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送上一道禅师们的无上法味
“今朝五月复端午,随众生心解分布棕子。虽然, 应所知, 要须一一知来处。且道从什么处来?”佛教在端午也吃粽子。
编者按:今朝五月复端午,随众生心解分布棕子。虽然, 应所知, 要须一一知来处。且道从什么处来?佛教在端午这天也吃粽子。禅的世界翠竹黄花尽是真如, 端午自然也入般若。端午节到来,小编为您奉上禅师们的无上法味。
端午时节,般若味重重。(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真净克文
今朝五月复端午,随众生心解分布;粽子虽然应所知,要须一一知来处。且道从什么处来?蓦拈拄杖云:若知拄杖子来处,即知一切法来处。所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只如大众从什么处发现?一一分明在目前。若知发现,不妨奇特;若也不知,何名出家。遂掷下云:只者末后一着,也大难会。喝一喝,下座。
注:真净克文(1025~1102)北宋临济宗黄龙派僧。俗姓郑,号云庵,陜州阌乡(河南省阌乡县)人。初投复州(湖北省)北塔广公出家,后参积翠黄龙慧南,嗣其法。因机锋锐利,人称文关西。尝居高安洞山寺、圣寿寺、泐潭宝峰禅院等刹,颇得宰相王安石、张商英之推崇。崇宁元年十月十六日示寂,年七十八,法腊五十二,赐号真净禅师。塔于泐潭新丰。后人习称之为真净克文。
五祖法演
今日端午节,白云有一道神符,也有些小灵验,不敢隐藏,举似诸人:一要今上皇帝太后圣躬万岁,二要合朝卿相文武百官州县寀寮常居禄位,三要万民乐业雨顺风调。有个符使却来报白云道:诸处尽去遍,只为神通小,不奈一件事何。遂问他是甚事,使云:禅和子鼻孔辽天。白云向伊说:莫道你,我尚不奈何。然虽如是,泽广藏山,理能伏豹,毕竟如何?一抽三,二添四,黄牛角向天,八脚垂过鼻。急急下座。
注:五祖法演(1024~1104)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俗姓邓,名绵河,今四川绵阳人,少年出家,35岁时落发受具,住成都习《百法》、《唯识》学,后游方各地,历时十数载。最后经浮山法远禅师指点,得法于白云守端禅师,言下契悟,最后成为杨岐派法嗣。先后住持安徽舒州白云山和湖北黄梅县五祖寺等处,往来于舒州各地传法,被后人称为五祖法演。五祖法演禅师法嗣颇多,特以佛眼清远、佛鉴慧勤、佛果克勤最为着名,有演门三佛之称。
圆悟克勤
新月如钩,轻云映火;山前麦熟,筐里蚕缲;田夫急急栽苗,柳岸垂垂之线;风调雨顺,盗贼消禳。我辈林下之人。一饷非常庆快。才作此语,蓦地有个符使出来道:山前诸处五瘟行疫病太甚,欲就和尚觅个神符往前驱逐。山僧遂以拄杖画一圆相与之,瞥然不见。逡巡却来道:五瘟疫鬼已驱向他方世界去也,只有一事待请益和尚,此灵验神符从何处得来?山僧劈脊便打,当下灭迹消声。因行掉臂,成个颂子: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毒舌尽消灭,五月五日午时书,放下蛇头捋虎须。
注:圆悟克勤(1063~1135)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俗姓骆,字无着。法名克勤。崇宁县(今成都郫县唐昌镇附近,北宋末年属彭州)人。幼时即于妙寂院依自省法师出家,受具足戒之后,于成都依圆明法师学习经论。其后至五祖山,参谒法演禅师,蒙其印证,随后弘法于四川、湖北等地,晚年住持成都昭觉寺。声名卓着,皇帝多次召其问法,并赐紫衣和佛果禅师之号,后又赐号圆悟,去世后谥号真觉禅师。圆悟克勤与佛鉴慧勤、佛眼清远二禅师齐名,世有演门三佛之称。
佛眼清远
今日端午,世间人钉桃符、书门阃;使万邪不窥其户,百鬼不入其门。世间人又使针烧炙、采药登山;使万病不干其体,疫疠不入其身。遂失声叫曰:阿㖿㖿!阿㖿㖿!尽大地人烧破皮肉,教山僧受无限苦痛。
昔楚大夫以忠言不用,沉于湘江,后人哀之,以竹筒盛饭系五色丝祭之,风俗至今流传不断。遂呕吐数声,曰:世间人吃却米粽,教老僧胀破肚皮。
大众!别人烧炙别人吃物,为甚么龙门长老受痛受饱?未能情忘缘虑,事出见闻,于此门中遂为戏论。岂不见先圣有言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灸猪左膊上。何也?远走不如近匍匐。久立。
注:佛眼清远(1067~1120)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俗姓李,四川临卭人。十四岁出家,初随毗尼法师学律,后参五祖法演禅师。雨夜读《传灯录》,至破灶堕因缘,忽拨火大悟。后住崇宁万寿寺,不久迁至龙门寺,世称龙门清远。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敕住和州(今安徽和县)褒禅寺,并赐号佛眼禅师。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示寂,世寿五十四,僧腊四十。
恕中无愠
龙牙和尚云:学道先须有悟由,还如曾斗快龙舟;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方始休。大小龙牙,见地不脱,坐在者里。山僧不惜眉毛,为他拨开一路,便见功超一切、道绝名言。乃云:迷悟从来总自由,要须平地上行舟,乾坤儱侗无今古,千载清风卒未休。就中忽有出来道,瑞岩也是钉桩摇橹,阿嗬嗬;将谓无人,便下座。
注:恕中无愠(1309~1386)明初临济宗僧。俗姓陈,字恕中,号空室,台州人。早年随元叟行端出家,后在江浙一带参禅,阅读经典凡经十载,以博达着名。他在竺元妙道的指导下,由参狗子无佛性话头得悟。曾先后主持象山灵岩广福禅寺和台州瑞岩净土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