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四十六节 慧济寺阅藏楼的好规则

第四十六节 慧济寺阅藏楼的好规则

煮云法师著

佛顶山亦名白华山,或菩萨顶,居四山之中,高达百十六丈之奇,凭高放览,海阔天空,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慨(国父语)。俯睇光熙、妙应诸峰,累累如杯瓢覆于积水之上。旧有石亭,供石佛其中,今改建灯塔,为行舟的指南。国父文中有登临佛顶山天灯台之句,就是这个地方。由天灯台下来不多远就是慧济寺,该寺为全山三大寺之一,创于明时,至乾隆五十八年,才建筑圆通宝殿。光绪三十三年,请得北京《大藏》经典,经过文正和尚大加建造,遂成巨刹,与前后二寺鼎立,并称为普陀三大丛林,所遗憾的这是子孙丛林而已。慧济寺俗称佛顶山,确实是一个好地方,最适合人静心潜修,研读佛典,地高人寂,为全山最清净用功的好道场。规模亦甚可观,其藏经楼之整洁,与阅藏楼之设备,供养阅藏者之完善,为诸方寺院所不及的,规定长期供八人阅藏,定有优待办法。如当代佛学大师印顺法师,曾在佛顶山阅藏数年,深入经藏,所以他才智慧如海。

笔者三十六年朝普陀山,因见碑石刻载,阅藏如此优待。所以也曾约会数位同参道友,到佛顶山讨阅藏单,我们最初发愿都是三年。承该寺住持,说明阅藏者一切优待办法。(按供养八位法师,有一茶役侍奉。此项费用,是有护法施田若干亩,以作阅藏者食粮。所以连阅藏楼都与该寺无涉,是前人发愿供养十方僧众阅藏住的,本寺子孙是不得占住的,皆有碑文为证。可见前人苦心为法,成就僧材。)有这么好的阅藏楼,这么好的环境,有这么好的规则,可以说是全国罕见。可是轮到我们去,常住斋粮不够,不能照前人规则做,生活清淡得使人无法住下去,不几天就走了。笔者后来也因前寺讲《法华经》,到前寺客堂讨单听经,因此也离开了佛顶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四、农夫清净心供养佛,土地变成黄金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四、农夫清净心供养佛,土地变成黄金

四、农夫清净心供养佛,土地变成黄金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一位贫穷的农夫住在城郊祇陀园附近。农夫每天都是一大早准备好种田的工具,起来到田地里干活。每到中午,因为田地离家有一段距离,因此他的妻子便把午饭...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61.狮子吼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61.狮子吼

61.狮子吼在同一个雨季里,阿难陀因提出了一个关于缘起的问题,以致佛陀对比丘们宣讲缘缘生法的十二种因缘关系。他解说:缘起之法理至为深奥。你们不要以为单凭一般言说开示便可以得其要领。比丘们,优楼频螺迦...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临终驴鸣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临终驴鸣

临终驴鸣周拔,是明代正德年间浙江省平阳县人。自幼读书,过目不忘,七岁能文,还擅吟诗,有小神童之称。到十六岁的时候,诗文更有不平凡的造诣,名噪一时,在当地获得平阳才子的美誉了。可是很可惜的,因为他天才...

做人的佛法:善待自己,享受人生

做人的佛法:善待自己,享受人生

善待自己,享受人生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宁茶陵郁禅师有一次,石屋禅师和一个偶遇的青年男子结伴同行。天黑了,那个男子邀请禅师去他们家过夜,对他说道:天色已晚,不如在我...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比较才有了鉴别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比较才有了鉴别

比较才有了鉴别没有比较的事物是无法鉴别它的好坏、美丑、善恶、真假的,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名叫波遮梨国家。这个国家有史以来,从没有鸟类生活过,当地人也不知道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

鳝鱼报恩

鳝鱼报恩

南京人喜欢吃鳝鱼面;城南河边有一面馆,生意比别家好。有一学徒,见鳝鱼不容易死,虽砍断还能动,心很不忍,背地里每天偷拣一条肥大的鳝鱼,放入河中;学徒期满后作伙计,更加多放。被店主得知,停他生意;因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