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35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35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菩萨,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继续看第四十三句:

【或持斋而戒杀。】

昨天我们跟大家学习了周安士先生的注解,为什么要持斋,也就是吃素和戒杀。底下安士先生给我们讲了九则故事,有些是出自於佛经,有些是出自於历史和民间的记载,我们能看到吃素、戒杀以及不吃素、不戒杀的果报是什么样的,明了这个因果,就生起这种断恶修善的心。首先我们来看《法句喻经》里面的一则故事,叫「怨亲颠倒」。这是在佛当年在世的时候,在舍卫国有一位婆罗门,也就是古印度的贵族,家里非常富有,但是他很吝啬,不肯布施,每次吃饭的时候他都紧闭著门户,生怕有人进来向他乞食。有一天他跟他的太太一起杀了一只鸡吃,中间坐著他们的孩子,一家三口正在用餐,夫妇俩人都很爱这个孩子,所以频频给这孩子夹菜,把这些肉、菜都送到孩子的口里。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他观察这个人到了该度的时候,於是他就变成一位沙门,一个出家修道人,就来到这个婆罗门的家门口敲门。这个婆罗门正在吃饭,听见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见到是一位出家的沙门,是不是又来乞食来的,心里就生气了,就骂这个人,说你这无耻的道人,怎么要走到我这来。结果这位沙门,也是佛的化身,他就对这个婆罗门说,你才是真正的无耻、愚痴,你看你杀父亲,又娶了母亲,还供养自己的怨家,你怎么还能说道人无耻?这婆罗门一听,就有点不明白,你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沙门就接著说,你看看你桌子上的那个鸡,就是你前世的父亲,因为他悭贪吝啬的缘故,他就常常堕在鸡里面。这婆罗门一听就愣住了,怎么自己吃了自己的父亲,而且自己也是个悭贪吝啬的人,难道我来世也要变鸡给人家吃吗?这时候沙门又继续说,你这个小孩他前生就是个罗刹,在你前生、多生当中常常杀害你,这是因为你跟他的冤业的缘故,你欠他很多命债,所以他常常来杀害你,到这一生冤业未尽,他又投到你家里来了,将来长大了他又要把你杀掉。你的这个太太是你前世的母亲,因为恩爱深厚,就缠缚在一起,这一生做到你的妻子。所以你看,这种轮回,俗人看不出来,只有道人才能够看得清清楚楚。这个时候这沙门说完他就现出威神力,让这位婆罗门有能力看到他前世的这些因缘。当这个婆罗门看到这些因缘,他忏悔了,於是拜倒在佛的脚下,求受三皈、受戒,佛又给他说法,他当下就证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果这是小乘初果,虽然还没有出三界,但是证得初果位就决定不会堕三恶道,而且在人间天上七次往来,就能够证得阿罗汉果,就能出三界六道,所以佛度了这一位婆罗门。我们肉眼凡胎真的是怨亲颠倒,怨家喜欢得不得了,真正亲人、恩爱的人,反而把他做为盘中餐,这里面真的是造了无量的业。所以怎么能够不持斋戒杀?真正持斋戒杀就杜绝了这种伤害到过去生中亲人的机会。

第二个故事,这是出自於《冥祥记》,讲的是「饿狗示报」,这是讲到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这是在南朝,在南朝第一个王朝是刘宋,当时有一位沙门叫竺慧,这位沙门在一个寺院,他住在江陵的四层寺,两年就死掉了。结果他的弟子给他设七天的斋供,到圆满那天,就有一个僧人,叫做道贤法师,他就看到竺慧在自己房前,衣服穿著都跟平时一样。这位竺慧就对道贤说,你还不能断肉吗?我正是因为吃肉,就堕到了饿狗地狱。这道贤,大概他也是吃肉,听到这位死去的竺慧法师这么说,心里就很恐惧,还没来得及回答,竺慧又跟他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你可以看看我的背后,於是反过身来给道贤法师看,道贤就看到了三条黄狗,形状像头驴,眼光像火炬一样,正在做出要咬住竺慧法师的样子,道贤看到了这样的情形就大惊失色,这个景象后来也就消失了。这个是可以证明出家修道的人如果不能够戒肉,必定是堕到地狱里面,因为吃肉的缘故,也要被这些饿狗所吃。说实在话,不仅出家人要断肉,就是连在家人,真正学佛的,都是要吃素戒杀,否则这个杀业我们怎么能够免得了?

下来我们来看,在《隋唐纪事》里面有一则故事,是「一钱荐帝」,那是用一文钱来超荐皇帝。这是讲到周武帝,周武帝曾经灭法,这是有名的三武灭佛,我们前面有详细报告过,其中一位就是这位周武帝,他是南北朝北朝最后的一个王朝。周武帝他很喜欢吃鸡蛋。古时候的鸡蛋都有生命,这是难免的。结果有一个厨师,专门给周武帝做鸡蛋的,因为做得很好,周武帝也非常喜欢他。结果后来周武帝灭法,没几年他的王朝就被推翻,隋朝建立了。隋朝的皇帝,开国皇帝是隋文帝杨坚,隋文帝也非常喜欢周武帝当时的厨师,所以继续聘请他做为皇宫的厨膳。结果在隋文帝建国第八年,也是开皇八年的时候,这个厨师突然就死掉了,结果因为胸前还有点暖气,所以大家还没有把他埋葬。过了三天这个厨师突然就苏醒过来,叫著说我要面见皇上,为周武帝传话,结果隋文帝知道了就召见他。他就对隋文帝说,说他自己断气以后,这个神识就被牵引到阴间,看到了周武帝。阎王爷当时就审问我,说你给周武帝管伙食,那我问你,他一共吃了多少个鸡蛋?这个厨师他想不起来,这个怎么能够记得起来?阎王就说,既然你记不起来,好,我就命人把周武帝肚子里的鸡蛋全部给挤出来。当时周武帝就在旁边,当然就非常的恐惧。不一会儿忽然就看见冥司里面那个大屋子里出现了一张铁床,还有几十个狱卒都出现了,这是地狱里的鬼刹。他们把周武帝按倒在这个铁床上,然后用一条大梁压住周武帝,一直压到周武帝两肋都裂开。这个时候就看到很多的鸡蛋就从他的腹腔那里滚出来,一会儿就把这个地上都铺满了,铺得跟床一样高。这时候周武帝大声的喊叫,痛苦不堪,还对这个厨师说,请你回去转告隋朝的天子,说我过去因为毁灭佛法,现在已经遭受著极大的苦痛,请他发慈悲给我做超荐。於是这个厨师他还阳以后跟隋文帝报告,隋文帝听到这一番话,於是就下令,全天下的人每个人都出一文钱,来超荐周武帝,而且隋文帝还命人把这个事情记载在史书里面。所以在《隋唐纪事》这里面有,这是真实的故事。周安士先生在后面评论当中说到,周武帝灭法,流毒散布到天下,所以要超荐他必须要依靠天下人的力量,等到天下人都能够代他忏悔的时候,他的罪业才能够消灭。换句话说,他当时毁灭佛法,这是断人的法身慧命,这是对整个天下带来不好的影响,这种影响要消除他才能够从地狱里面出来。所以这个灭法的果报真是令人寒心。

