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与吉达长者有关的事件

第三章 与吉达长者有关的事件

马哈咖施展神通

在别处,提到和个人比较有关的事件。有一次,一些比库在他家应供后,吉达(Citta)陪他们走回寺院。那天天气很热,他们汗如雨下。其中最年轻的马哈咖(Mahaka,古译:摩诃迦)比库对较年长者说,来阵风或雨一定会很受欢迎。这话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其实它别有涵意,能施展神通的马哈咖正请求被准许这么做。当他真的召来雨令同伴们清凉一下时,吉达深受震撼,特别是由于马哈咖还很年轻。

由此,在寺院中,他请马哈咖(Mahaka)再次表演神通力。也许因为吉达是第一次看见这种超自然的事迹,他对此当然感到很好奇。马哈咖同意了,他将一件外衣与一捆甘草置于走廊上,然后进屋并关上门。他从钥匙孔发出一道剧热的光束,将那捆稻草化成灰烬,却没有损及外衣。

吉达满怀热忱,提议要护持马哈咖一辈子。然而,一如伊西达答,马哈咖宁可离开此地,永远不再回来(SN 41:4)。比库们被禁止为了取悦在家人而施展神通力(Vin. 2:112)。马哈咖很年轻,这些神通对他还很新鲜有趣,因此无法抗拒吉达的请求;但事后他立即警觉,并做了正确的事,永远离开。

耆那教教主的挑战

吉达(Citta)的城市不只有比库来访,也有其他教派的沙门。其中之一是耆那教的教主尼乾陀.若提子(Nigantha Nataputta)。吉达也去拜访他,因为他不愿对其他教派示弱,且勇于接受辩论的挑战(SN 41:8)。若提子想知道吉达是否相信佛陀所说有「无寻无伺定」①,吉达回答不相信有这种事,若提子本来就很想将这位著名的吉达纳入自己的门下,因此很高兴这个回答。「说得好!」他大叫,并接着解释自己的信念,要阻止意念之流就像要徒手阻断恒河一样困难。「不可能让寻与伺止息。」他说。

然而,若提子并未正确理解吉达的意思。吉达以反问回应:「尊者!你认为相信与知道何者较好?」「知道。」若提子回答。接着吉达解释,他自己已经历过所有禅定,其中后三者(第二禅到第四禅)确实是无寻无伺的。因此对他来说,那已不是相不相信的事,而是从直接的经验知道佛陀的说法是正确的。

于是若提子严厉责备他第一次回答的形式。吉达则抗议他第一次被称赞为智者,而现在则被称为愚人。两种意见中只有一个可能是真的,因此究竟若提子是如何看他?

但吉达没有获得回答,若提子宁可保持沉默。这件事显示出,即使著名的思想家也会陷入前后矛盾中,尤其当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时,而若提子更自称超过思想家的层次。他过去一直无法达到较高的禅定,因此才会武断地认定它们是虚构的。

如今,有个完全值得信赖的人说他已确实达到这些禅定,这证明他自己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以及自己的境界尚不如人。若提子长期以来都修习极端苦行,而吉达却还在过在家生活,这事实一定更加深了他的懊恼。所以若提子会陷入困惑中,也就不难了解了。

与裸形行者的对话

第三件提到的个人遭遇,是介于吉达(Citta)和裸形行者咖沙巴之间(SN 41:9)。这位行者是吉达家的一个老朋友,因此当他多年之后首次返回老家时,便去拜访吉达。吉达问他过苦行生活多久了。「三十年,」他说。吉达接着问他是否已达到超凡的喜悦与智慧。咖沙巴回答:「不!我每天就只是裸体、剃头,打扫我的座位。」那就是他的生活。

接着换咖沙巴发问。吉达成为佛陀在家信徒多久了。「三十年。」吉达回答。他已达到圣果了吗?「嗯!」吉达说:「我确定已经历过四种禅,且如果我先佛陀而死,他会说已没有任何欲界的结使②会再束缚我。」

