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100)莲花 供佛莲花得佛授记--学佛网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说清楚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生善道”的教言,即没有因果正见的人难免腐化恶趣,而有因果正见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在六千余名四众学生前强调:“凡听闻、读诵、受持此《百业经》的人,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果断的信心,谨慎遵守因果,并且精进修持、懊悔罪障,一定不会腐化。”故学生们对此经生起了极大信心。.....。

在翻译《百业经》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同生极乐! 愿增吉祥!

译 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100)莲花——供佛莲花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守护经堂的人,发明莲池中有一朵异常绚丽的莲花,他想:我把它给萨迦国王,肯定会获得很多的酬赏,靠这莲花有很好的经济来源,今后不会再贫穷了,便准备带着莲花去宫中。

如来正等觉具二聪明等无量功德,不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就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世尊观知守护经堂人有无上菩提的善根,便著衣讨饭去舍卫城化缘,他远远地看见世尊的三十二相,急速生起了很大的欢乐心,不由自立地把想给萨迦国王的莲花赡养了世尊,以世尊的加持力,莲花大如车轮,随世尊的行走安住而行走安住,守护经堂的人见此,更是增长信心,在世尊前发愿:以此善根,愿我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量的无明众生。世尊对他赞叹并授记:“善哉!善哉!善须眉,汝将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量的无明众生,号曰莲花上师如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没有主人的东西,带回家是不是犯戒?

海涛法师:没有主人的东西,带回家是不是犯戒?

海涛法师:没有主人的东西,带回家是不是犯戒? 问:有一次去爬山,在草堆里看到一棵小木瓜苗,心里想这是自然生的,就把它拔起来带回家种,现在疑惑这样是不是犯戒?请问该怎么办?答:这不算犯戒,因为自然生的...

笨手笨脚的我学跳广场舞,映照出了我执深重的凡夫相

笨手笨脚的我学跳广场舞,映照出了我执深重的凡夫相

深秋的晚上,天气稍微有些凉爽,但是对于肥胖的我来说,不冷不热,感觉挺舒服的。吃了晚饭,和往常一样,我和孩子一起去小区广场玩耍。小区很热闹,很多人在跳广场舞。看他们跳得那么起劲,我也很想跳会儿来锻炼身...

法云法师文集:人才为本

法云法师文集:人才为本

人才为本法云法师今天,一位新任主管的朋友前来寒舍小叙,谈起她对管理工作的高见,认为应从生产、行销,转为人力资源导向。我十分赞赏她的识见。因为先贤非常重视人的因素,诸子各家思想亦推重人才,如《尚书》:...

跟《金刚经》学心态。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

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主旨。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

1. 不强求。

《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

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

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

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

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我们之所以有欲望,是为了膨胀自我,是认为世间有很多东西是真实存在和可以得到的。

而真相却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如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瞬息即逝。

因此,对于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看淡,对遭遇的一切都应该坦然面对,不应该执着。

人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从自己的欲求出发,想得到文凭、学历,想得到亲情、友情、爱情,想得到财富、金钱、美人,想得到名誉、地位,想得到家庭、事业,想得到健康、长寿……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世间的一切有什么是永远的呢?

2. 肯奉献。

《金刚经》中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布施就是奉献。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我自己都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好奉献的。

其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片诚挚的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任何自己觉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奉献。

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奉献成为习惯,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

世界上懂得奉献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人们往往贪图别人给予自己的,这其实是最贫穷的想法。

一个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学、中学、大学,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给予,究竟又有几个人想到自己给予了别人多少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予别人一句善意的劝告,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帮助的,有时甚至是让人终生难忘的。

奉献贵在真心和无私,而不是为了沽名吊誉,或谋取钱财。

正如《聊斋志异》开宗明义第一篇《考城隍》上所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3. 能放下。

《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住”精神,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使人保持澄明心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

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现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悠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

更要命的是,人的这种“能力”不需要有事实依据,但凭想象就可以了。

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

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

古人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

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跟《金刚经》学心态。《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

男人冷战想离婚怎样挽回老公

男人冷战想离婚怎样挽回老公

有太多的人,因为对婚姻的误会和幻想,迈出第一步就误入歧途,最后迎来满身创伤的结局;或者继续坚守在那不幸的世界里,过着温开水般没有激情的生活。 婚姻亮起红灯,男人冷战想离婚怎样挽回老公?读懂老公的心1...

不要轻言“我善良”

不要轻言“我善良”

立秋当日,几个老友在百草园小聚,好久不见,见面难免倾诉一番相思之情。转眼一桌丰盛的晚宴就绪,大家眉开眼笑,举杯庆贺吉日相聚,边吃边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古论今。这时王部长开口语惊四座:“老古”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