欧阳修,这是宋朝的大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参政的时候也曾经为翻译的佛经润色文字。后来欧阳修梦到有一个地方非常的庄严,又见到十个人庄严无比,周围都有彩旗围绕。欧阳修问他们,说你们是不是就是佛陀所说的十王,十位大王?那十个人说正是。欧阳修又问,世间人他们供斋、诵经,为死人修福,这个真有利益吗?问他。结果十王就说,怎么能没有利益?当然有利益。欧阳修就若有所悟,他过去因为也曾经排斥过佛法,所以也觉得非常的后悔和惭愧,因此他梦醒之后他就立志护持佛法。他特别写下家训,告诫自己家里的人,不能够再犯他那种批评佛教的事情。到他临终的时候都非常的自在,他是把《华严经》,他是念《华严》的,把《华严经》念到第八卷就往生了。所以这位欧阳修,他也是虔诚的佛教徒,过去可能因为无知,批评过佛教,但是后来他痛改前非,也是在学佛方面很有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就比韩愈要好得太多了,韩愈也是文学家,可是这个人执著心太重,门户之见太重,尊儒谤佛,所以他最后也落到恶道里。

下面这是在《冥报记》里面有一则故事,叫「父杀羊女」。这是讲到在唐朝贞观年间,有一位韦庆植这个人,住在长安京城。他的女儿死得早,他夫妇俩都非常的痛惜。过了两年,韦庆植有一次大宴宾客,就买回一头羊,结果在买回羊的那天晚上,他的太太做了一个梦,就梦见自己过世的女儿,穿著黑色的裙子,白色的衣服,头上还插著一双玉簪,这个女儿哭著对她母亲说,儿在生的时候曾经私用过父母的钱财,今天变羊来偿还,明天早上我就会被你们所杀,所以特地来哀求母亲来救我的命,因为他们明天早上就准备大宴宾客。这个时候母亲就惊醒过来,於是赶快去看那头买回的羊,就看到这个羊一半身是黑的,下半身是黑的,上半身是白的,跟她梦中见到的女儿,穿著黑色的裙子、白色的上衣好像相同,而且发现这羊的头上还有两撮白毛,就像玉簪一样。於是她就很惊讶,马上就吩咐家里人不准杀害这个羊。但是这个事情他的丈夫不知道,就是韦庆植不知道,他已经把宾客都请来了,准备等著上菜,结果发现羊肉还端不上来,他就很生气,大骂那些厨房的人,为什么还不杀这个羊上菜?结果这些厨房的人怕得罪他,就赶紧把羊给杀了,把羊肉端了上来。结果客人们都不动筷子,这个韦庆植就问大家,大家为什么不吃?这客人说,刚才杀羊的时候,我们远远就看见那不是个羊,那是一个少年女子,所以不敢吃。韦庆植觉得很奇怪,后来就问他的太太怎么回事?才知道原来这头羊正是他的女儿。结果韦庆植心里万分悲痛,不久他就病死了。所以当我们不能够持斋戒杀,怎么能够避免父母儿女互相杀害的因缘?

下面这是举《广仁录》里面的,「夫杀羊妻」,这也是讲死后变羊的。这是讲到刘道原这个人,曾经做过蓬溪令,当他解除官职以后,有一次就在一个朋友家住宿,就梦到一位妇女跟他哭诉,说我就是你的朋友的妻子,曾经打杀了我先生的一个妾,所以阎王爷罚我做羊,现在我就在这个围栏里面,明天就要被你们杀掉,我先生为了招待你,要把我杀了给你吃。它说我自己死不足惜,只是因为我的肚子里还有小羊,如果这小羊也因为我而死,那我的罪就更重了。刘道原做了这个梦,第二天早上就赶紧告诉他这个朋友,但是告诉晚了,他朋友已经把这个羊给宰杀了。当知道这个真相以后,这朋友全家都非常悲痛,而且果然看见这羊的肚子里已经怀上小羊,於是全家人就把这小羊放回母羊的肚子里一同埋葬。所以你看看,这个妻子因为前生打杀了一个妾,前生杀害人,这生被人杀害,即使是她来报梦,来求救,可是这业力也免不了。要知道,你能够幸免於难,都是因为你前生造作的罪业没有那么深,所以果报就没有那么重,因此才能够幸免於难,否则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想要避开业因果报的惩罚,那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杀业怎么能造?

