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济公活佛传奇录:第十三回 松长老欣锡禅杖 济师父怒打酒坛

第十三回 松长老欣锡禅杖 济师父怒打酒坛

却说这净慈寺因失火,不见了长老,众僧往各处找寻,并无踪迹。济颠见了笑道:你们这般和尚,真个都是呆子,我已说过,长老原从天台来,今日已归天台去了,怎么还寻得著他呢!众僧俱不信,都道:那有此事,就是烧死了,少不得有些骸骨。就叫煮饭的火工在方丈室瓦砾中去扒看,扒了多时,忽扒出了一块磨平的方砖来,上有字迹,众僧争看,却是八句辞世偈言:

一生无利又无名,圆领方袍自在行;

道念只从心上起,禅机却是舌根生。

百千万劫假非假,六十三年真不真;

今向无明丛内去,不留一物在南屏。

众僧看得分明,方知长老是个高僧,借此遁去,方识济颠有些来历,不是乱言!然到此田地,无可奈何,只得与济颠商计,要将烧不尽的木头,搭起几间茅屋,大家草草安身,济颠道:好!忽走下厨去,看见屋虽烧去,却剩下一大锅热汤,济颠叫道:他事且慢商计,此间有好热汤,且落得来洗洗面。看你们不要恼坏了,我有支曲儿,且唱与你们听听,解解闷如何?遂唱道:

净慈寺盖造是钱王,一刹时烧得精光;大殿两廊都不见,只剩下四个泥土的金刚。

佛地与天堂,平空似教场;

却有些儿不折本,一锅冷水换锅汤。

众僧闻听了都大笑起来:如今这般苦恼,怎你还耍疯颠,我们的苦,且搁开再说。但是两个监寺,被官府捉去,枷在长桥上,你须去救他一救方好。济颠道:这个容易。遂一迳走到长桥,果见两个监寺枷在那里,因笑道:你两个板里钻出头来,好像架子上安著灯泡。两个监寺道:好阿哥!我们在此好不苦恼,你不来救我,反来笑我?济颠笑道:你且耐心捱一会,自然救你!

说罢,竟往毛太尉府中来,毛太尉接著说道:闻你寺中遭了回禄,真是苦了。济颠道:和尚家空著身子,白吃白住,有甚苦处?只苦了檀越施主,又要累他重造。如今两个监寺枷在长桥上,这却是眼前剥肤的真苦,须求太尉慈悲,去救他一救。太尉道:不打紧,特我写书与赵太守,包管就放,你且安心在此吃两杯,解解闷。当即叫人安排出酒来,与他对吃,济颠吃到半酣道:多感太尉高情,留我吃酒。但我记挂这些和尚,在火场上凄凄惶惶的没个理会,且回去看看。遂别了太尉出来。

行至寺前,只见两个监寺已放了回来,向济颠谢道:亏了济师父。济颠道:谢倒不必谢,但蛇无头不能行,这寺里僧徒又众,乱哄哄的没有个好长老料理,却怎生过活?首座道:我们正在此商量,不知你请那个长老,方住持得这寺?济颠道:我想别人来不得,还是蒲州报本寺松少林长老,方有些作用。监寺道:这个长老果然是好,但恐他年岁高大,未必肯来。济颠道:要他来也不难,只要多买些酒来吃得我快活。监寺道:此系大家之事,况今粥饭尚且不能周全,那有闲钱去买酒请你,你若不肯写书,只得大众写一公书去请。济颠道:倘若公书请不来时,却要被我笑话,寺里既无酒吃,我只得别寻主顾。遂一迳去了。

