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二十、活佛死后医病

二十、活佛死后医病

这又是一件近乎神奇的事,世上那有一个人死后还能起作用?从来不曾听说当医生的死后,还能够替活人医病,这话,叫谁相信?然而,却偏有此事,岂不是神奇吗?

人们开口闭口都是讲理,一切要合理,可是,要是认真仔细推敲起来,这个理就难说了!却没有绝对的标准,比如往往我们中国人做的事,说的话,我们认为有理,在外国人看来,却没有理,反之,外国人认为有理的事,我们中国人认为非理,我想,这个理字,只不过是人类智识上假定顺乎民情的一个准绳罢了,毕竟人类的智识有限,宇宙间超乎吾人智识,为智识所不能了解的事多矣!广矣!那些不能用智识衡量的事,随时随处都有,凡是那些理上说不过的事,佛有一句说话,名曰不可思议。

像活佛一生的事迹,其中就有许多不能用理去衡量的,平常人看他的作为,有些是不近人情,近于怪诞!其实,在他本人却很平常,因为他的精神上另有一个境界,比如活佛在他活著的时候,常常用他的口水鼻涕给人医治一些宿疾怪症,要说理,那是不能做的事,也绝对不可能医好毛病,可是,他却能够把人的病治好,这就是证明他另有一种本能,像他这样的人,在生时既有这个神秘的本能,死后,他的精神上也未尝不可以生起作用,现在,流行的一句精神不死的说话,不是大家都承认的吗?这里,我不妨把活佛死后给人医病的这个故事写出来,这故事,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是雷太声居士亲对我谈说的,其中内容,也含有一点发噱的笑料。

前文中不是说过活佛在陈清韵家里圆寂后,由活佛的弟子曾双堂同另外一个人,把活佛尸体当做病人背到观音寺吗?这件死后医病的事,就是出在那另一个背死尸的人身上,说来是很有趣的,因为仰光街市距离大金塔观音寺有几条很长的路,曾双堂一人的气力背不到,乃商量另外再请一个人换著背,可是许多人都不愿背死人,结果,寻得一个一只手有用一只手无用的残废人,他愿意背活佛,他心里想著,我本是个残废人,今天我能够背这个道行高深的和尚尸体去到庙里,也是一件功德事,那时因为请不著人,看到这个残废人愿干这件事,也就罢了。

原来那个残废人并非天生的残废,三年前因为下楼不小心,失脚滚跌下来,把左手骨节跌挫了,也医治好久,虽不疼痛,终不能活动用力,也就成了一只右手作事,想不到那只废手竟因背活佛变成好手。

他们两个人,一直交换著把活佛背到观音寺,因为曾双堂先赶到庙里去安顿,由残废人背进庙,当把活佛平放下来的时候,背尸的残废人把身体偏歪一下,刚歪过一边,忽听左肩骨节磕的一声响,顿时觉得有热流在周身滚动,那只残废左手,竟能伸缩活动起来,并且可以用力了,那个残废人这一喜,非同小可,马上爬在地下向活佛尸首如捣蒜不住的磕头,边磕头口里念著:活佛,你是我的恩人,你是我的恩人,我感谢你。

那个残废人,就这样变成了好人,他回去逢人便说,他那只残废手,是活佛死后给他治好的,大家都认为是奇事,据雷太声居士说,此人现尚健在,就是仰光十八条街前街长郑逸民君,华侨中多有识者,本来,往往是有些巧合的事,我想,这件事未必有如此之巧?姑且不谈它的神秘,但就佛法上说,那就是行善有善报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说八大人觉经疏

佛说八大人觉经疏

佛说八大人觉经疏序众生迷而不觉,诸佛觉而不迷;世间虚而不实,法性实而不虚。即生心而见佛心,即世界而成法界者,其惟八大人觉经焉!不考其文,罔征迷悟之本;不研其义,靡测真妄之源。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于...

贩海客诵《金刚经》而幸免杀祸

贩海客诵《金刚经》而幸免杀祸

唐朝有一个富商,坚持不懈地读金刚经。经书总是带在身边。曾在国外做买卖,晚上住在一个海岛上,众商人贪图他的财,一齐杀了他,把他放在大笼子里,压上大石头,连经书一起都沉到海底。第二天天刚亮。众商的船开走...

自佛缘

自佛缘

禅在哪里?佛又在哪里就在当下,在生活中一切无不是道,无不真实禅心如莲花,是处处绽放的智慧赋予事物崭新的意义,如同吃茶去禅茶一味自佛缘文/释禅定人像摄影/欧阳丽莎自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人西访,遇圣僧,持...

星云大师宽心:须弥山与小芥子

星云大师宽心:须弥山与小芥子

星云大师宽心:须弥山与小芥子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讲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他: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

探秘生死轮回的启蒙书·前世今生:第六章 未知死,焉知生(1)

探秘生死轮回的启蒙书·前世今生:第六章 未知死,焉知生(1)

第六章 未知死,焉知生(1)我现在把凯瑟琳每周的会诊排在一天的最后,因为每次都长达几小时。过了一周她再来时,脸上仍有那种平静的表情。她和她父亲通了电话,没有特别说什么,但是,她以她的方式原谅了他。我...

诚敬的信念

诚敬的信念

诚敬的信念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因此行化到东庄欲度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