咖沙巴很清楚,这意味着吉达已是个不来者,已达到四个觉悟阶段中的第三个。这位行者因严厉的苦行而憔悴,惊讶于在家人竟能达到如此高的成就。平心而论,在佛教中,在家人就可能达到这样的成就,那么比库的成就一定更高,于是他请吉达帮助他加入佛教。他随即被僧团接受,且在不久之后,就达到阿拉汉果。

吉达的另外三个朋友在经过那种讨论之后,也都出家成为比库。他们是苏达马(Sudhamma)、苟达答(Godatta)与伊西达答(Isidatta)。伊西达答前面提到过,曾经和吉达通过信。他们三人后来都达到究竟解脱,将吉达这位在家人抛在后面。

拒绝来世成为转轮圣王

最后一件吉达(Citta)的记载,是关于他死亡的情况(SN 41:10)。当他生病时,天神们出现在面前,劝他发心来世成为转轮圣王。[1]吉达拒绝了,他有更高的目标,比那个更清净与平等。他正在追求无为涅槃,在建议吉达成为转轮圣王时,这些天神一定不知道他的成就,那已令他不可能再回到人间。他已经超越欲贪的诱惑,那是将众生束缚在人间的结使。

他的亲戚们由于看不到天神们,猜想吉达已神智不清了。他请他们放心,并解释他正在和无形的众生们谈话。然后在他们虔诚的请求下,他给天神们最后的建议与忠告,他们应永远信赖佛陀与他的法,并坚定不移地布施圣僧团(sangha)。

就这样,这个佛陀的在家圣弟子,留给后人们最佳的行为典范,他自己毕生都奉行那些作法,并达到如此光荣的成就。这些典范带领他从欲界之苦中解脱,趋向涅槃,究竟苦边。

原注

[1]转轮王(cakkavatti-raja)是佛教典籍中的理想君王,他的统治是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上。

译注

①寻(vitakka):是将心投入或令它朝向所缘的心所;伺(vicara)是保持心继续专注于所缘上的心所。在禅修时,寻的特别作用是对治昏沉睡眠盖,伺则对治疑盖。寻如展翅起飞的鸟,伺则如展翅于天空滑翔的鸟。寻与伺的作用强,心可长时间安住于所缘,而达到初禅。在第二禅至第四禅中则无寻与伺。

②结使:结与使都是烦恼的别称。烦恼缠缚身心,结成苦果,故称结;驱使众生沉溺于苦海,故称使。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人生有尽业无尽

人生有尽业无尽

昨晚听家里人说,老家的蔡伯母过世了。前几年,她的丈夫(蔡伯伯)喝农药自杀了,她一个人住着,最后死在出租屋里,死了都没人知道。她生前有五个儿女,都几乎不管她,来看她的次数还不如邻居多。在我的记忆中,蔡...

素食的“真相” 越素越健康!

素食的“真相” 越素越健康!

财神送福菩萨道场朝圣高僧人间菩萨了解17种素食真相巧吃越素越健康!1、蛋白质:构成人体组织,合成各种酶、激素和抗体。存在于豆腐、豆浆、黄豆、豌豆、蚕豆、红豆、绿豆、面筋、芝麻、大米之中。2、脂肪:构...

人本欲生经

人本欲生经

人本欲生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类国。行拘类国法治处。是时贤者阿难。独闲处倾猗念。如是意生。未曾有。是意是微妙本。生死亦微妙。中微妙。但为分明易现。便贤者阿难。夜已竟起到佛。已到...

如何挽回感情?教你4个挽回爱人的技巧

如何挽回感情?教你4个挽回爱人的技巧

当感情走到尽头之后,很多人都会非常难以割舍,于是想方设法地去挽回感情,更有甚至会放下自己的尊严和姿态去求对方留下,可即使这样也难以起到挽回感情的效果,难道在分开之后就真的无法挽回感情了吗?非也。在分...

