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最初的沙弥

最初的沙弥

佛陀在王宫中暂住了几天,佛陀这次回宫,宫中没有美女,没有音乐,没有醇酒,只有一千多名比丘跟随着他。庄严堂皇的宫殿暂时成为僧房精舍。

佛陀知道初学道的比丘,在王宫中住久了,容易对淡泊的僧团生活,生起动摇的念头,过不了几天,佛陀就带大家住进离迦毘罗卫城不远的尼拘陀林里。

佛陀虽然住在尼拘陀林,但佛陀还是常常进宫托钵乞食或说法,幼年的罗侯罗常常毫无惧怕的样子,天真可爱而亲热的对佛陀说道:

「佛陀!我真高兴常常和你在一起!」

这句话说明,父子的天性并不是十多年不见面就可以被时间拉开,佛陀也为这句话深为所动似的说道:

「孩子!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常常在我身旁。」

就在佛陀说过这句话不久,罗侯罗就真的出家,永远跟随佛陀去了。

原因是还在深深恋爱着佛陀的耶输陀罗,自己无法亲近佛陀,常常逗着孩子罗侯罗去跟佛陀玩。她想以罗侯罗为缘,或能打动佛陀的心,对她增加一些情意。所以她常常给罗侯罗打扮得天真活泼的样子,穿著华丽的衣服,对他说道:

「你去跟你父亲要求遗产,他有我们都没有见过的宝贝!」

因此罗侯罗就常常跟着佛陀身后说:

「佛陀!请施给我您的遗产吧!」

这一天,佛陀正好乞食后回到尼拘陀林的时候,佛陀在前面走着,罗侯罗在后面追赶着,奇怪,就没有一个人阻止他,他老是跟在佛陀的后面叫着:「请施给我您的遗产吧!请施给我您的遗产吧!」

耶输陀罗妃眼看着唯一的爱子跟着佛陀走去的背影,深怕罗侯罗被叫去出家,急得不觉掉下眼泪!

真的,佛陀一回到林中,便将舍利弗叫来说道:

「舍利弗!年少的罗侯罗,老是向我要求我的遗产,我不喜欢给他不真实的幸福和财宝,我所希望给他的是无量宝,所以,舍利弗!就请你收他出家,让他做僧团中最初的沙弥!」

佛陀说后,就叫目犍连为罗侯罗剃头,并叫罗侯罗礼拜舍利弗为戒师,舍利弗为他授沙弥十戒,这就是僧团中有沙弥之始!

罗侯罗的出家,对耶输陀罗的打击太大,罗侯罗是她唯一的希望,她如自己的生命一般的爱他,丈夫远离她,现在孩子又遗弃她,这种悲哀,使她顿觉得日月无光,天旋地转,她怨恨佛陀的残忍,十多年来,她所以勉强过着单调无味的孤独生活,就是为了罗侯罗,现在从她手中把孩子夺走,她怪佛陀口口声声的讲说慈悲,怎么佛陀又忍心给她尝恩爱别离的苦毒!

当大家阅读到这里的时候,一定为耶输陀罗的悲切,深深的感动和同情,甚至也有人和耶输陀罗一样,以为佛陀的作为,似乎有些太过。不错,这就是我们大家所谓的人情!可是,真理与人情是背道而驰的,降伏人间的弱点──人情,才能与真理法性契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可以对唯物主义者示现神通吗?

达真堪布:可以对唯物主义者示现神通吗?

达真堪布:可以对唯物主义者示现神通吗? 问:假设我是修行成功有神通的人了,而另外的一个人是唯物主义者,不相信这些神通,如果我给他示现神通,比如我在墙上或者石头上按个手印,他的心状态不接受这个现象,他...

海涛法师:遇到感情问题应该念什么咒?

海涛法师:遇到感情问题应该念什么咒?

海涛法师:遇到感情问题应该念什么咒? 问:遇到感情问题应该念什么咒? 海涛法师:不是说哪一个咒语特别有用,而是你对哪一个咒语有信心,那个咒语就有力量,都可以。最主要是信心,当然如果你问我,佛教有一...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昙荣 (乱世高僧)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昙荣 (乱世高僧)

昙荣 (乱世高僧)寺院里聚集着一群人,有身穿袈裟的僧人,也有没有出家的俗人。人们静静地坐在那里,认真地听一位法师宣讲华严经。 法师叫灵裕,是南北朝和隋时的著名高僧,人称裕菩萨。在听说的人中,有一个刚...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号,但事实上,观自在也不一定是观世音菩萨,而是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就是观自在。

你观察自己自在吗?

