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济公活佛传奇录:第十二回 佛力颠中收万法 禅心醉里指无明

第十二回 佛力颠中收万法 禅心醉里指无明

却说济颠对沈一道:人生在世,只为这具臭皮袋要吃,我看你又无老小,终日忙忙碌碌何时得了?倒不如随我到寺里去做个和尚,吃碗安顿饭罢!沈一道:我久怀此意,但恐为人愚蠢,一窍不通,做不得和尚,若师父肯带我去,今日就拜了师父,跟师父到寺里去。济颠道:直截痛快,做得和尚!方吃完酒,就领了沈一入寺来参见长老道:弟子寻得一个徒弟在此,望长老容留。长老道:也好也好。遂命侍者烧香点烛,叫沈一跪在佛前,替他摩顶受记,改名沈万法,正是:

偶然拜师父,便成亲子孙;

何须亲骨肉,宽大是禅门。

次日,济颠无事闲坐,吩咐沈万法到灶下去扒些火来,万法道:师父要火做甚么?济颠道:我身上被这些饿虱子叮得痒不过,今日要寻他的无常,因此要火。沈万法听了就去弄了一盆火来,放在面前,济颠就脱下僧袍来,在火上一烘,早钻出许多虱子来,内中有两个结在一块不放的,济颠笑道:原来虱子也有夫妻,我欲咬死他,又怕污了口,欲要掐死他,又怕污了手,不如做个功德,请你一齐下火罢!遂将僧袍一抖,许多虱子都抖入火中,济颠口中作颂道:

虱子听我言,汝今当记取。

既受血气成,当与皮肉处。

清净不去修,藏污我衲里。

大仅一芝麻,亦有夫和妇。

靠我如泰山,咂我如甘露。

我身自非久,你岂能坚固。

向此一炉火,切莫生惊怖。

抛却蠕动躯,另觅人天路。

咦!烈火光中爆一声,刹刹尘尘无觅处!

济颠复将僧袍穿上道:他不动,我便静。快快活活!一面说,一面往外走,一迳走到王公家里,恰好开始办丧事,济颠对王婆道:你又不曾请得别人,我便替你指路罢!遂高声念道:

面果儿王公,秉性最从容;

擂豆擂了千百担,蒸饼蒸了千余笼。

用了多少香油,烧了千万柴头,今日尽皆丢去。

平日主顾难留,灵棺到此,何处相投?

咦!一阵东风吹不去,鸟啼花落水空流!

众人把棺材直抬至方家峪(地名,即山谷),略歇下,请济颠下火,济颠手执火把道,大众听著:

王婆与我吃粉汤,要会王公往西方;

西方十万八千里,不如权且住余杭。

济颠念罢举火,亲戚中有暗笑的道:这师父倒好笑,西方路远,还没稽查,怎么便一口许定了住余杭?正说不了,忽见一人走到王婆面前作揖道:恭喜婆婆,余杭昨夜令爱五更生了一位令郎,令婿特使我来报个喜信。原来,王公有个女儿,嫁在余杭,因是有孕,故未来送丧,今听说产了儿子,满心欢喜,忙问道:这儿子生得好么?那人道:不但生好,还有一桩奇事,左胸下有面果王公四个朱字,人人疑是公公的后身。众亲友听了,方大惊骇,知道济颠不是凡人,却都来围著他问因果,济颠见众人围得紧,便跳在桌子上,一个筋斗,露出前头的东酉,众人都大笑,济颠乘人喧笑,便一迳走了。

离了方家峪,进了清波门,一直到了新官桥下,沈平斋的药铺中来。沈平斋却不在家,那沈妈妈往时最敬重济颠,忙请进堂中奉茶,亲备酒请他;济颠见了酒,不管好歹,一上手便吃了十余碗,已有些醉意,沈妈妈又托出一碗辣汁鱼来,济颠也不推辞,吃一碗酒,又喝些鱼汤,不知不觉吃得十分酩酊,方才作谢起身。沈妈妈见他醉了,嘱咐道:你往十里松回去,那里路静,你醉了须要小心些。济颠糊糊涂涂的应道:我和尚一个空身体,有甚小心?今夜四更时,你们后门倒要小心。竟跌跌撞撞的去了。沈妈妈听见济颠说话蹊跷,到了四更天不放心,叫人悄悄到后门去看,不期果有个贼在那里挖壁洞,那时喊将起来,方逃走了。自此益发敬重济颠,就如活佛。