下面是引《竹窗随笔》里面一则故事,《竹窗随笔》是明朝莲池大师写的,他记录的一个故事,叫「杀生冥累」。在钱塘这个地方有一位金某,他一生都吃素戒杀,非常虔诚,死后他的神识就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就是附体,对人说,我因为善业不深,所以不能往生净土,但现在在阴间也已经很快乐,现在来去很自由。结果有一天他又附在一个孩子身上,就骂他前生的妻子,说为什么你在我的坟墓前杀鸡给我祭祀,今天已经有这些鬼刹在监视我,我已经不能像以前那么自由。后来他的儿媳妇,就是这个死去的人的儿媳妇怀孕了,又去问这个鬼神,这个鬼神就说,你生第一个男孩没有问题,但是以后生第二个男孩的时候你们母子都要死。结果大家很惊奇,把这事情记录下来,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到,祭祀先祖、鬼神,不可以用杀生。你看他这个妻子,为了祭祀他杀鸡,也拖累了他。为什么?因为这个杀业是为他造的。所以凡是杀生祭拜,祖宗没有不被拖累,本来因为有善业的缘故,会得到幸福自在,但是这么一杀生拜祭,反而增加他们的罪业。

下来引《现果随录》里面一则故事,叫「河神受戒」。这是讲明朝在江西鲟鱼嘴这个地方,那里的河段非常的危险,大家都有一种说法,「无风三尺浪」,来形容那里的危险。那个地方有一座龙王庙,非常灵验,所以往来的商人都到那个龙王庙里面祈祷。为了祭祀这个河神,就是龙王,就常常杀生,也不知宰杀了多少生灵去祭拜。结果在明朝崇祯年间,这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有一位三昧律师将要路过这个地方,庙里的主持人在事先就已经做了个梦,梦见有一位神灵来告诉他,说明天有一位僧人要来这里,来托梦的神灵就是这个龙王。它对这个主持说,这位出家人前生跟我是师兄弟,我们俩是一起出家的,一起修道,因为他没有忘记前因,就是他的愿力很强,道心很坚固,因此他这生做了高僧,我因为一念之差,就落到了神道,变成血食之神,受用这些百姓血腥祭祀,所以造了不少的杀业,将来一定会下地狱。所以明天请你帮我恳求这位律师替我受戒,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受百姓的血腥供养,而且我要持五戒,断杀、断肉、断酒。这位住持做了这个梦,第二天早上果然就遇见三昧律师来了,於是就把这个事情向这个律师汇报。三昧律师於是就来到这个龙王庙为这个龙王皈依、说戒,就等於传授戒法。从此以后那个河段真的变得风平浪静,人们也再也不用设祭,不用拜祭它。这是在明朝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要知道,不管是水神、河神、还是山神、还是土地,所有这些神灵,假如他们享用血食供养的话,这种杀业,待他把这个福享完以后,就必定使他下地狱。所以历史上有这个故事,像东岳大帝,在唐朝永淳之前也是受血食供养,后来求元圭禅师来受五戒,才幸免不用堕地狱。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都用这些杀生、血食供养神灵,以为这样子得到神灵的欢喜,其实是什么?让这些神灵带上更多的罪业,这是推他们下恶道,他们怎么能够生欢喜心?生欢喜心的必定不是善神,必定是那种杀心不断的恶神,你常常拜祭恶神,就有这些恶神老盯著你,你怎么能够得到好报?所以我们供养神灵都要用素食。我们这次来学习讲解《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个缘起,也是因为我有一次跟著师父上人到云南鸡足山,在那边的百姓都很喜欢拜祭文昌帝君,那里有文昌帝君的庙,但是已经破落了。所以有一位护法居士就发心要重新修建文昌庙,就劝请让我讲一遍《文昌帝君阴骘文》。他说这里的百姓真的不懂得该怎么样子的祭神,每次拜祭的时候都杀很多的这些生灵,鸡鸭鱼肉来供奉,不祭祀则已,一祭祀那真是血流成河。所以他劝我一定要把这个文昌帝君到底怎么回事,这些因果报应的事实讲一遍。当时师父也在,师父也很赞同,所以我回来就发心来讲解。要知道,文昌帝君你看在这里提倡什么?持斋戒杀、买物放生,怎么可能他喜欢吃你的血腥供养?他们都是善神,假如我们用这些血食供养他们就走掉了,他们不愿意受到你的拖累,因为如果他们接受你这个血食供养,那他就要承担这一分杀业,他们太明了这个因果,怎么可以允许我们、接受我们这个杀生供养?连世间的君子都讲求博爱,孟子也说「君子远庖厨」,庖厨是厨房,君子为什么远离厨房?因为在厨房里就会有杀生,这是为了保全我们自己的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是慈悲心。正人君子尚且都能够这么样子做到,更何况这些善神、这些有智慧的神灵?