你能自在,就能像观世音菩萨;你观照不自在,虽说每个人都能做观世音,但总是不自在。如何才能做个名副其实的“观自在”呢?

1、观事自在

好事、坏事,都能自在;大事、小事,都能自在;难事、易事,都能自在。

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尤其人事,无理的、冤屈的、难堪的,当遭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你都能自在吗?

假如你对任何事情都能举重若轻,迎刃而解,不逃避现实,凡事都能勇敢面对,处理时更能得心应手,那你就会自在了。

2、观人自在

好人、坏人,君子、小人,能人、愚人,善人、恶人,和一切人相遇,甚至相处的时候,你能自在吗?

所谓自在,也不是要你天天跟坏人打交道,和恶人混在一起;重要的是你能认识善恶,知道好坏。

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性不同,千奇百怪,你在芸芸众生中,都能与人为善,不受伤害,不就可以自在了吗?

3、观处自在

吾人住的地方有大小,华屋、斗室,大厦、陋巷。另外,有的地方是正人君子聚会之所,有一些是鸡鸣狗盗之辈杂处之地。你处身其中,都能自在吗?

“孟母三迁”,因为她怕儿子生活在文化不具备的地方,她觉得不自在。

平时我们看别人住观光饭店、湖滨小舍,你羡慕人家可以悠游自在,但是当你住上一两个月还自在吗?

佛 殿、神 庙、教 堂,你身处其中都能自在吗?饭馆、面摊、快餐店,你都能以同样的心情用餐吗?

假如你都能随遇而安,不计何处,都能不露厌恶之情,虽然你可以有另外的选择,但是一时的处境,你都能忍耐不计较,你就能自在了。

4、观声自在

这是个有音声的世界,大自然里充满虫鸣鸟叫,社会上到处人声鼎沸。

泼妇骂街,高人论道,你遇到这许多境界,听到这许多声音,都能自在吗?

隔壁邻居是机械工厂,对面住户不时传来收音机的高分贝,甚至有人在身边窃窃私语,你都能处之泰然吗?

如果能够在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谈笑谩骂,乃至一些诋毁讽刺、奉承赞美的声音中,都能不失去自在的心情,那你不就是观自在了吗?

5、观理自在

世间的道理,所谓天理、地理、人理、物理、事理、心理,每一个人都执著自我之理,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甚至有一些人,明明无理,他要强辩其理。

有钱有势的人,他们都认为自己有理;不管有理无理,你都能心平气和吗?

有理不在声大,道理也不在他人口边,道理在自己的心中。如果你处在纷乱嘈杂的说理当中,一样能安然自在,你就最有理了。

6、观心自在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心最喜欢管闲事了。

你荣华富贵,我心生羡慕,但又不能拥有,就感到很不自在;你聪明伶俐,总是受人赞美,而我不能,所以心生嫉妒,也非常不自在。

我们的心每天跟随世间不断地翻滚,起心动念;我们在得失、有无、是非、贫富之中,时而懊丧,时而快意,都非常地不自在。不能中奖,固然内心不自在;就是中了头奖,你能自在吗?

所以,光是一个“观自在”,就够我们一生学习的了。

本文摘自《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人生六种观自在,看看你做到了几种?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号,但事实上,观自在也不一定是观世音菩萨,而是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就是观自在。你观察自己自在吗?你能自在,就能像观世音菩萨;你观照不自在,虽说每个人都能做观世音,但总...

星云法师:人间万事都会过去

星云法师:人间万事都会过去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不只是时间会过去,世间任何东西都会“过去”,“现在”不过是暂时的停留,“未来”的还是未知数。 有人说“过去比现实美丽”,有人说“现在比过去进步”,所谓“白头宫女话...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飞脚踢乾隆皇帝的武状元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飞脚踢乾隆皇帝的武状元

飞脚踢乾隆皇帝的武状元清朝乾隆年间,滕县地出了一名武状元,他的名字叫满德坤。那时国家还怪太平,满德坤虽是武状元,有段时间,既没有挂帅领兵,也没有镇守一方。仅是把守宫门,也就是站岗值勤的低等差事。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