若我们的内心在修法过程中掺杂诸毒烦恼,修法就没有丝毫之利益。因此欲令自己的善根在修行过程中不被一切恶缘摧毁,三殊胜之清净正行尤为重要。修学禅定也同样如此。

  

我们在讲修学禅定时讲解过善巧运用,因此对修行者而言,禅修时认识妄念并且知道该如何调伏妄念非常重要。因为禅修时初次出现妄念,从某种角度而言非常正常,这一点必须要了解。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在禅修时太过散乱的缘故,可能造下了很大的罪业,因此自己的见解直到现在都没有丝毫之进展。要记住,从某种角度来说,凡夫有起心动念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对于希求解脱的修行者而言,懂得如何将妄念转为道用更为重要。仅仅依靠压制妄念,虽然可以得到暂时的平静,但对于究竟断除妄念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例如自己现在所处的地方四周都是毒草,无论往哪一方向行走,只要踩到毒草上,就会引起中毒。此时仅仅依靠拔出毒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如何将毒草转变成良药。一旦懂得如何转变,即便踩在毒草上,也不会中毒,甚至还能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如同这个比喻般,当妄念起现时,懂得如何将妄念转为道用,比单纯压制妄念更重要。

 

我们天天都在说,贪嗔痴烦恼是漂泊轮回之根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能把妄念转为道用,妄念则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辅助。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懂得善巧运用,以及在修行中善巧运用做得有多圆满。若懂得其中的道理,平常修法无论是散乱还是平静,时时都在调伏之中。如果当自己内心平静的时候就认为自己的修行很好,散乱的时候就认为自己的修行很差,仅仅以妄念多少来衡量见解高低或修行好坏,则完全失去了真正修法的特色,也没有真正掌握佛法的窍门。因此欲令修学过程中清净正行不被外缘所摧毁,善巧运用非常重要。

 

要记住,如果禅修仅仅依靠压制妄念,恐怕有时候能成功,有时候未必会成功。一旦不成功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极大的烦恼,总觉得自己今生成办解脱的希望不大,因此时时都在痛苦之中。若是会善巧运用,无论座上座下有多少起心动念,由于懂得将其转为道用的缘故,内心时时都在喜悦之中。

 

还要知道的是,仅凭压制妄念安住于止息妄念的无分别状态之中,无论是否成功,与解脱都没有丝毫之关系。因为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不在于能否静下心,而在于能否赤裸心的本性。心的本性和静心两者之间,看似相同,实际上有诸多不同之处。因为心的本性具有一切功德,也就是我们通常讲解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相反,无论心是平静还是散乱,若内心离开了三殊胜法,所行任何善法均无法成办解脱。即便你能压制自己的内心烦恼,安住长达色界禅定一禅的六千个大劫或者无色界禅定的八千个大劫,最终也不能成办解脱。因为仅凭压制妄念,在不具备一切功德的前提之下,修法永久不会成为解脱之因。

 

前两天我也遇到一些修行者说,他认为自己平常的禅定还是挺不错的,因为时时可以在空性以及很平静的状态中安住。当时我问他:“是否由于生活中烦恼太重太多的缘故,为了止息这些烦恼才开始修禅定?若是,你暂时成功了;若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是为了解脱,这样的修行恐怕对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记住。

修行不在于能否静下心,而在于能否赤裸心的本性!

若我们的内心在修法过程中掺杂诸毒烦恼,修法就没有丝毫之利益。因此欲令自己的善根在修行过程中不被一切恶缘摧毁,三殊胜之清净正行尤为重要。修学禅定也同样如此。  我们在讲修学禅定时讲...

一位大学生的素食独白

一位大学生的素食独白

大学吃素或为学生节省生活费用,亦可激发学生在厨艺方面的创造力,学生吃严格素食并不意味着一日三餐烤土豆。许多学生会想当然地把吃素与吃得不好、不好吃、单调乏味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许多大学学生在刚开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