下面我们来看《现果随录》里面一则故事,是「破斋酬业」。这是讲到在昆山县,也是安士先生的老家,有一个人叫魏应之。在明朝崇祯年间,他有一次跟一位亲戚一起睡觉,同房,结果在梦中他就突然惊醒,大声的念佛。他这个同房的亲戚就问他什么原因,你做了什么恶梦?他就对这亲戚说,说我在梦中到了阴间地府,看见有一个官抱著生死簿,我的名字就列在上面,而且是列在缢死的那个簿上,也就是自己要上吊自杀,下面还有注解说,三年之后某一天,我自己会上吊在自己书房里面。所以我当时很害怕,就问我犯了什么罪?结果这个冥官也没有详细答覆他,就说了一句,这是定业难逃。当时这个魏应之又继续问,我能不能够有办法幸免?结果这个冥官就说,只有长斋念佛才可能幸免,只要你精进修行,努力不懈,应该是可以逃过这个灾难。这种说法你看跟民国印光大师在护国息灾法会的开示当中讲的是一样的,印光大师讲,要护国息灾,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吃素念佛。吃素是戒杀,断杀业,念佛是可以转定业。结果这个魏应之醒来之后,对他这个亲戚这么说,把这个梦境讲述出来,他的亲戚告诉他,既然如此,你就应该一心一意修行。从此这魏应之真的就吃长素,一天到晚念佛不断,很精进。结果过了八个月,他在那个地方遇到了另外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不信佛,就对他乱说,说你做了就是一个梦,梦怎么能当真?不用那样子吃素、念佛,过得这么样的不自在的生活。结果这些朋友这么一说,就让他动心了,他那个道心一下子就瓦解了,於是就开了斋,又恢复吃肉,佛也不念了。结果这样子到第三年,有一天无缘无故他自己就打开书房的门自己上吊就死掉了。结果屈指一算,离他作梦的时间正好是三年,跟那个冥官对他讲的一样,真是叫定业难逃!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如果他能够真的道心不退,不要破他的斋戒,继续念佛,他就一定能够转定业,可是问题在於他道心瓦解了。我们进一步来思考,为什么他道心会瓦解,人家说几句话他就动摇了,本来自己坚持这个法门坚持得很好,心也很定,结果人家几句风言风语,他信心都会动摇?原因是他这个信心没有根。为什么信心没有根?这个原因是他对於道理不明了,不知道这个因果报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会对因果有疑惑,他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不能完全相信,所以不能完全相信,他的道心就很容易受动摇,那怎么能够改造命运?真要改造命运,彻底觉悟才行。像明朝了凡先生,他就彻底改造命运。为什么?他道理真正明了。了凡在南京栖霞山遇到了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对他讲述了一番「命自我作,福自己求」的大道理,他真的悟入了,所以他真干。因此我们想要这一生改造命运,这一生能破迷开悟,成就道业,最重要的是常常要听经闻法,要明白道理,道理不是彻底明白信心难免会动摇,再加上现在真的像佛在《楞严经》里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些知见不正的这些人太多太多,而且现在言论自由,你爱说什么就说什么,没人管你。如果我们在这个时代里面不能善护自己,这个道业要成就那是难於上青天。

所以我们师父上人在讲经当中真的很慈悲,反覆的提到他过去跟李炳南老居士那个时候如何遵守师承的三大原则,遵守这三大原则才能保住我们在修行道路上一帆风顺。他去拜李炳老的时候,李炳老给他开出三个条件,你遵守这三个条件我才能收你做学生,不遵守那你另请高明。哪三个条件?第一,你过去所学的统统不算,从现在开始从头学起,第二,你只能听我一个人的,其他的大善知识,再有名的,也不准听,没有我的同意不能够去听别人讲,第三条,老师不允许你看的书不准看,要经过老师同意你才能够看这本书,这三个条件。结果我们师父上人一开始觉得这三个条件怎么这么严格,好像这个老师很跋扈,哪有是这么傲慢,但是因为真是我们师父善根深厚,对老师还是有信心,相信李炳南老居士的为人,知道他不会害人的,所以就答应了。李炳老也说,这三个条件不是说要你一生都要遵守,只是五年,你遵守五年就行。所谓五年学戒,学什么戒?就学老师的教诫,跟一个老师学,五年以后你得定,得定就开智慧,等开了智慧以后你才出去广学多闻,那个时候你心里有主宰,你不会受影响。

结果我们师父上人真正遵守三条戒,遵守了几个月他就发现这个利益太大了。你看看,他说过去学的不算,现在从头学起,心里也就平了,没有傲慢了,反正以前的都不算,从零开始,也没有办法跟老师辩论什么,只能遵守老师的,因为自己是零,老师不承认我自己原来所学的,从头开始,心平了,第二个,不听其他善知识的,只听一个老师的,这个耳朵就封住了,不准看其他的书,只能看老师布置的书,眼睛也封住了,你看心就清净了。所以很快就发现这个方法真能够帮助我们得清净心。所以我们师父他自动延长了五年,总共遵守老师这个教诫十年。所以我自己现在跟著我们师父上人学习也是要遵守这三个原则,绝对不能违犯。我们师父告诉我们,说这个原则就是从古至今师承的规矩。后来师父上人遇到了另外的法师告诉他,原来他们跟老和尚学习的时候也是遵守这三个原则。所以这个不是说李炳老他发明的,是祖祖相传的原则,这叫师承,你才是老师的真正的弟子。

所以我们要老老实实的遵守这个原则,也要遵守十年,没有十年这个定力难,所以别人说什么话马上心就动摇,这是肯定的。这一动摇,自己的知见就起来,怀疑老师,心一有怀疑那就完了,信心就没有了,信心没有了之后,魔就乘虚而入,这就很危险,这就会栽倒。所以大凡跟著老师学习学到半路栽跟斗、不能成就的,都是因为有自己的知见,如果遵守师承的三个原则,自己哪里有知见?老师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没有自己的意思。你看用这种方法帮助我们断我执,太妙了!只要老实遵守这个原则,虽然道理不是很清楚,照样得利益;明了这个道理更好,你心就更平了。所以跟著老师成就的人通常就是两种,一种是什么?上根利智的,他道理都明白,他老实听话,绝对没有自己意思;另外一种是老实人,他是下愚之人,你说他笨,他真的很笨,什么都不懂,但是他老实听话,也是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没有反驳意见,没有自己意思,他也成就。那些不能成就的,中间那半吊子,通常知识分子会是这样子,是怎么样?自己意思很多,他习惯於用自己那套思惟。这种搞学术研究可以,用自己逻辑推理的思惟自己这么去自己弄可以,学道就不行,学道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还用妄想分别执著你怎么能成道?

