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乞讨不到饭活活饿死,原来是因为做过这件事

《百缘经》中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他的妻子产下一个男儿,这个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然则母亲的乳汁一进入他的口中,都变成败奶,吃其他的器械也是这样,然则不吃又不可,于是,这个孩子就在这种半饥饿的状态下成长。长大后求佛削发,佛陀慈悲应允。

一而再空钵而返

削发之后,其他的比丘天天出门讨饭都是满钵而回,唯独他往往空钵而返,他的心里十分愁闷。有一天,贰心想:我应该为三宝做些事,以身体的劳动来消除业障。于是他发心清理精舍塔寺周围的情况,努力地为其他比丘办事与劳动,弗成思议的是,他第二天出门讨饭就获得美食而回。是以他更发心为三宝办事,天天如斯,天天都能获得食物。

有一天他睡过了头,舍利弗路过精舍,看到塔寺尚未清理,于是就顺手清除起来。等到他醒来一看,精舍都已经清除干净了。他异常懊恼地告诉舍利弗:我就是因为清理情况才有饭可吃,你现在清除干净了,我今天肯定没有饭吃。舍利弗听了说:没有关系,我可以带你一路入城受请,不要担心,你一定可以吃饱。

当他们一同到施主家时,恰逢施主夫妻正在吵架,根本没有心情赡养,结果两人只得空钵而回。第二天舍利弗又告诉他:今天一定不会饿肚子了,因为有一位长者今天发愿供佛及僧,佛陀会带着我们一路去。到了长者家,每小我的钵中都盛满了食物

他虽然和人人坐在一路,却唯独他的钵被漏掉掉。人人已经开始吃饭,他看见主人在面前走来走去,就告诉主人他的钵仍是空的,然则任他怎么叫,主人都没有听到。最后,又只得饥饿而返。

阿难知道了这件事后,心中十分怜悯,就自告奋勇说:明天受供时,我会帮你带回食物。阿难是佛陀学生中记忆力第一,不虞此次却忘得一干二净,而这个比丘已经三天没吃饭了。第四天,阿难终于为他托了满满一钵饭食,正准备带回来给他,半路上又遭恶狗追逐,阿难被狗一撞,钵中的食物全掉落到地上,这一天又是无饭可吃,连阿难也无可奈何。

业太重神通也无奈

目犍连尊者也知道了这件事,就说:好可怜,已经四天没吃饭了,明天就由我讨饭回来给他吃。第二天目犍连真的出门讨饭,回程时就坐在树下歇息,这时树上的小鸟全飞了下来,将那一钵饭吃得精光。目犍连尊者不禁太息:就算是神通第一,奈何他的业重,我也无从施展了。这一天他仍然不得食。

舍利弗心中十分不忍,因为工作是因他而起,假如不是他抢了清除的工作,那位比丘也不会不得食,所以决定非为他找到食物弗成。第二天,舍利弗出门为他托到一钵食物,他端着钵回到门口,本来开着的门忽然砰!的一声关上了,一钵饭就被打翻在地,当然也就不能吃了。

到了第七日,比丘仍是不得食。这位比丘痛哭流泪,极生忸捏,最后不得已吃沙而亡。大众认为弗成思议,便一路来到佛前,请问佛陀这位比丘的人缘。佛陀告诉人人:在以前帝幢佛的时代有一位长者,十分乐善好施,时常设斋供佛及僧。他有一个儿子也随喜而为,因为这时家当尚由父亲治理,所以他并不否决布施。

过了一段时间,长者往生了。儿子持续了家当,然则却悭贪不舍,认为家当拿来供僧将会逐渐消费,是以非但自己不肯供僧,也不肯让母亲举措措施赡养。他的母亲承继了丈夫供僧好施之举,所以省吃俭用不忘供僧。有一天母亲告诉他:我其实没有器械吃了,请你给我一点粮食好吗?

谁知他竟然顶嘴母亲:我给你的器械,你都拿去供僧,现在没器械吃了,那你去吃沙好了。后来他的母亲因饥饿而往生。以此不肯赡养及不孝之罪,长者子死后堕入地狱,经由无量劫的时间才回到人世,却还要受饥困之报。因为以前发展者在世时,长者子没有否决他父亲供佛,所以今生得遇削发人缘。然则不孝之罪深重,所以他在生时每多饥乏,最后亦是吃沙而亡。

这就是恶口之报,即使他已削发,业报仍然难逃,可见口业的罪报是多么恐怖。

本文来自于《报恩》杂志第32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老比丘谈笑为佛所诃

老比丘谈笑为佛所诃

老比丘谈笑为佛所诃一天,在舍卫国祇树精舍,正当佛陀在为天人、国王及大臣、百姓等四众弟子开示佛法时,有七位远道而来的婆罗门长老突然出现。他们一到精舍,便恭敬地向佛陀问讯顶礼。婆罗门长老禀告佛陀:「世尊...

地藏菩萨感应录:丧事切忌置酒宴 逝者受累喜亲助

地藏菩萨感应录:丧事切忌置酒宴 逝者受累喜亲助

【郑州】石妙华 2007-6-28 QQ:228747242马上就到奶奶的祭日了,我想把我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一点小感应供养大家,增加大家的信心。奶奶一生受了不少苦。爷爷年轻时抗日,为躲避追捕,奶...

十种能排毒养颜的食物!

十种能排毒养颜的食物!

黄瓜黄瓜味甘,性平,又称青瓜、胡瓜、刺瓜等,原产于印度,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黄瓜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尼克酸、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佛教中不得不知的六大礼仪

佛教中不得不知的六大礼仪

1、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

什么是比丘,比丘的真实含义

什么是比丘,比丘的真实含义

出家沙门又称比丘,比丘是梵语,具有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义:(1)乞士,就是要托钵。在我们中国因国情、风俗、环境的差异而不出去托钵,人家是送到常住来,这也是受人家的供养。要知因中乞食,果上才能感得受...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5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2)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5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2)

从距离上看,那烂陀寺就在离摩揭陀国王舍城不远的地方,相比玄奘之前走过的千山万水,这点路程简直是微不足道,甚至一天之内就能赶到。然而从进入摩揭陀国到前往那烂陀寺,玄奘足足花了九天。在这九天时间里,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