净辞寺合寺僧人,同修了一封公书,叫个传使,竟到蒲州报本寺来,见了松少林长老,呈上请书,长老看了,道:承众人美意,本该承命而往,但老僧年迈,如何去得?传使又再三恳请,长老只是苦辞不允,传使无奈,只得回寺,报知长老不来之事,众僧沉吟不悦道:他不肯来,如何是好?首座道:除非买酒请济颠,叫他写书去,方有指望。众僧无法,只得设法银子,买了一坛酒来,叫人四下去将济颠寻来,请他吃。济颠见了酒,不问好歹,一上口,便吃了十数碗,吃得有些光景,方问道:你们这般和尚,平日最是悭吝,今日为何肯破钞请我?想必是请不动松长老,又要我写书去请了。众僧听了俱笑起来道:果是空走一遭,只得又来求你。济颠道:吃了你们酒,定然推不得。叫取笔砚来,写了一封书付与传使,然后又吃,直到烂醉方歇。且说这传使连夜赶到蒲州,直到报本寺来见长老,长老道:老僧已辞你去了,如何又来?传使道:本寺济书记有简板呈上。松长老接来拆开一看,上写道:

伏以焚修度日,终是凡情;开创补天,方称圣手。虽世事有成必毁,但天道无往不还。痛净慈不幸,净扫三千;悲德辉长辞,忽空四大。遂致菩提树下,法象凋零;般若声中,宗风冷落。僧归月冷,往往来来,如惊栖之鸟;人去山空,零零落落,如吹断之云。

鼓布已失,何以增我佛之辉?衣食渐难,大要出如来之丑!欲再成庄严胜地,需仰仗本邑高人。

恭惟少林大和尚,行高六祖,德庇十方;施佛教之铃锤,展僧人之鼻孔。是以不辞千里,通其大众之诚,致敬一函,求作禅林之主。

若蒙允诺,瓦砾吐金碧之辉;倘发慈悲,荆棘现丛林之色。大小皆面皮,休负诸山之望;近远悉舟楫,毋辞一水之劳。慧日峰前,识破崖之句;南屏山畔,愿全灵隐之光。伫望现身,无劳牵鼻。

长老看了大喜道:济书记这等郑重,只得要去走一遭。吩咐传使走回报知济书记:叫他休得出去,在寺候我,老僧只在月内准到!传使谢了,先回报知,众僧大喜,对济颠道:你千万不要出门,恐松长老到时没处寻你。济颠道:若不出门,那得酒吃?也不睬众僧,竟一迳去了。

监寺与僧商议道:若留他在家,每日那有这么多钱买酒!不留他,又恐长老来不见了他,不欢喜。首座道:我有一法,且暂时哄著他,拿个大空坛,盛了湖水,泥了坛口,只说是赊来的好酒,待长老来了,方开来请你。等得长老来时,开出水来,也不过一笑。监寺道:妙!妙!妙!忙叫人寻了济颠回来,对他说道:一向要买酒请你,却奈无钱,今在一个相熟人家,赊得一坛好酒在此,却先讲明,直待长老到了,方开请你,你心下如何?济颠道:既是如此,也要抬出来,我看一番才放心。首座就叫两个煮饭火工,把坛子抬到面前,济颠道:既是扛来,便打开来,多少取些尝尝也不妨!首座道:这是新封泥的,开了就要走气,明日便无味了。济颠道:也说得是,这一坛也尽够我一吃了。仍叫火工扛到草屋里放著,每日去看上两三遍。

过了数日,报说长老到了,众僧忙忙出寺去,远远迎接进寺,长老先到草殿上,礼了佛,然后众僧请长老坐下,各执事一一参见过,长老就要与济颠讲话。济颠辞道:有话慢讲,且完了正事!急忙忙走去,叫火工将酒快扛了出来,取一块砖头,对泥头敲去,急低下头来去闻,却不见酒香,再将碗去打出半碗来尝尝,竟是一坛清水,心中大怒,遂拾起砖头来,将坛子打得粉碎,流了一地的水,众僧在旁边都掩著口笑。济颠看见,益发急了,乱骂道:这一伙和尚怎敢戏我?松长老听了,不知就理,问侍者道:这是为何?侍者道:济师父要酒吃作闹!长老道:济公要酒吃,何不买两瓶请他?济颠听见长老叫买酒请他,方上前分辩道:这班和尚不肯买,还说是无钱,情犹可恕,怎将水充作酒来作弄我,这样无礼,该骂不该骂!