所以这个故事确实提醒我们,你看这个魏应之,他听了冥官的教诫他没有能够落实到底,就是因为他受到这些外面的思想影响,所以就难逃定业。所以吃素念佛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定业、消除灾难、转祸为福、延长寿命。有人会问,佛家是讲吃素,可是儒家没有讲吃素,不是也能够成圣人吗?你看孔子他没要求人一定要吃素。但是我们看到安士先生他这个评论当中说到,虽然孔子不要求人长素,但是他也提倡素食可以让人心地能够更清净,特别是在祭祀的时候需要斋戒,斋就是要吃素。所以《论语》里面有一句话讲,「齐必变食,居必迁坐」,这孔子说的。斋,什么叫斋?改变饮食,这叫斋。原来吃肉的,现在不能吃肉,原来饮酒,现在不能饮酒。就像《弟子规》里面讲的,父母过世的时候,我们要祭祀父母的时候,都要戒酒肉,要持斋,所谓「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这就是「齐必变食,居必迁坐」。居必迁坐的意思,具体来讲,用佛门的八关斋戒的一条戒律来说,就是起居坐卧都不能够坐卧高广大床,不能享受,这就是居必迁坐的意思,当然更不可以这个时候夫妻同房,都不可以,这才叫斋戒。古人祭祀的时候,通过这种斋戒修得心清净,这才能够有感通。所以孔子你看他也是提倡素食,戒杀、戒淫、戒肉、戒酒。现在人反而他是用这一条,孔子他不吃长素,来去批评佛教,这就错误了。他们也没真学孔子,孔子这么多的优点,他偏偏不学,偏偏要抓住说孔子他不吃长素,就学这一点,难道以为不吃长素就是入圣道的门槛吗?

这都是什么?强词夺理,自己想吃,还引这些圣贤的做法为自己去掩饰。

下来安士先生又引《现果随录》里面的一则故事,叫「卖斋立毙」。这是讲到在麻城王某,他吃了三年的斋,忽然有一天染上了恶疮,结果他的朋友安慰他说,你是吃长素的人,佛和护法神都会来保佑你的。结果这个王某他生起怨天尤人的心理,他说我吃素都三年了,为什么还会得这种恶报?想不通,吃素哪有什么利益?这朋友就说,你怎么能够这样子说?如果你要后悔吃素,那你把这个斋卖给我。王某说怎么个卖法?他朋友就说,就这样子,我们算个价钱,你吃素一天给你一分钱,三年下来你可以得到十两八钱的银子。这王某一听,行,我现在本来就不想持斋,现在还得点钱,好,就立即写了一个卖斋券给他的朋友,换回了银子,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开始开斋吃肉。结果当天晚上就梦到两个恶鬼骂他,说十个月以前你的命就该绝了,因为你吃素的缘故才延长到今天,现在你还把斋给卖掉,你现在反而活得超过你的寿命,所以在梦中就立即要把他带走。这王某立刻就请求,说你能不能缓一个晚上,於是他就发誓退回银子,继续持斋。结果就马上找他的朋友,找到他的朋友之后想要回这个卖斋券,这个朋友说我昨天把这个卖斋券都已经烧掉了,在佛前焚化了。结果王某悔之已晚,当晚就死掉了。这个故事看起来好像有点奇怪,这个斋怎么能卖?而且居然还有人买,这都是奇怪的事情。而且更加奇怪的是,居然这个王某把斋一卖,马上就有两个恶鬼来索他的命,感应就这么快。既然斋可以卖,功德也是可以修。所以当我们能够诵经、拜忏的时候,或者是出钱、出力种福田的时候,刚一动作,这福已经种上了。

安士先生在这里劝告那种难以戒口的人,虽然听到了这些道理,也明了了这些因果报应,但是要戒口还是戒不掉,还是嘴馋,想要吃肉,怎么办?安士先生很慈悲,他给我们教导了五种不净观想,帮助我们彻底把那个想吃肉的念头放下。这个五种不净观是怎么观法?第一种,观这个种子不净,因为这一切肉食都是从畜生身上得来的,一切畜生都是父精母血交会而成,这个种子本身就不净。第二,饮食不净,你看看那些猪、狗,它们吃的是什么东西,狗吃屎,猪吃那些糟糠,都是很肮脏、很臭秽的东西它们吃进去,长出这些肉,那你吃这个肉不就吃了很不干净的东西吗?再加上有些人还吃那些什么猪肠、猪肚、内脏,那是更加的不干净。第三是住处不净,这些畜生身体一天到晚你看就在它自己的饲养的圈子里,猪圈、狗窝,大小便都在一起,住处不干净。第四是肚里的东西不干净,动物满腹都是屎尿脓血,你看看屠宰场里面,屠宰之后那些腥血流出来,臭不可闻。当然不仅畜生如此,我们人也是如此,这个一层薄皮里头,那都是臭秽不堪的东西。第五是死后不净,畜生被宰杀了之后,这个肉假如不能够及时卖掉会腐烂,即使是用现在的冷藏的手段,也难免会生细菌。这肉食里面常常都会带来瘟疫,你看所谓的禽流感,这是没办法治的,很严重的瘟疫,这都是从鸡身上、飞禽里头带上的瘟疫、细菌,所以吃这种肉不干净。想想这些情况,对这肉生起恶心,怎么能吃得下?更何况如果吃这个肉,就跟它们结了太深的怨,将来要还债,正所谓这一生吃它半斤,来生得还它八两,吃的肉没有白吃的,都得还债。这种观法叫不净观,可以帮助我们断掉食肉的欲望,常常这么观察是有好处的。不仅是观察畜生是这么不净,也观察我们自己也是不净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净的皮囊,里头装著屎尿,这个是一个粪袋,臭不可闻!如果是天人看我们,那真的是臭不可闻,跟我们看屎桶里的屎没什么两样。所以放下这个身体,放下身体的欲望,这个不净观也有好处。

