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修行人,必须谨记这甚深的窍诀!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的菩提树下成道以后,连续转了三次法轮。佛讲的所有的法都包含在我们宁玛派的传承里,而宁玛派的传承又全部汇集在九乘次第的修法里。

  九乘次第修法有小乘、大乘。小乘指的是声闻乘和缘觉乘,大乘指的是显宗和密宗。显宗指的是菩萨乘(波罗蜜乘);密乘就是密宗金刚乘,有外密和内密之分。外密有三乘:事部、行部和瑜伽部;内密也有三乘: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九乘次第法包含了佛讲的所有的教法,我们从中选择了无上瑜伽(阿底瑜伽)——大圆满法。

  大圆满法是九乘之巅,是至高无上的法门,是即身成佛的方法,在其他的法里,没有即身成佛的方法。大圆满法的传承从普贤王如来开始,一直传到现在。传承上师有远传的,也有近传的。远传的上师有成千上万,这里说的主要是近传的上师。近传的上师也已历经了十八代,他们是通过三种方式传承法脉的。

  第一种方式是如来密意传。我们的第一位传承上师是普贤王如来,第二位传承上师是金刚萨垛佛,两尊佛之间是通过意念达到心心相通的境界传承大圆满法的,这就是如来密意传。第二种方式是持明表示传。从极喜金刚到莲花生大士,他们之间是持明表示传,主要是通过手势等一些表示,把大圆满法传了下来。第三种方式是补特伽罗耳传。莲花生大士到我们的根本上师晋美彭措法王之间,是通过补特伽罗耳传,也就是口耳相传的方式,把大圆满法传了下来。

  上师们通过这三种方式将大圆满法代代相传,从普贤王如来到我们的根本上师晋美彭措法王,大圆满法的法脉从没有间断过,传承也从没有被染污过。法脉不能间断,传承不能被染污,否则对众生的利益会非常小。我们想通过其他的法成就会非常难,但若是依靠这个清净的传承,依靠这个从未被间断过的法脉,如理如法地学修,一定能成就。

  修学密法的人,尤其是能修学大圆满法的人,都是利根者,都是有大福报的人。今生今世我们遇到了无上大圆满法,并对它生起了信心,说明我们就是利根者,就是有大根基、大福报的人,否则不可能遇到大圆满法,也不可能对大圆满法生起信心。

  佛在印度金刚座成道后连续转了三次法轮,有不计其数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只是种形容。因为众生的根基和意乐是无边无际的,所以佛所传的法门也是无边无际的。现在我们对至高无上的大圆满法生起了信心,也应该对自己生起信心。有的人说:“学密法不是需要大根基吗?我没有这个福报,不是这种根基,学不了。”如果他自己都这样认为,那他肯定就没有这个福报,也肯定没有这个根基,这就等于没有遇到大圆满法,因为他对大圆满法没有生起信心。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对大圆满法生起了信心,否则我们不可能有希求,也不可能有想学修大圆满法的欲望。既然我们选择了大圆满法,有即身成佛的愿望,就一定要努力,一定要珍惜。若是我们能珍惜,能精进学修,即身成佛没有问题。

  大圆满法的修行次第分加行和正行。加行分四外加行、五内加行和特加行。正行分立断法和顿超法。立断法——立即断掉所有的妄念,当下解脱成佛;顿超法——顿时超出三界轮回,直接达到佛的圆满境界。所以真正的大圆满法正行就是立即成佛、即身成佛。我们通过学修这些加行,让自己的相续成熟,然后通过学修正行,最后可以立即成佛。所以大家要有信心,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怀疑自己。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学佛人,能遇到大圆满法,能真正学修大圆满法的有几人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126-130)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126-130)

126、某知名作家去报社办报,结果没几天自己便主动辞职。这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写稿子,而是他的确不懂怎样把报纸办得令读者叫好,他自己也感觉比写小说还累。于是,作家继续拿起他的笔写小说。老板在用人上同样...

静悟参禅,茶韵犹存

静悟参禅,茶韵犹存

从各种茶诗、茶文和名茶的出现,无不表明茶与佛教的关系密切,佛教需要茶,而茶藉由佛教寺庙的建立、寺僧的研究采制技术、讲究品饮艺术及茶文学的宣传等等过程逐步发展。因此,今天讲茶艺,研究茶文化,已经脱离...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引言 第一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引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一、五福的意义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句了,几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种福。至于福临门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保福清豁禅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保福清豁禅师悟道因缘

保福清豁禅师悟道因缘漳州保福院清豁禅师,泉州睡龙道溥禅师之法嗣,福州人。少而聪敏,礼福州鼓山神晏兴圣国师落发受戒。后与冲煦长老结伴礼谒福州大章山契如庵主。在山间,他们遇见契如庵主正在采集栗子,因为以...

不谈世事,一向称名

不谈世事,一向称名

不谈世事,一向称名宋朝,光孝安禅师,定中见二僧倚槛相语。初有天神拥卫倾听,久之散去;俄而恶鬼唾骂,仍扫脚迹。询其故,乃二僧初论佛法,次叙间阔,末谈资养。安自是终身未尝言及世事。(莲池大师《缁门崇行录...

达真堪布:观想金刚萨埵佛给众生灌顶可以吗?

达真堪布:观想金刚萨埵佛给众生灌顶可以吗?

达真堪布:观想金刚萨埵佛给众生灌顶可以吗? 我们在修金刚萨埵法的时候,观想金刚萨埵佛给所有的众生灌顶,这样可以吗? 答:除障法有仪轨,一定要按仪轨修。怎样念诵、怎样观想,每一步都讲得很清楚。仪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