且说济颠刚走出清波门,身体醉软了,挣不住脚,一滑,早一跤跌倒在地,爬不起来,竟闭著眼要睡。把门军及过往行人,俱围拢来看,有的认得说:这和尚是净慈寺的济书记!有的说:他吟得好诗,做得好文,那个朝官不与他相好。有的说:这和尚没正经,一味贪酒!内中有一个道:我要到赤山,经过净慈寺,却是顺路,我扶了他回去罢!众人道:好!好!也是好事。那个人将济颠扶起来搀著走,济颠走一步,挣一挣,搀他好不吃力,慢慢的搀到十里松,济颠立脚不住,又跌倒了,那里再扶得起,那人无法,只得撇了他,自走到净慈寺报信。沈万法急急的赶到十里松,只见济颠醉昏昏,酒气直冲的,睡在地下,沈万法叫道:师父醒来!我扶你回寺去。济颠看见是沈万法,便骂道:贼牛!你岂不知师父醉软了,却叫我自家站起来!沈万法无奈,只得将他扶起来站著,自己弯下身子去,叫他伏在背上,然后背起,走不上数十步,不道那济颠酒涌上来,泛泛的要吐。沈万法道:师父忍著些,待我背你到寺了再吐罢!济颠也不言语,又被背著走,不上三五十步,济颠忽一阵恶心,那些秽物直涌上喉咙来,那里还忍得住,早一声响,吐了沈万法一头一面,沈万法欲要放下来收拾,却恐再背费些力气,幸还有些蛮力,只得耐著秽臭,一迳背入寺中,到厨房内眠床上,方才放下,打发他睡了;然后去洗干净了头面,再来看师父,只见济颠睡得熟熟的,就坐在旁边伺候。

等不多时,忽见济颠一毂辘子跳将起来,高声喊道:无明发呀!无明发呀!众僧虽多听见,只认做济颠酒狂,谁来理他?沈万法也糊糊涂涂,又打发济颠睡下,睡不多时,又见他跳起来高叫道:无明发呀!无明发呀!此时已是更余时分,众僧俱已睡了。济颠叫了许久,见无人理他,遂走出来,绕著两廊,高叫:无明发呀!无明发呀!又叫了半晌,著了急,遂敲著各处的房门,大叫道:无明发呀!无明发呀!直叫到三更时分,忽罗汉堂琉璃灯烧著了旛 脚,火烧起来了,及至众僧惊觉,爬起来时,早猛风随火,烈焰腾腾,已延烧到佛殿与两廊各僧房了,众僧方才慌张,忙来救火抢物,已是迟了,只急得乱跑,济颠骂道:我叫了这半夜,都塞著耳朵不听,如今烧得这般,只可惜长老匆匆归去,不曾见得一面送他,可怜!可怜!此时众僧苦作一团,那里还有心来听他的话,直烧到天明,早有许多官兵入寺来查失火的首犯,已把两个监寺捉将去了。众僧一时烧苦了,捶胸跌脚,都恨恨的道:我们晨钟夕梵,终日修道,难道许多菩萨,就没有一点灵感,救护救护?济颠听了大笑道:你们这般呆和尚,如何得知成毁乃世人之事,与佛菩萨何干?因口念四句道:

无明一点起逡巡,大厦千间故作尘;

我佛有灵还有感,自然楼阁一番新。

可惜偌大一个净慈寺,失了火,从前半夜烧起,直烧到次日午时方住,一殿两廊尽皆烧毁,惟有山门不坏,大家立在山门下查点,僧众虽多焦头烂额,却人人都在,只不见了长老,有的说,想是在方丈中熟睡,被火烧死了,有的说,定是见火紧,逃往寺外去了,众僧分头向各处找寻,未知长老果在何处?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遇著卖萝卜的沈一,挑著担子,日日忙碌,却有善根,遇著我,称道:我们真有缘,想请济颠喝一碗?我看他机缘已到,便对他劝道:人生在世,只为这个臭皮囊,何苦劳碌不堪,不如出家做和尚,清闲自在,还能到天上!沈一果然一口答应,立即随我出家去。

二、烧香点烛,沈一跪在佛前,长老替他摩顶授记,改名沈万法,正是:

烧香点烛去那不净,照这暗灵。

剃刀之下光秃了头,抹去男女之相,免起色生烦恼之心。

佛法平等就此一刀了断,管你贩夫宰相,出家就是一样。

跪在佛前总算屈膝,从今天起,好好立地,以备来日爬上佛顶神气!

摩顶啊!试尔秃头圆不圆,亮不亮,不圆不亮,还须磨炼好生光!

授记啊!禅门正法,指点生死路,拴住恶鬼门,正法眼中藏,看尔正前方,师手提灯,装上正门,当日由此来,从今由此去,打开太平门,来日(急时)好逃生!

沈一改名沈万法万法本归一,一心生万法,祖生孙,孙变祖,无极生太极,太极在无极,留得真种性,灵山会世尊!

三、酒醉吐得沈万法满身秽物,这也要他洗个干净,以好修身!