安士先生在这个全书里面,底下有一篇叫「欲海回狂」,教我们断淫的。淫欲是生死之根,很难断。怎么断?不净观是非常好的方法。大家最好如果对这一条不能够戒除干净,自己认真的读一读「欲海回狂」,去学习一下不净观,这效果会很快速。除了这个不净观以外,还应该多培养自己的慈悲心、爱心,看一看动物被杀害的场面,慈悲心很容易生起来。在今年五月二十九号在大连市「大连新商报」就报导了这样的一个新闻。这是在大连有一家卖羊肉的餐馆,这个餐馆生意兴隆,老板天天都忙不过来,因为他们卖羊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羊牵到餐馆门口的一个场地上,让这些顾客看到这个羊真的是新鲜的,端上来的羊肉是现宰的。这顾客也很愚痴,不知道这是造业,都来吃。这老板还挺聪明,像古时候屠夫在杀猪的时候他们都会念一首偈子,怎么念?他会提著猪耳朵对著猪讲,「猪啊猪啊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他不吃来我不宰,你向吃你的去讨债」。把这偈子一说,然后才开始动刀子,你看把责任都推到吃猪肉的那些人身上,自己责任全部推得干干净净,因为他们吃,我才会宰你,你向他们讨债,别跟我讨债。现在餐馆老板不知道是不是也学了这一套?你看到海鲜餐馆里面,老板常常会让客人看看,我们宰的是这条鱼,你要不要?顾客说好,我要,然后再去宰。这等於什么?把责任推到了顾客身上,是你点的,你要的,所以讨债得向你讨。这个老板也是这样,把羊都牵到外面让顾客看,我吃的是这头羊,好了,这么一点,全部的命债归到自己身上。

结果有一天早晨,这个餐馆按惯例开门了,伙计牵来一头母羊跟一头小羊,把它栓到广场那里,正准备一盆水、刀子这些器具,准备开始宰杀,结果这个伙计要回头找一样东西,再回来的时候找不到刀子,怎么找也找不到。然后去问大家,你们谁拿了刀子?谁都不知道。最后找到老板,老板说有这么回事吗?刀子刚才明明就摆在那儿,怎么就不见了?就来到这个广场上看,结果后来终於找到,原来这个刀子藏在小羊的肚子下面。大家看到了都觉得很惊讶,这羊怎么会藏刀子?再看看这母羊跟小羊那种依依不舍的那种表情,老板突然就良心发现,结果就决定不要宰杀这一头母羊、一头小羊。过了没多久就把这个羊肉馆都给关掉了。这是什么?老板生起恻隐之心,知道造作这个杀业这是违背天性,这是丧失天良的,一切众生都有贪生怕死,一切众生都有父母儿女,为什么要满足自己的口欲而宰杀它们?所以能够生起这样的爱心,常常想到这些情形、这种道理,自然对著面前的肉食只有伤心落泪,哪里还会动筷子?好,这是我们将「持斋戒杀」这一句学习完毕。

下面看第四十四句:

【举步常看虫蚁。】

安士先生在注解里面说到,「牛羊犬马,世俗犹或怜之,若言爱惜虫蚁,无不笑其愚矣。独不思形有大小,性无大小」。这个话讲得好,文昌帝君这里讲『举步常看虫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培养戒杀护生的心,不是区分大小,好像牛、羊、狗、马这些动物它形体比较大,要杀害它们好像比较容易生起怜悯心,可是看到那虫子、蚁子,很微细的小昆虫,还这么爱惜,这世间人就不理解了,会笑话,还要护这些生命不就是太迂腐了吗?可是你要想想,形体虽有大小,可是性没有大小,形是相,相有大小的分别,可是相里头的性是平等的,性没有大小、没有内外、没有自他,没有这些分别。这个性,儒家讲本性,「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这个性。不仅人之初、性本善,一切众生都是性本善,佛法里称为佛性、法性。佛性、法性的作用是什么?见闻觉知。一切的众生都有见闻觉知的功能,人能见、能闻、能觉、能知,动物也一样能见、能闻、能觉、能知,乃至现在发现的,像日本江本胜博士发现水它也能够见闻觉知,它的结晶体能够随著你给它的刺激产生变化。这说明什么?不管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众生,他的性是一样的,这个能知、能觉这种性没有什么不同。既然没有什么不同,众生皆为一体,这个体就是我们自性。

所以前面讲的戒杀护生,对於虫蚁也不例外,如果分别形体有大小,就会区别对待,只护那种大形体的动物,对小形体的动物就忽略了,那还不是真正的戒杀护生。所以安士先生说,「若谓大者杀之有罪,小者杀之无罪,则人身虽大,终逊于牛。与其杀牛,不如杀人。而天下之至尊且贵者,无如摩竭大鱼矣」。这个推理讲得太好,如果你要起分别,说形体大的,像牛、猪、狗,这形体大的动物,你杀了它就有罪,形体小的杀了没罪,你按形体大小来定这个罪的轻重,那就不合逻辑。为什么?人身他也大,可是大不过牛,牛的身体比人的身体大,那你是不是说杀牛的罪业比杀人的罪业要重,所以你要吃牛不如吃人,是不是这个道理?按照形体大小来分别那就是这种逻辑。再者,形体最大的是什么?叫摩竭大鱼,如果按形体来分,它应该是天下至尊至贵的。摩竭大鱼我们人一般看不到,我们在海里看到最大的鱼是鲸鱼,那是最大的动物,那它们是不是天下最尊最贵的?不是,你看《孝经》上讲,天下至尊至贵的应该是人。《孝经》讲了,「天地之性人为贵」,这个天地之性,性是生的意思,天地之所生万物,人是最贵的,不是摩竭大鱼。

