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神通

佛教徒是否主张神通?这是很多佛教徒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其实,神通不是主不主张的概念,而是成就者个个皆具备的,它是修行证量的表显,是修行过程中的现象,但不是成就解脱的目的,是行持中必然副产物的涌显,凡解脱道的佛法中,副产物神通现象是自然存在的,执着副产物为目的,则是外道神通,游戏于副产物为幻化,则是佛法正见神通。释迦佛陀显神通而又反神通,是为不同因缘之说法,佛陀对上乘根器者说神通为游戏三昧,不可思议证量的享受,如说《法华经》、《杂阿含经》等所鉴;对下等根器行人说不执神通是为了得证空性为目标,如《楞严经》所说。但凡是下等根器者要成佛,必然经过上等根器阶段之修为,在这修行过程中,犹如作此城市到彼城市为目的比喻,如果不经过两地之间的中途路线,是到不了彼城市的,在步向彼城市途中,是必然会看到、遇到中途的一切现象,好比修行过程中的智慧开肤过程的神通境界现象,如果没有这些过程现象的经历,那就到不了解脱的彼岸,因为没有走佛法解脱的路线,因此路线中的现象,你就无法遇到,所以才会没有智慧开肤神通证量的经历过程,所以,凡是成就的佛教徒,都是必然经过神通阶段的。反问之,是否正规佛法不讲神通?那为什么大教主释迦佛陀处处显神通?就是报化最后一刻也大显神通?哪一个狂徒妖人敢说释迦佛不是正规佛法?试想如果作为一个大成就者,什么证境现象都没有,这与不学佛的普通人有什么差别呢?

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诺布顶圣如来是显密圆通、妙谙五明的至高怙主,他的部分证量公开展显在《正法宝典》中一目了然,但是他明确的观点更让我们明白了修行的道理方向,三世多杰羌佛说:“佛陀不但在经中大量说神通,而且显神通,这是为报化二身上乘之境而说,佛也在经中说,不可执神通,这是为初基明心见性法身证悟护道开示,于法性真如之初基行人,若执于神通,则落入有为,而成外道,故知神通乃佛陀大菩萨无碍游戏,非为初器者把玩之品。至于我,早年也游历过神通,深知那是游戏三昧,不是究竟成果,时逢他人的福报因缘所显化的神通,我哪里有这本事啊!我不主张修神通,要的是修行,唯一修行才能达到目的,我的身上有的是惭愧,没有神通,只有修行,我为有缘善信们开示了《什么叫修行》,这才是佛法的殿堂,解脱的根本,法界大法之源头。”

国际佛教僧尼总会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早晚课外可以念其他经文吗

达真堪布:早晚课外可以念其他经文吗

达真堪布:早晚课外可以念其他经文吗 问:每天除了按照法本做早晚课,还可以念诵其他的经文吗?达真堪布答:我们经常说,要通过传承和上师的窍诀才能成就。我们所修的早晚课这些仪轨,都属于是传承、窍诀。如果在...

为情而堕妇鼻中虫

为情而堕妇鼻中虫

过去有一位优婆塞,持戒严谨,精进不懈。有一天,这位优婆塞生了重病,群医皆束手无策。眼见优婆塞已命若悬丝,他的妻子非常地悲恸,依依不舍地对优婆塞说:「我们夫妻多年,一向感情和睦,现在你被病苦折磨,命...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职场为人处事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职场为人处事

职场为人处事1.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想到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如果自己没错(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就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一下对方的感觉。2.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因为环境永远不会来适应你。即使这是一个非...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结语 第七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结语 第七章

结语(感言)第七章一、现代教育的危机游于艺,而不志于道(本末倒置);重物质,而忽略心灵(舍本逐末)。孔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一句话启发我们为学应先本而后末,由内而及外,这样才能体...

和男友刚分手,怎么挽回前男友的心让他回到自

和男友刚分手,怎么挽回前男友的心让他回到自

很多人情侣当初在一起的时候轰轰烈烈,但一走到分手的时候还是会痛苦不堪。爱情不是大白菜,一年四季都可以有。特别是女生女,总是比男生要脆弱一点,当被分手的一方想要挽回自己的爱情应该怎么做呢?一起来看看和...

达真堪布: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如何积福?

达真堪布: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如何积福?

达真堪布: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如何积福? 问:修行要积福,积福要供养,要布施,但是没有能力的情况下怎么做呢? 答:佛法里讲的布施、供养,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做。我们有条件,方便的情况下,可以做实物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