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龙女即身成佛

  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娑竭罗龙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聪明伶俐、善根深厚,年龄才八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平凡的奇迹,“龙女”,大家都这样尊敬的称呼她。小小年纪的龙女,生性就和别的女孩子不同,好吃的糖果,好玩的玩具,她都不感兴趣,她最喜欢的就是听闻宇宙的玄奇、人生的奥秘。

  有一天,大智能的文殊菩萨端坐在千叶大莲花之上,出现在娑罗竭龙王的宫中,他代表佛陀宣说微妙的法理,八岁的龙女深深地被感动,她仰慕思念佛陀,请求文殊菩萨即刻带她到灵鹫山去礼拜佛陀、听闻佛法。

  灵鹫山上苍松翠柏,曼陀罗花吐露芬芳,诸大菩萨、诸大罗汉云集的法华会上,幼年的龙女跟随文殊菩萨参予其间。佛陀讲完《妙法莲华经》的一乘道理后,有一位智积菩萨请问文殊菩萨:“大德文殊师利!我请问你,像佛陀宣说的《妙法莲华经》,甚深微妙,世所稀有,若有众生勤加精进,遵照此经修行,能不能很快成佛呢?”

  文殊菩萨稍微沉默了一会就回答道:“大德!据我所知,娑竭罗王的龙女年方八岁。她听闻佛陀讲说此经以后,就已经证得陀罗尼了。”

  智积菩萨听到文殊菩萨这么一说,很感意外,以佛陀的首座弟子、大智能的文殊菩萨,没有赞扬诸大菩萨和诸大罗汉,而为一个小女孩捧场。在智积菩萨看来,八岁的小女孩,无论怎么说也不能证得陀罗尼。智积菩萨摇摇头,表示难以相信的样子。

  文殊菩萨又再说道:“大德!八岁的龙女年龄虽小,而她的智能利根却非一般人可及。佛陀所宣讲深奥的秘藏她都能知解,佛陀指示修学的行门她都能受持。她已经发大菩提心,真真实实的得不退转。”

  智积菩萨仍然以不信的口吻说道:“文殊师利菩萨!我见到佛陀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来,修学难行的苦行,积功累德,从未中断,然后方成正觉;我不信八岁的女孩,可以如此迅速就成正觉。”

  智积菩萨的话刚说完,龙女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并且温和庄重的对智积菩萨顶礼。智积菩萨见到龙女,不好意思再说什么,而一向看轻女人的舍利弗尊者也很不服气的对龙女说道:“我们的文殊菩萨说你不久将获证无上道,这个事情叫我们难以相信!”

  “这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因为事实就是这样!”在看轻女人的舍利弗之前,龙女也不甘示弱。

  “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五障缠身,云何能得无上佛道?”舍利弗不客气的说。

  文殊菩萨看不过去,解释道:“尊者舍利弗!你不可以这么说,女人的身体、容貌和男人相较或有不同,但佛性平等,不论男女都一样。佛陀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青年的男女,才是菩萨的悲愿、热情、勇敢、进取、牺牲的最好象征。”

  舍利弗尊者什么事情都可以随缘,唯有对于女人,总觉得男子才是无上至尊的。现在一个才八岁的龙女,他哪里相信她很快就能成佛?虽然有文殊菩萨的解释,舍利弗不再开口,但他心中仍有男女不平等的观念。舍利弗想起过去在维摩丈室中给天女戏谑的一幕,他总以为,就算女人也有大的修行,哪里能很快就成佛呢?

  龙女知道舍利弗的根性,她想:在有着深厚法执的人前,说再多的道理也是空费唇舌,我不如用事实说明,教你不能不信。当时龙女的身上有一颗价值很贵重的宝珠,她用双手捧着送给佛陀,佛陀接受以后,龙女回过头来,走到智积菩萨和舍利弗面前,很有礼貌地问他们:“刚才我把宝珠奉献给佛陀,佛陀慈悲地接受,像这样的时间快不快呢?”

  “很快的!”智积菩萨和舍利弗都这样回答。

  “请你们运用神力观看,我马上就能成佛,比献珠的时间还快上几倍!”

  龙女说后,会中大众看见龙女忽然变为男子,具足菩萨万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在大宝莲华之中,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普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演说无上甚深微妙之法。

 

点我:

相关文章

观世音菩萨与神仙的故事·观音与龙女

观世音菩萨与神仙的故事·观音与龙女

  观音菩萨身边,左边是善财,是观音的左胁侍,右边是龙女,为观音的右胁侍。  相传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得龙王的宠爱。龙女生活在龙官,听说人间繁华热闹,非常羡慕和喜欢...

佛陀以慈悲心降毒龙入钵

佛陀以慈悲心降毒龙入钵

  佛初成道于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轻比丘后,思索着该往何方弘法,才能广利一切人天?   摩竭提国的优楼频螺迦叶三兄弟,信奉外道的他们,极受国王臣民的尊崇敬仰。虽然傲慢难调,...

《百业经》:(61)安宁太子 两世极刑得佛救度

《百业经》:(61)安宁太子 两世极刑得佛救度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龙王献宝

龙王献宝

  距今二千多年前,印度阿育王由于他福力特别殊胜,统一了全印度。  有一天,阿育王召集群臣,问道:“现在天下,还有什么地方不属于我?谁敢不服从我?”群臣同声回答说:“全印度都被大王统一了,没有一个...

百喻经新白话版7

百喻经新白话版7

  86.父取儿耳珰喻  昔日有父子二人有事一起出行,路上突然遇到贼,要来抢东西。  那儿子的耳中有真金珰,那父亲见有贼来,怕失掉耳珰,就用手去取耳珰,但一时取不下来,父亲为了保住耳珰,就砍下儿子...

佛教故事:失去的不会再来,请珍惜当下!

佛教故事:失去的不会再来,请珍惜当下!

  编者按:你有过因失去亲人而悲痛不已的经历吗?你曾经因悲痛而久久不能自拔,整天被阴暗的心情所笼罩?请看今天的凤凰网佛教《佛教故事》,看完这则出自《杂譬喻经》的故事你会明白,珍惜当下的时光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