说到摩竭大鱼,一般我们接触的比较少,在佛经里面有提到。佛在世的时候有这种动物,这动物形体非常非常大,大到就好像一个山一样。什么人会变这个摩竭大鱼?它们的业因是什么?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明了,这是当年佛在世的时候在王舍城有一位长者,叫做福增,他后来跟目犍连尊者出家,目连尊者他是佛神通第一的大弟子。目连为了度福增尊者,他就带他出去游玩,经过几个地方之后就来到一个骨山,这个骨头就像一个山一样,高七百由旬,一由旬是四十里,七百由旬,这个山很大,他们登上了山,结果整个山实际上就是一个动物的骨头。福增就问他的师父目犍连,说这个骨头是谁的骨头?结果目犍连告诉他,这就是你自己的骨头。福增长者一听就寒毛直竖,怎么回事?结果目犍连就告诉他,这是你前生遗留下来的骨头。说在过去生中你是一位长者,比较有道德、有福报,有一次你跟一班的乡人在一起玩赌博玩游戏,正因为你玩赌博,结果有一班恶友围上你,而且跟你讲了很多邪知邪见,你自己也就不问正事。结果因为你是负责管理那个地方的,当时因为有一个案件发生,把这个罪人抓来,有一个下吏,是个官吏,把他的罪状递到你这里,可是你因为赌博没有胜,所以闷闷不乐,就没有心思处理这个案件,於是就随便讲出,说都把他们处死。到后来你这个思想回过头了,想到刚才不是有些罪人要审案吗?赶紧命人把罪人拿上来。但是下面的人说,已经把他杀了,按照您的嘱咐已经处死了。结果这个长者听了以后非常的后悔,当时就闷厥倒地,慢慢的苏醒过来之后,就流眼泪,自己真是千错万错,怎么能够轻率的杀人?案件还没审就把人给杀了,自己知道一定会堕恶道的。

结果不久之后,真的他就命终,就做了大海里面的摩竭大鱼。这只鱼很大,身长七百由旬。结果这个大鱼在海里面吃这些动物,它自己本身又给这个小虫来吃,因为它身体很大,所以身上会长这些小虫,所以它身体会觉得很痒,一痒它就用身体去触动大山给自己搔痒。因为很痒,它动得很厉害,结果把自己的身体磨出很多鲜血,把大海都染成红色。后来这头鱼就睡觉了,它一睡睡一百年,然后它醒了,醒了之后它就要喝水,它要张口喝水,结果一张口,那个海水统统都滚入它的嘴里面。这个时候有一群商人正好坐著船来到这个海里面去探宝,正好逢到这个鱼张开口,因为一张口有水压,这个海水就蜂涌进来,这个船也跟著像箭一样飞入鱼腹。当时这群人在这个船上都在呼救,大声的念「南无佛」。当这个鱼听到佛号的时候,知道不妥,把这群人要是吃到口里面那又造很多的罪业,於是赶紧的闭口,结果船没有驶进来这水就停住了。因为它要护持这些人的生命,所以宁愿渴死它都没有再张开嘴。结果它死了以后,有一些夜叉、罗刹、水神就把这头大鱼拉上岸,就放置在岸边。所以大目犍连尊者就带著这个福增长者来看,就是看这头鱼,所以这头鱼的鱼骨就是你自己的骨头。

佛告诉我们,凡是当大官的,对於下人作威作福,甚至是滥杀无辜,这种人,他福报还未尽的人,来生就会变成这种摩竭大鱼,堕到畜生里面。这是讲到摩竭大鱼是怎么一个来历。这是天下我们说可以遇到的动物里面最大的,形体最大的。当然它还是畜生,它不能比人更尊贵。所以不能够用形体大小来区分罪业的大小。实在讲,一切的生物都不可以杀害。所以「帝君此语,欲人泯乎大小之见,一举足而不敢忘戒杀也」。这句话说得好,文昌帝君说「举步常看虫蚊」,是希望人把这个大小的分别放下,不管生命的形体大小,统统不可以伤害,乃至一举足,就要留神脚下的生灵,不可以忘记杀戒。念念都培养慈悲心,步步都不忘戒杀,久而久之,仁爱之心就养成了。真正有仁爱之心,福报自然就会现前。

下面说「世人举足动步,无不是罪」。这世间人,没有学佛的,没有接受到因果教育的,确实举足动步无不是罪。「即以行路而言,一生误伤物命,不知几千万万矣」。这个不要问别人,就问自己就晓得,在过去如果没学佛,不要说主动、故意去伤害物命,就是误伤的物命,都不知道有多少,可能一脚踩下去的时候,已经好几条生命都命丧黄泉,死得非常的凄惨,所以怎能够不留神?「曾见沙弥律中,有行步不伤虫蚁咒,甚为简易,宜於每日清晨,未下床时,先默念佛号数声」。这是用沙弥戒律里面的威仪门,二十四门威仪里面它提到的。这个我们在家人也应该学,为什么?提起我们护生的慈悲念头,因为如果不留神,难免无意中伤害很多的物命。

行步不伤虫蚁咒,这是求佛的、求三宝的加持,让我们在走路当中不要伤害到生命。这种真实的愿心,自然感应咒力加持,使到我们真的能够做到不跟众生结这些命债。这个做起来很简易,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还没下床,就先合掌默念十句佛号,然后再祝愿,祝愿有一首偈子,「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於足下误伤时,愿汝即时生净土」,有的书是说「若於足下丧身形,愿汝即时生净土」。这是什么?祝愿这一天从早到晚,这些众生自然都能够避开,不要被我伤害,如果万一误伤了众生,也希望它们能够立刻蒙我这个愿力,蒙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发出这种良善的心。这种心就会有力量,它就加持,不信大家可以试试看,你每天这么做,真的会减少很多误伤众生的这个问题。「随持咒七遍」,然后再念七遍咒,这个咒很简单,「唵地利日利娑婆诃」,念七遍。「持过七遍,然后投足於地,则无误伤之患。按此咒,不问智愚,人人可诵,子弟六七岁时,即宜教之,习惯,则仁慈之念,自幼培植。未始非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之助也」。这是养成一个习惯,一开始可能有好几天都是忘掉,但是不要紧,慢慢的去练,慢慢养成习惯,你就早上一起来第一念头就想到护生。咒子也很简单。如果孩子从小就受到这样的训练,他习惯了之后他仁慈之念就深厚。仁慈是品德,一个有仁爱心的人,他品德就会很好,自幼就能够经过这样的培养,他将来长大了必定是一位仁人君子。所以这难道不是黎明即起,孳孳为善的辅助吗?所以佛化家庭你看多重要。佛陀教育从小就给小孩加上去,让他养成一个慈悲的、利他的价值观和宇宙观,这样多好!