长老听说将水充酒耍他,禁不住也起来道:该骂该骂,但你不要与他们一般见识,我自买酒请你。济颠道:长老远来,我尚未曾与长老接风,甚么道理反要长老破钞!长老道:我与你同是一家,那里论得你我!不一会儿已叫人买酒来,济颠因开坛时,已是垂涎了半晌,喉咙里已略略有声,今酒到了面前,那里还忍得住?也不顾长老在前,一连就是七八碗,吃得快活,想起前事,也自笑将起来,对著长老道:弟子被这班和尚耍了,如今想起来,又好恼又好笑。因做了两首词儿,聊自解嘲,且博长老一笑。遂叫取纸笔,写出呈上,长老展看,却是两首点绛唇:

残液满喉,只道一坛都是酒。

指望三瓯,止住涎流口。

不意糟糕,尽为西湖有。

唯而否?这班和尚,说也真正丑!

亏杀阿难,一碗才干又一碗。

甘露虽甘,那得如斯满。

不是饕贪,全仗神灵感。

冷与暖,自家打点,更有谁来管?

长老看了笑个不停,又赞道:济公不但学问精微,即游戏之才,亦古今无二。老僧初到,尚未细问,不知贵寺被焚之后,这募缘的榜文,曾做出张挂么?济颠道:这伙和尚,只想各自立房头做人家,谁肯来料理这正事,还求长老做主。长老道:既是未做,也耽迟不得了,今日就要借你大笔一挥。济颠道:长老有命,焉敢推辞?但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长老叫监寺再买一壶酒吃了,方才有兴!长老道:这个容易。遂又叫人去买来,济颠吃了,不知又作何状?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净慈寺焚,长老果然被火化去。六十三年岁月,如今火中栽莲,不留一物。来也空,去也空;杀菌消毒,又省得一些棺材本!

二、寺既被焚,寺僧被火烟薰得焦头烂额,又寻长老不得,见了所留偈言,才知大师已去!此时济颠犹幸灾乐祸,唱个小曲调侃众僧,道:一切精光,只剩四个泥土金刚,佛地与天堂,平空似校场;却有些不折本,一锅冷水换锅汤。哈哈!一切归净土,冷水烧得变热汤,好为众僧洗迷惘,免得火工费力烧热水,大家洗个舒畅!颠僧为何如此这般,且听道:

成毁不在心,灭却贪痴嗔;

寺亡我还在,不死一圣僧。

三、长老既走了,还得请个主持料理寺物(寺虽毁,地犹在;心地烧不毁,故云:此寺非寺,仍有人住)。寺僧欲请报本寺松少林长老,长老推辞年老不想别住,只得请我修书叩请松长老了,但我无酒不成书,真也个:

无酒事情休,有杯解万愁;

修书请长老,醉笔画吹牛。

四、松长老被我生花醉语感动,只得往净慈寺走一趟,且看个究竟。正是:众僧请不动,济颠来关说。

五、众僧为留住颠僧,以待松长老驾到,以水作酒(以计就计,且让寺僧安心),骗得我空欢喜。我发觉后,大怒,打破酒坛,只见落花流水向东去,好让长老乘此西边来!正是:

打破砂锅问到底,一坛清水味无香;

颠僧喜爱杯中物,长老回归天台凉。

六、焚寺重建,又劳济颠大手笔,哈哈!

正经僧,没法度,敲打念唱求开悟;

济颠僧,漫醉步,弄瓶唱歌洗肠肚。

真正经,假正经,看谁化得功德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陈秀中将一幅墨宝“落户”药师坛城文化艺术馆

陈秀中将一幅墨宝“落户”药师坛城文化艺术馆

陈秀将军墨宝陈秀:原兰州军区原副司令员(中将)墨宝:《崇高品德 博大胸怀》2016年“八一”前后药师坛城文化集团恭请陈秀将军一幅“墨宝”(可遇不可求) 中国泥灸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

澳大利亚一对夫妇设计出转动房屋随时向阳

澳大利亚一对夫妇设计出转动房屋随时向阳

这座房屋呈八边形,直径约24米,外围有一条约3米宽的游廊环绕。房屋可以绕中央转轴做360度旋转。这种设计不仅让每个房间采光更好,而且比一般设计更宽敞。想让自己的房间随时充满阳光?建造一座能像向日葵一...

