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果度夫--学佛网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说清楚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舍卫城的萨迦国王与鹿野苑的梵施国王因一些争执,双方起兵战斗,伤亡都十分惨重。

有一天,梵施国王又率领了军队,气势汹汹地在康丹河的邻近扎营;萨迦国王也不甘示弱,统率大军前来迎战。因为双方兵力相当,打了良久,仍是难分胜负。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刻,萨迦国王的妃子生了一位秀丽的女孩,而梵施国王处则出生一位庄重的男孩。两国同时都以歌舞吹打庆贺各自孩子的降生,彼此的鼓乐声,皆引起对方的好奇,于是便派人探知原因,原来萨迦国王得个女儿,梵施国王得个儿子。这时,梵施国王暗自高兴:“这是很好的机会,双方对阵时,同时各得一个孩子,这意味着和平即将到来,因为可以休战和亲。”

于是,梵施国王派一位使节与萨迦国王和谈:“虽然咱们两国一向兵戎相见,但现在我方愿意休战,愿望贵国的小王女能许配给我国的小王子,以前恩怨一笔勾消。”

萨迦国王听了很高兴,心想:“自己兵戎疆场多年,操劳国事,也其实够累的了,假如两国能够亲睦,正合我意。”于是,双方互相道歉,还互赠厚礼。

萨迦国王斟酌到:“自从女儿出生之后,战斗就停止了,我的身心才得以安泰。”是以,为女儿取名“生乐母”,并精心呵护喂养她,生乐母就如同海中莲花很快地长大了。生乐母自幼贤淑善良,皈依受戒,欢乐广作布施,经常去尼众经堂听经,对释迦佛生起极大的信心,并证得不还果,具足各种神通及八大解脱等功德。

她回到宫中,对父母示现神变,并告诉他们:“我已经获得不还果,不愿再享受世间的生活。愿望父王母后能准许我,在佛陀的僧团中削发。”

父母都说:“你要削发,我们无权干涉你。可是在你刚生下来的时刻,就已经许配给梵施国王的王子,是以你还应当收罗他的赞成。”

生乐母回答:“好,我会跟王子商量。”

这时,她的父母暗派信使,对梵施国王说:“你们是不是该选个良辰吉时,尽快解决王子的婚事呢?否则,王女如果出了家,我们可就没办法了!”梵施国王听后,立时选定吉日,并通知世人参加王子的婚礼。

婚礼当天,王子穿著上好的珠宝服饰前来迎娶,王女也是穿著妙衣霓裳,被接到鹿野苑。这时,王子、王女各自坐在一张凳子上,准备举行娶亲典礼,忽然间,王女飞到空中示现雷、雨、电、光、雹、火等神变,并对王子说:“我已获获胜法,不愿再享受欲界生活,请您赞成我削发。”

王子想了想,认为王女言之有理,就对她说:“您请先下来,我很好措辞的,您愿意怎么做都可以。”

王子赞成生乐母削发之后,生乐母高兴地对在座的宾客讲了一些佛法。接着,她也获得父母的恩准,来到给孤独园,在佛陀座下长跪合掌,恭敬顶礼,祈求:“世尊,如果有削发人缘的话,请世尊慈悲摄受,我愿意削发受持净戒。”

佛陀开许了,把她交给摩诃波阇波提长老尼。摩诃波阇波提长老尼为她削发、授戒、传法,她也勤恳精进修行,很快地便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连天人们都赞叹她的功德。这时,她已是尼众中智能第一的圣者。

而那位王子据说生乐母已证得圣果,故也在释迦佛的教法中削发,他英勇精进,后来也断尽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于是,比丘们就教世尊:“世尊,是什么样的人缘,生乐母和王子都出生在高尚王家呢?又是什么样的人缘使他们令佛欢乐,削发证果呢?”

世尊说:“这是往昔的愿力所造成的。良久以前,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的时刻,印度鹿野苑有位财富圆满的施主,与妻子一路过着安泰的生活,并对迦叶佛具有大信心。有一天,夫妻两人商量:‘我们膝下无子,再多的家当,也没意义,不如趁有生之年,在迦叶佛前多作些赡养功德。’

决定今后,他们用自己的财富建筑一座经堂,赡养迦叶佛和僧众。后来,他俩都在迦叶佛前削发,平生中都没有获得圣果,但在临终的时刻,他们合营发愿:‘以今生布施、削发的功德,愿望我们生生世世财富圆满,生在贵族王家,当未下世释迦世尊出世的时刻,能令佛欢乐,在佛的教法下一路削发,皆证得阿罗汉果。’

借着他们合营发下的愿力,如今已经成熟,所以今生他们都能生在富贵之家,并能削发,共证圣果。当代的王子、王女就是迦叶佛时的那对夫妻。”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莫因外在得失影响心情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莫因外在得失影响心情

莫因外在得失影响心情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他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内心的禅光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内心的禅光

德山禅师本是北方讲经说法的大师,因不满南方禅门教外别传的说法,携带自着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来抗辩,才到南方就受到一位老婆婆的奚落,自此收敛起狂傲的心。他并请问老婆婆,近处有什么宗师可以前去参访?老婆婆...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做佛陀的侍者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做佛陀的侍者

做佛陀的侍者因为阿难陀在佛陀心目中是绍隆佛种的人,可是他的女难特别多,为了让阿难陀把持自己,专心修道,佛陀就想叫阿难陀做自己的侍者。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经五十三岁了,那时佛陀正住在竹林精...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神理分明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神理分明

神理分明康熙末,张歌桥有刘横者,居河侧。会河水暴满,小舟重载者往往漂没。偶见中流一妇,抱断橹浮沉波浪间,号呼求救。众莫敢援,横独奋然曰:汝曹非丈夫哉?乌有见死不救者?自掉舴艋追三四里,几覆没者数,竟...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一品,经本第二页。 上一次我们讲到第一品的六种成就,讲...

达真堪布:为什么金刚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成就

达真堪布:为什么金刚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成就

达真堪布:为什么金刚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成就达真堪布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金刚兄弟之间是生生世世的缘分,生生世世的兄弟姐妹,一直到成佛,成佛以后也要在一个坛城里。所以大家一定要互相尊重,搞好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