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健在,能求往生吗?

父母健在,能求往生吗?

问:弟子好希望赶快去极乐世界,可是上有父母,心中放不下。但又唯恐自己不小心再造业,真担心日后不能到极乐世界修行成佛,乘愿再来。想到这个问题好烦恼,请问我应该如何处理?

答:你应该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读诵、听经,最好能保持两个小时以上,天天不间断,有个半年到一年,你的境界就会转过来了。总之,这是对于教理认识不够透彻。如果真正认识透彻,信心清净,愿心坚固,你的疑虑就没有了,你的愿望一定可以达到。(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22)

问:“我是将我父母度成佛后自己再往生?还是我先往生走了,再来度他们?”

答:这桩事情佛在经论上常常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才能得自在,自己要想怎样做、怎样做,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做不到,认真努力依照佛陀教诲去修行,常常将你的功德回向给父母,这就是一个孝顺的儿女,应当这样做。决定自己要发愿往生,至于你先走还是你父母先走,这是业力在主宰,自己做不了主,这个很难说的。

可是自己确确实实要具足深信切愿,求生净土,回向给父母。最好能够劝父母也能够念佛,那就是大孝。(出处同上 21-90-23)

问:“年轻人辞去工作,把孩子丢给老人,自己去道场修行,如法吗?”

答:这要看看你家庭的环境。如果你家里面的老人乐意、欢喜,这就如法;如果你家的老人不愿意,也不欢喜,你给他找麻烦,那就不如法。所以这完全看自己家庭的环境,你们家庭一家人对于佛法有多少认识。

佛教导众生,头一个:孝养父母。所以家庭和睦是学佛的头一桩事情。学佛搞得家庭不和,无论你用什么功夫都是枉然。为什么?我们看结果;你家都不和,你怎么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中国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佛门里头谚语也说:“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我们虽然修学不同的法门、不同的宗派,要能够彼此互相赞叹,互相尊重,互助合作,佛法就兴旺。如果彼此对立、彼此排斥,这是灭佛法不是兴佛法。灭佛法谁干的?魔子魔孙干的,决不是佛弟子干的,这个道理都要懂得。(出处同上 21-90-56)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探究(三十七)

净土探究(三十七)

6、佛身如月现‘诸佛的出现受生,如月出;诸佛的入于涅槃,如月没。当佛出现某处世界度化众生时,彼处众生,谓佛出世;当佛于某处世界入于涅槃时,彼处众生,又谓佛已去世;而月性实无出无没,不增不减,无生无灭...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因果之米从哪里来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因果之米从哪里来

因果之米从哪里来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在王宫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点儿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一天,阿那律和跋提、劫宾那一起吃饭,主食是大米,三个小家伙就开始讨论米是从哪里来的。劫宾那说:米是从米缸里来的...

佛门里怎么吃粥

佛门里怎么吃粥

一、最好吃的粥寺庙里面的粥,是用大铁锅煮的,所以有特殊的铁腥味,很香。这是用电饭锅之类煮不出来的味道。所以有句俗话,大锅粥,小锅饭。的确,寺庙里面的大铁锅煮的白粥是最好吃的粥。寺庙里早喝粥,午吃饭。...

平分遗产

平分遗产

平分遗产有一位富翁在快死的时候,一再告诫两个儿子说:「我死了以后,你们要相亲相爱,不要为了争遗产而伤了和气,否则我死也不安心。」不久,富翁死了,两个儿子竟不顾父亲的遗言,为了分财产而争得面红耳赤,各...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谦卑的树叶托护果实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谦卑的树叶托护果实

谦卑的树叶托护果实美德是善良的花朵里吐露出来的芬芳的花蕊。它在为辛勤的蜜蜂做着甜蜜的梦。对于给美德的定位,我们不必苛求把它看着是至高无尚的圣人,也不必在每件琐碎的事物中横加上美德的标签。美德是天然生...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暴虐的国王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暴虐的国王

暴虐的国王古时印度有一个国王,他听信了左右小人的话,竟然将一位忠心的贤臣抓来施以严刑,活活从贤臣的背上,割下一百两的肉来。后来另一位臣子上书劝谏,说明这贤臣是被冤枉,被人设计陷害的,国王才后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