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的是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才设法求助。不过发生急事后,再去 “抱佛脚”真能解决问题吗?

宋朝张世南《宦游纪闻》有这么一则故事:

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外族建立的小国家,这个国家的民众都是佛教徒。 有一次,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挣断了锁链和木枷越狱逃跑了。第二天清晨, 官府发现后即派兵丁差役四处追捕。那个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难以逃脱,便一头撞进了一座古庙。 

这座庙宇里供着一座释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无比。罪犯一见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脚一边磕头,一边嘴里不停地说:“佛祖慈悲为怀,我自知有罪,请求剃度为僧,从今往后,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不一会儿,他的头也磕破了,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鲜血。该国国王笃信佛祖,听说这件事后,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让他入寺剃发当了和尚。

可是从语源的角度考证, “抱佛脚”其实源于西域。

据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所述,古印度“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唯一拜。跪而赞德,谓之尽敬”。后来佛教吸收了其中“俯首示敬”“合掌平拱”“屈膝”“长跪”和“五体投地”等五种,略加改造就成了佛门的致敬之礼,并以“五体投地”为佛门最高致敬礼。

“五体”指双膝、双肘与额顶。所谓“五体投地”,就是五体至地作礼,先正立合掌,右手褰衣,然后屈双膝并双肘着地,翻起双掌以示承接尊者之足,最后是顶礼,以头触地或触尊者之脚,表现对佛的敬重。如《无量寿经》说:“阿难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因而就“抱佛脚”的初义看,是兼含信佛与求佛护佑之类意思的。

同故事中犯人“抱佛脚悔过”停止作恶,得佛保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同。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欲求,或是想要急功近利,而选择临时抱佛脚,带上贡品,自以为烧香磕头后,佛就会听到自己心中的愿望,从而帮自己实现了。

可是一个心中没有佛的人,又怎么会得到佛的庇佑呢?这不就像是一个平时不努力,却整天等待着天上掉下馅饼的人吗?所以,就算是临时“抱佛脚”,也不是与佛菩萨做交易,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忏悔,发自内心的信佛。

学佛就是要改变自己,修心修行。修心就是把心里不好的贪瞋痴慢疑全部修正掉,只有将自己的心修正到清净无染,与佛相应,才能更好地得到佛菩萨的护佑。

来源:南普陀寺

临时抱佛脚,是否能得到护佑?

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的是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才设法求助。不过发生急事后,再去 “抱佛脚”真能解决问题吗?宋朝张世南《宦游纪闻》有这么一则故事: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外族建立的小国家,这...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相遇都是因缘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相遇都是因缘

相遇都是因缘在佛世时,舍卫国有一条河,河的彼岸有一座小村庄,村里有五百位女众修行者住在小山丘下。这五百位修行者,所修行的是外道的教法。她们体会到人生之苦、生命的短暂,尤其生为女身,事事不得自由,因此...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一、活佛的神通游戏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一、活佛的神通游戏

十一、活佛的神通游戏活佛,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从来没有丛林大和尚那套架子,也没有冷冰冰的面孔,他是很天真的,往往在人家不著意的时候,他就露一手,表演一点近乎神通游戏的玩意,像耍魔术一样,使人看了莫...

星云法师对禅修法门的开示

星云法师对禅修法门的开示

星云大师对禅修法门的开示 有人问我:什么是禅?禅是什么?禅原来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啊,禅是我们的生活,是一种大自然,禅是我们生活的艺术,是一种幽默,禅是我们自己的真心、真如自性啊!禅是什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