下面安士先生举《法句喻经》里面一则故事,这是佛典里面记载的,「忍渴护虫」。这是佛有一天在只树园说法,这是我们前面有讲过,只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园长者供养的,只陀太子也共同护持。结果有两位初学佛的出家比丘,他们从罗阅只国走过来去见佛,路途很遥远,跋山涉水,正好又遇到大旱,一路上非常干渴。走到路上已经实在是渴得没办法,都快死了,忽然就看见有个地洞,里面有一升多水,可是水里面有很多小虫子。很难得遇到这些水,想喝,又看到水里面有虫子。其中一个比丘,就是比较年轻的比丘,他就说,我们应该暂且先喝下去,这样我们才能够存活我们的身体,我们才能够去见佛,去见佛这是闻法,我们修行亲近善知识能够得度。结果另外一位年纪比较大的比丘说,不行,把水喝下去,这虫子也因为被喝进去而死亡,那我们是破杀戒,不可以喝,如果是破戒再去见佛,那见佛又有什么意义?所以两个人持不同的观点。没法子,各人走各人的,那个年纪轻的比丘就喝了,那个年纪老的比丘忍住干渴,最后渴死了。结果这个年少的比丘继续赶路,就来到佛的地方,自己手持著香花来供养。结果佛见到他就呵斥他,说你根本没有见到我,你也不是第一个来见我的,你的同伴先来见我。怎么一回事?佛告诉他,说你这个同伴,因为忍渴护戒,宁愿舍去生命,也不犯佛制定的戒律,护持生命,所以他死了以后他神识上升到忉利天,在天上他看到自己的前世,也知道要来见佛供养,所以他从天上下到我这里,已经先来见我了。你赶路又赶了好几天才来到,而且你纵然见到我,也是等於跟我相隔千里之遥。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才叫做真正见佛?要真正依佛所说的去持戒、去修行,能够有所成就才叫见佛,不是说见佛的身体叫见佛。

我们跟随我们师父上人学习也是同一个道理,很多人就很想见师父上人,不惜一切代价。这种心很难得,亲近善知识,但是要晓得,假如为了亲近善知识,如果有破戒,如果有令众生生烦恼,执著自己的见老师的欲望,不惜一切代价攀缘,请问一下,这种是真见佛吗?真见老师吗?真正是跟善知识学习吗?所以师父上人常说,跟在我身边的不是真学。这话当然也是在点醒我们,我们跟在身边的人,如果不是好好学的,等於没跟,就像佛说的,纵然相见,也是相隔千里。如果是真正依教奉行,师父上人讲的话不折不扣的去落实,虽然一生可能没见过面,但是却是天天在一起。所以师父上人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落实四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都要做到,然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求生净土,真肯这么做,那是真正师父的弟子,真正是如来的弟子。所以佛、善知识所赞叹的是这一类人。

这里是讲舍身护戒,在戒经里面也有讲到,爱护小生命都非常的细心、非常谨慎,具体来讲,像「滤水覆灯,不蓄猫狸」,这都是细微的地方。滤水,喝水如果这个水源里面可能有小虫,我们应该用纱布过滤一下,把这虫子过滤出来再喝那个水,如果有虫子,赶紧去放回原处,让它们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面。覆灯,晚上点油灯会引来飞蛾,就要把这个油灯覆盖住,用东西把它挡一挡,不让那些小虫子误撞入火焰里面。不蓄猫狸,就是不蓄养这些猫、这些像狐狸这种动物,它是吃肉的,它们本身就带来杀生,慈悲的人都不养这些攻击性强的动物。这些是在细微处去持这个不杀生戒,不杀生戒的目的就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与众生一体的心,最后到连伤害众生的念头都没有,这个戒才算持得清净,这叫做功德无量!

好,今天我们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诸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三十五集) 2008/12/12 华严讲堂 档名:52-297-0035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南瓜银耳汤

南瓜银耳汤

南瓜银耳汤主料:主、配料:南瓜、银耳、红枣各50克。调料:精盐2克,白糖20克。 菜系类别:汤菜系列 详细介绍: 制作方法: 1.银耳、红枣用水泡开,南瓜去皮切块。 2.将南...

专属于女强人的事业风水方位 靠自己也能活得很漂亮

专属于女强人的事业风水方位 靠自己也能活得很漂亮

现在女性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了,而且不光是可以赚钱养家,还可以肚子带娃,只是比较辛苦而已,不过这样的女人往往也被冠以女强人的称号。一起来看看专属于女强人的事业风水方位要怎么去摆吧!1、独立办公室如果是独...

国人吃蔬菜的误区

国人吃蔬菜的误区

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吃蔬菜对身体好,但又有几个人能坚持每天吃足够多的蔬菜呢?近日,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一项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5的英国人能按照营养师的推荐,每天吃够五大类蔬菜水果。那中国人吃蔬菜...

钟茂森:嗜好一定要放下

钟茂森:嗜好一定要放下

钟茂森:嗜好一定要放下 所以学佛的人要放下嗜好,不要有什么嗜好。真正你要嗜好就是读经,就是念佛,深入经教,或者跟人讲经说法,这些都是正业,其他的世间人那些嗜好我们都要放下。这点,我们方老师给我们做了...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6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6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6】药师禅:人活着不是靠身体,而是靠心。有时候,换个心情,你会快乐些。心是一块田,靠自己去播种,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如果你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

百喻经--愚人食盐喻(一)

百喻经--愚人食盐喻(一)

愚人食盐喻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