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平 女儿眼中的大师 紫砂文化的传播者

吴亚平制紫砂壶 龙凤呈祥

长春第二届茶博会已经落下帷幕,前来参会的紫砂大师吴亚平和其女吴敏对长春茶文化的氛围赞赏有加。近日,吴亚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跟6年前我在长春办过的个人展相比,今天的长春茶文化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师从顾景舟 痴迷制壶五十余年

吴亚平出生于1940年,1956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1958年有幸到顾景舟大师门下学艺。吴亚平对记者说:“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1959年春节过后,我第一天到厂里上班,顾大师用钢笔为我在日记本上题写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一句话。恩师的教诲我一直牢记在心里,我年轻时记得只争朝夕,现在我年纪大了还在只争朝夕,珍惜每一分钟时间,用好每一分钟时间。我觉得只有这样,我面对恩师的这句话时才能问心无愧。”

吴亚平老师今年已经是71岁高龄了,但依然活跃在紫砂壶制作与紫砂文化传播的第一线,活力依旧。对此,吴亚平称:“本人从事紫砂壶制作已50多年,至今依然痴迷。完全是出于对紫砂文化的热爱和受恩师顾景舟大师的影响,对紫砂艺术的追求不输当年。现在,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制壶上,目的就是想多做几把好壶留给世人。”

推广紫砂文化 指点长春藏家

收藏紫砂壶不仅要学习和了解紫砂,更要了解制作者本人的风格,观察制作者在思考什么,了解其创作方向。近几年紫砂壶收藏市场日渐升温,名家紫砂壶的价格也一路看涨,有人甚至用“点泥成金”来形容现在的紫砂市场。

对于中国紫砂文化的发展和紫砂作品的收藏价值,吴亚平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紫砂文化包括的比较广,在过去时,作品就包括壶、瓶、鼎、盆,现在就更加广一点,如果单讲紫砂壶应该分工艺品和实用品,这两类紫砂作品都讲究器型的美观和使用的方便。”

吴亚平告诉记者,紫砂壶素有“世间茶具推为首”的赞语,在这方面不存在南北方差异。对于紫砂作品的收藏,中国有句古语叫黄金有价艺无价,紫砂壶也是一样的。

此外,吴亚平还为长春收藏者采购和收藏宜兴紫砂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他说:“对购买收藏紫砂陶,我想应该在八个方面上多加关注:型、坭、工、书画、刻、色、用、名。前面七个方面能达到要求就是一把好壶了,第八个方面在收藏上能起到一些作用。”

女儿眼中的大师 紫砂文化的耕耘者、传播者

吴敏,吴亚平之女,80后,2013年度中国紫砂十大杰出人物。在她眼中,父亲是一名紫砂文化上的耕耘者、传播者,一名对紫砂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者。

作为名家之后,她继承了父亲的制壶技艺,年纪轻轻已然傲立同侪。对于参加长春茶博会,吴敏说:“我是第一次来到长春,长春朋友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还有机会参加下一届长春茶博会,跟广大爱好者交流茶艺。”

当被问及对于当代紫砂文化的理解,吴敏对记者说:“我们作为新一代,比起老祖宗在文化上是占了优势,但继承、发扬、提高是我们这一代的职责。”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108自在语》第三集 1 慈悲行善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108自在语》第三集 1 慈悲行善

1. 为为善恶在一念间,修修福慧于方寸中。2.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小小善愿能救世界。3. 天地有作育大德,我岂无慈悲宏愿。4. 救度众生是提起,不住着相是放下。5. 漫天红尘心勿染,遍地荆棘杖竹行。...

索达吉堪布: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算话有何坏处?

索达吉堪布: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算话有何坏处?

索达吉堪布: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算话有何坏处? 问: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算话有何坏处? 索达吉堪布:一个人若出尔反尔,谁都会看不惯他,当然也没人愿意相信他的话,在单位或家庭里,他做什么都会不顺,最后自己孤...

老中医揭秘素食不为人知的十一大好处

老中医揭秘素食不为人知的十一大好处

老中医揭秘素食不为人知的十一大好处(难得的好文章) 素食主要是指以水果、蔬菜、豆类、谷物、种子和坚果等植物类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吃素食有很多好处,也并不是让你永生不知肉味。每年的11月25日...

法界法师:药师经讲解 第七讲

法界法师:药师经讲解 第七讲

药师经讲解 第七讲大家晚上好!我们接着昨天的经文讲,还是重复一个简单的祈请,祈请也是放下自己的自尊!每天祈请佛,这样的话才能和佛相应。嗡啊吽祈请娑婆教主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祈请东方教主南无药师琉璃光...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八(11)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八(11)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八(11)戌二、列若于是中、若于是处,宣说正法尽所有门。若由此故,于诸有情劝导慰喻,安处事业,此等堪能皆悉成就。这是第四科,成大法师。分两科,第一科、明领受。第二科、显堪能。...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任妙珍居士往生记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任妙珍居士往生记

任妙珍居士往生记四川省遂宁市南强乡马鬃岭村五社任妙珍,现年八十二岁(一九九七年),曾一度孤孀,务农艰辛,育了四子二女各自为生。她有时到灵泉寺烧香,见佛乐意,就於一九八八年拜见该寺崇辉和尚求授皈依,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