三宝办事,天天如斯,天天都能获得食物。

有一天他睡过了头,舍利弗路过精舍,看到塔寺尚未清理,于是就顺手清除起来。等到他醒来一看,精舍都已经清除干净了。他异常懊恼地告诉舍利弗:我就是因为清理情况才有饭可吃,你现在清除干净了,我今天肯定没有饭吃。舍利弗听了说:没有关系,我可以带你一路入城受请,不要担心,你一定可以吃饱。

当他们一同到施主家时,恰逢施主夫妻正在吵架,根本没有心情赡养,结果两人只得空钵而回。第二天舍利弗又告诉他:今天一定不会饿肚子了,因为有一位长者今天发愿供佛及僧,佛陀会带着我们一路去。到了长者家,每小我的钵中都盛满了食物

他虽然和人人坐在一路,却唯独他的钵被漏掉掉。人人已经开始吃饭,他看见主人在面前走来走去,就告诉主人他的钵仍是空的,然则任他怎么叫,主人都没有听到。最后,又只得饥饿而返。

阿难知道了这件事后,心中十分怜悯,就自告奋勇说:明天受供时,我会帮你带回食物。阿难是佛陀学生中记忆力第一,不虞此次却忘得一干二净,而这个比丘已经三天没吃饭了。第四天,阿难终于为他托了满满一钵饭食,正准备带回来给他,半路上又遭恶狗追逐,阿难被狗一撞,钵中的食物全掉落到地上,这一天又是无饭可吃,连阿难也无可奈何。

业太重神通也无奈

目犍连尊者也知道了这件事,就说:好可怜,已经四天没吃饭了,明天就由我讨饭回来给他吃。第二天目犍连真的出门讨饭,回程时就坐在树下歇息,这时树上的小鸟全飞了下来,将那一钵饭吃得精光。目犍连尊者不禁太息:就算是神通第一,奈何他的业重,我也无从施展了。这一天他仍然不得食。

舍利弗心中十分不忍,因为工作是因他而起,假如不是他抢了清除的工作,那位比丘也不会不得食,所以决定非为他找到食物弗成。第二天,舍利弗出门为他托到一钵食物,他端着钵回到门口,本来开着的门忽然砰!的一声关上了,一钵饭就被打翻在地,当然也就不能吃了。

到了第七日,比丘仍是不得食。这位比丘痛哭流泪,极生忸捏,最后不得已吃沙而亡。大众认为弗成思议,便一路来到佛前,请问佛陀这位比丘的人缘。佛陀告诉人人:在以前帝幢佛的时代有一位长者,十分乐善好施,时常设斋供佛及僧。他有一个儿子也随喜而为,因为这时家当尚由父亲治理,所以他并不否决布施。

过了一段时间,长者往生了。儿子持续了家当,然则却悭贪不舍,认为家当拿来供僧将会逐渐消费,是以非但自己不肯供僧,也不肯让母亲举措措施赡养。他的母亲承继了丈夫供僧好施之举,所以省吃俭用不忘供僧。有一天母亲告诉他:我其实没有器械吃了,请你给我一点粮食好吗?

谁知他竟然顶嘴母亲:我给你的器械,你都拿去供僧,现在没器械吃了,那你去吃沙好了。后来他的母亲因饥饿而往生。以此不肯赡养及不孝之罪,长者子死后堕入地狱,经由无量劫的时间才回到人世,却还要受饥困之报。因为以前发展者在世时,长者子没有否决他父亲供佛,所以今生得遇削发人缘。然则不孝之罪深重,所以他在生时每多饥乏,最后亦是吃沙而亡。

这就是恶口之报,即使他已削发,业报仍然难逃,可见口业的罪报是多么恐怖。

本文来自于《报恩》杂志第32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心中无一物 其大浩然无涯

心中无一物 其大浩然无涯

古时有位将军,骁勇善战,万夫莫敌。平时,他有一个爱好,喜欢陶器,有不少收集品,一有空就拿出来把玩欣赏。   一天,他把一个心爱的杯子拿在手中欣赏,心里正高兴,忽然手一松,杯子差点滑落在地,还好他动作...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布施法要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布施法要

布施法要「布施」这个名词,是从印度语「檀那」或「陀那」翻译过来的。檀那与陀那的意思,即为布施。凡以自己的财物分布给他人名为「布」,以人之忧为忧,戚人之苦为苦,人饥己饥,人困己困;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称念地藏菩萨名号,求得富贵的神奇感应

称念地藏菩萨名号,求得富贵的神奇感应

宋代陈留郡有个穷家女子,靠劳力维持生活,自念苦命,就吃素,称念地藏菩萨名号,想求得富贵。又想自己过去的业障太重,怎么能够实现呢?开宝五年闰二月二十四日,她在斋日时,看见家里小蚂蚁很多,深怕踩死它们,...

你无法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你无法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

佛像的起源,你知道吗?

佛像的起源,你知道吗?

有一天,佛祖心想:此四部之众,有很多人都懈怠,都不常听法,也不精进修行,使身能作证,又不祈求未获者获,未得者得。我现在应使此四部之众,能真正渴仰于法。那时,佛祖乃不告辞四部之众,又不带侍者,就有如屈...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二十五节 水火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二十五节 水火

第二十五节 水火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盥盛水,置于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复热。火及冷水,二事俱失。译文:水和火有一个人,在家中作事,他要用火,同时也要用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