四、酒精火气大,劝世勿贪杯,免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如不信,且看:

夜来济颠喊道:无明发呀!无明发呀!火烧眉头,人犹不知,大梦正酣,火宅安居,小心!小心!

五、一把无明火,找不出起因?烧得净慈寺干干净净,又无一一九,也没消防车,干著急,有何用?也算是天也空来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寺也空来佛也空,红尘嚣嚣佛无踪!

六、苦了众僧,抱怨菩萨不显灵,我道:成毁乃人世之事,与佛菩萨何干?一语道破,不仅四大皆空,连佛菩萨亦空,只因空中才能生妙有!旧地不烧去,新的怎么来?正是:

烧去古寺庙,乐得菩萨好;

天地为大殿,宽阔梁亦高!

七、无明已去,却找不到长老,莫非藉火遁去,且待寻找?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23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23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23】药师禅: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天气的变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风景都会影响你的心情,而它们都是你无法左右的。看淡了,天,无非阴晴,人,不过聚散,地,只是高低...

芦荟素烩

芦荟素烩

原料:芦荟,青豆,玉米,百合,黑木耳,小蕃茄 调料:盐,素得鲜,生粉 作法: 1、 芦荟去皮改成小方块,锅中加水烧开,先将芦荟淖水捞出; 2、 再把其他原料(除小蕃茄...

凡修学佛法者,身必须处于适宜的环境中,不能去那些对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则,将影响自己修行,有损于自己的功德。

那么,哪些地方不可去呢?

一、不可去处有三种

1、怨仇争处不可去

对于怨仇争斗的地方不得去围观,因为我们初学佛者未生起利他之功德,没有调解的能力,围观时不但会生起嗔心,而且还会被牵连进去,对自他都没益处。

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有误解或不好看法的人尽量敬而远之,以免彼此增加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2、众人聚处不可去

这里的众人聚处是指没有正知正见愦闹的人群等,并非众多道友一起精进闻思修行的地方。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应该处在适合的环境,通过闻思得到正见。

所以,除了成就后去弘法利生外,应尽量避免去众人聚集的地方。

3、玩乐之处不可去

玩乐之处是指诸如去打麻将、下棋、跳舞、看录像等游玩的地方,这些地方容易助长贪嗔痴,却难以增上智慧。

当然,这些看似容易,做起来却难,故我们应当努力。

二、不可宣说有三种

01、不宣偶尔出离心

因为一个人的出离心若不是建立在正知正见上,那就只是一个凡夫刹那易变的心念。

尤其在平时遇到逆境违缘时所生的出离心,是非常不稳固的。有时刚见到一位师父,马上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想要出家,但还没过几天就又后悔了——凡夫的心就是这样,心态不可靠。


02、不宣自己狡诈行

有两种解释:一是在别人面前要以诚实忠厚来对人对事,不能像世间人那样狡诈,整天以欺骗维生,然后还洋洋自得,四处夸扬自己的丑事,以狡诈为自豪;另一种是自己本来是个老实人,但把偶尔的一些错事跟别人老老实实地说了,但这类事情往往说不清楚,别人也会据此断定你很不可靠,这样,引起别人的误解,对自己没有利益。

03、不宣自己之善行

不要对别人宣说自己的善行:拜了多少部经,在哪个静处修行了多久,念了多少咒等等。这样很容易毁灭这些善根的功德。

但有些大德为了弟子们更加精进,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宣说自己的一些善行,这是一种摄受的方便,菩萨唯利他人之善巧,不属此类所遮。

修行人不可去的三种地方

凡修学佛法者,身必须处于适宜的环境中,不能去那些对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则,将影响自己修行,有损于自己的功德。那么,哪些地方不可去呢?一、不可去处有三种1、怨仇争处不可去对于怨仇争斗的地方不得去围观...

本人超级力荐:没有追悔心的“忏悔”不能清净业障(对于犯邪YIN的男女特别有用)

本人超级力荐:没有追悔心的“忏悔”不能清净业障(对于犯邪YIN的男女特别有用)

忏悔业障的时候,要具足四种对治力。其中第二种是厌患对治力,就是对往昔所做的恶业,有一颗强烈的追悔之心。我们不应该这样愚痴颠倒,不应该做这些恶业,不应该让自己这样无穷无尽地烦恼痛苦。我们犯了很多很多的...

尊重所有生命

尊重所有生命

尊重所有生命虽然禁止破坏树木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也不可行,但佛陀的重点在于强调,人必须尊重所有的生命,不管它们可能多么卑微,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依存的。今天,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体会并珍惜佛陀的智慧,...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三讲)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三讲)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三讲)净空法师讲述华藏图书馆录影室问:各位观众,上一集老法师开示三皈、五戒和菩萨戒,我们都知道戒定慧三无漏学之中,戒是列在头一位。世尊在《遗教经》中,也交待我们要以戒为师。还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