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

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 

上一条举出《六祖坛经》及《维摩诘经》的例子,可见在家也能修行,修行不一定要出

家。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想要出家和能够出家的人,必然越来越

少。现在,可以有几千几万个人共同工作的工厂和公司,却很难见到几百几千人的出家僧团

再现。因为工厂等工作场所的从业人员,都有他们各人的家,家庭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分开

的,在紧张、激烈或单调的工作之余,尚有他们休闲、娱乐等的享受。出家的僧团则不同,

从朝至暮,从天黑至天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生活在清苦、单调、规律、精进、不

放逸的状态中,除非具有深厚善根、坚忍毅力和宏大愿力者,否则很不容易适应。 

过去,出家的僧众住于深山大泽的丛林之中,不易受到物质世界的诱惑。而今天较大的

寺院,都成了观光胜地,寺院的僧侣,不得不和来自各方善男信女,以及观光的旅客有所接

触;为了经营寺院,弘扬佛法,也不得不深入民间。因此影响到出家人修道生活的宁静和清

净,除僧相、茹素、不结婚和没有个人财产之外,几乎和在家人相似。所以一般根器的人,

如果不遇到大善知识的提携、勉励,很难自动发心出家,出家之后,也很难至死不渝。 

当然,三世诸佛成佛,都是现出家大比丘相。历史上的罗汉,不论男女,都是出家相,

古代各宗祖师,绝对多数也是现出家相的。因为出家的生活方式,依据戒律而住,自然而然

可以免除许多的困扰与牵累。对个人而言,能够专精于佛法的修学与福慧的增长;对社会大

众而言,可以心无旁顾,全心投入,奉献出自己身心的全部,为佛法的弘扬,对众生的救

济,做最大的努力,虽在不休不息的自利利他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无牵无挂、自由自

在的乐趣。他们不须为明日担忧,不须为出路钻营,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处。 

因此,只要正统、正信的佛法存在一天,出家之门就永远敞开,出家的路,还是有人走

的。纵使不再出现几百几千人的长期共住同修的现象,出家人的踪迹还是不会断。当然,如

何在未来社会开发出家生活的环境,需要用我们的智慧做深远的考虑与策划。但是,只要有

人以大悲愿心发心出家,他们就会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披荆斩棘,走出他们的康庄大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说父母十大恩

佛说父母十大恩

佛说父母十大恩第一.怀胎守护恩颂曰累劫因缘重,今来托母胎,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精开。体重如山岳,动止劫风灾,罗衣都不挂,装镜惹尘埃。第二.临产受苦恩颂曰怀经十个月,难产将欲临,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沈。...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李广杀降种大祸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李广杀降种大祸

李广杀降种大祸李广是汉代的武将,善于射箭,颇有才气,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都获得大胜,所以匈奴都很畏惧他,不敢再来侵犯,一时武功赫赫,有飞将军的称号。汉文帝时,因为讨伐匈奴有功,封散骑常侍,武帝时,任...

净土大德故事:十一祖杭州梵天省庵大师

净土大德故事:十一祖杭州梵天省庵大师

十一祖杭州梵天省庵大师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大师自小就不吃荤腥,少年时便有出尘的志向。父亲早亡,母亲张氏知儿子宿具善根,便命其出家修道...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空)

第一篇 空壹·前言自古以来,佛门就有‘空门’之称,因为‘空’是佛教最重要的教义之一,也是佛法不共其他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证悟成佛,他所证悟的宇宙真理是‘缘起’,缘起就是...

39广结善缘怎么讲?

39广结善缘怎么讲?

广结善缘怎么讲? 「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 因此,就有人在信佛、学佛之后...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你内心里的黑房子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你内心里的黑房子

从前,有一个女子,总是做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常出现相同的场景:很多人被关在一个黑房子里,房门上了一把生锈的铁锁,人们在里面哀求。每当梦醒,她就觉得自己胸口闷得慌。久之,她得了一种病,觉得胸闷、心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