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健在,能求往生吗?

父母健在,能求往生吗?

问:弟子好希望赶快去极乐世界,可是上有父母,心中放不下。但又唯恐自己不小心再造业,真担心日后不能到极乐世界修行成佛,乘愿再来。想到这个问题好烦恼,请问我应该如何处理?

答:你应该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读诵、听经,最好能保持两个小时以上,天天不间断,有个半年到一年,你的境界就会转过来了。总之,这是对于教理认识不够透彻。如果真正认识透彻,信心清净,愿心坚固,你的疑虑就没有了,你的愿望一定可以达到。(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22)

问:“我是将我父母度成佛后自己再往生?还是我先往生走了,再来度他们?”

答:这桩事情佛在经论上常常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才能得自在,自己要想怎样做、怎样做,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做不到,认真努力依照佛陀教诲去修行,常常将你的功德回向给父母,这就是一个孝顺的儿女,应当这样做。决定自己要发愿往生,至于你先走还是你父母先走,这是业力在主宰,自己做不了主,这个很难说的。

可是自己确确实实要具足深信切愿,求生净土,回向给父母。最好能够劝父母也能够念佛,那就是大孝。(出处同上 21-90-23)

问:“年轻人辞去工作,把孩子丢给老人,自己去道场修行,如法吗?”

答:这要看看你家庭的环境。如果你家里面的老人乐意、欢喜,这就如法;如果你家的老人不愿意,也不欢喜,你给他找麻烦,那就不如法。所以这完全看自己家庭的环境,你们家庭一家人对于佛法有多少认识。

佛教导众生,头一个:孝养父母。所以家庭和睦是学佛的头一桩事情。学佛搞得家庭不和,无论你用什么功夫都是枉然。为什么?我们看结果;你家都不和,你怎么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中国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佛门里头谚语也说:“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我们虽然修学不同的法门、不同的宗派,要能够彼此互相赞叹,互相尊重,互助合作,佛法就兴旺。如果彼此对立、彼此排斥,这是灭佛法不是兴佛法。灭佛法谁干的?魔子魔孙干的,决不是佛弟子干的,这个道理都要懂得。(出处同上 21-90-56)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印祖故事:发明十念记数法 初机念佛得方便

印祖故事:发明十念记数法 初机念佛得方便

自民国三年(1914年)《佛学丛报》发表印光大师四篇佛教论文以后,颇多居士多方打听,逐渐了解到常惭是普陀山法雨寺的高僧印光大师。如民国五年夏,徐蔚如居士和周孟由居士两人同时给上海狄楚青居士写信打听常...

世间最珍贵的是把握当下

世间最珍贵的是把握当下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般若佛性增加了不少。忽然有一...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六、心行端正才是美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六、心行端正才是美

三下 六 心行端正才是美玉耶,是个姿容秀丽的女子,嫁给给孤独长者的第七儿子,她自恃美丽,瞧不起公婆和家里的人,也不听给孤独长者的教训。有一天,给孤独长者请佛陀来家里,想要教导玉耶;玉耶起初不要见佛陀...

法云法师文集:面向阳光

法云法师文集:面向阳光

面向阳光法云法师在经济衰退的风暴之中,一位下岗的亲戚,整天百无聊奈,怨天尤人,生活得非常窝囊。笔者深知负面、消极的情绪,对人生是很大的障碍,若不加以改善,将每况愈下,甚至一落千丈,难以自拔。于是告知...

道成肉身鬼神钦

道成肉身鬼神钦

道成肉身鬼神钦台中市民权路火灾,整排楼房陷入一片火海。一名妇人,从火场内匆匆跑了出来,手上抱着一个小孩,只见她把小孩往地上一放,马上又回头往火场里跑进去。没几分钟,这妇人又从火场内匆匆跑了出来,手上...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七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七卷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七卷◎南亭法师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121愿酸甜苦辣,皆是味。我们若受味时,对这些世间的味,我们也要生厌弃心。应当随时发愿,愿一切众生与我,皆要得佛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