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的“神童”,善财孺子的小传与启示

在大众熟悉的菩萨中,大多半都是肃静华丽的形象,像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然而,有一位菩萨却有些不合凡响。虽然他的实际修行境界已经达到等觉菩萨的果位,但显现在世人面前的却始终是个可爱的孺子形象,他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著名的五十三参的主角——善财孺子。

善财孺子小传

据《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载,善财孺子为福城长者之子,于入胎及出生时,各种至宝自然涌现,故称之为善财。其后受文殊师利菩萨的教诲,遍游南方诸国。先至胜乐国参访德云比丘,受念佛三昧门。继之,历访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孺子、童女、夜天、天女、婆罗门、长者、医师、船师、国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听受各种窍门,终至普贤菩萨道场,证入无生法界。普贤菩萨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善财孺子的启示

善财孺子始终是以孺子的形象出现,孺子所代表的,就是一种不忘初心、积极乐观、好学长进的心态,具备了这种心态,哪怕客观年纪有所增长,心态上也能青春永驻。

根据《华严经》的描述,善财孺子在文殊菩萨座下获得根本智,也就是参学的基本。而后,文殊菩萨放他出去参学。

在参访的五十三位善常识傍边,包括了男女老少、在家削发、各行各业的代表。他们善恶兼备,有很极端的恶人,有外道修行人,也有在常人看来很不正当的行业。

然而,善财孺子在参学的过程中,看到的都是聪明和慈悲,没有看到一涓滴过失。参过每一位善常识之后,他都能有所收成,境界都邑有所提升。

五十三参放到今天,就是完整而丰富的社会。进修善财孺子,就是进修他善于参学的立场。会参学,日常生活遇境逢缘,都能看到值得自己进修和提升的地方。但假如不善用心,便很轻易看到各种过失,从而让自己生起烦恼。

其实,这是一种很理智的生活方法,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他人的各种过失上,不如把生活中的所有遭遇变得更有价值。所以,每小我每件事,都可以成为生活的一堂课。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所谓的参学。这样参,不论在哪里,都能够逐渐增长福慧的资粮,削减无谓的烦恼。

这样过生活,每个遭遇都是奉送,每一天都在赓续进步。就像一个永远勤奋好学的小同伙,不知不觉就走出了幸福的菩提大道。善财孺子恰是学佛人的代表,所以,学佛人可以永远年轻。

四岁的白叟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有一天出游,高高地乘坐在白象上,一群随从侍卫围绕在旁。半途,一位老态龙钟、白发苍苍的白叟从远处走近,波斯匿王怕惊吓到这位垂老的长者,于是叫身边的随从停下,让这位白叟慢慢地由前面走过来。

这位长者远远看到国王时,也稍作逗留;等看到这宏大的部队也停下时,才宁神地持续向前走。走到这群人的面前时,波斯匿王以很慈祥、轻柔的声音呼唤他说:“白叟家!看你白发苍苍,似乎年纪不小了吧!”

白叟仰头看国王,露出无邪如孺子般的笑容,伸出四根手指对他说:“我才四岁。”

国王困惑自己听错了,于是重复了一遍:”你四岁?”

白叟说:“对,我才四岁。因为我在四年前,所过的生活是很糊涂、很懵懂的,那不是人过的生活。后来我很幸运,得闻佛法、接收了佛陀的教导,现在我什么事都放得下,一心只想要若何布施,要尽我有生之年去付出。我现在才体会到付出是这么欢乐快乐的事,与人不计较是这么安闲的事!我体会到心无烦恼是如斯的轻安──这四年来,我过得很逍遥安闲,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所以,我今年四岁了。”

波斯匿王听了之后很欢乐,认同地说:“嗯!放得下、舍得付出,与人无争、与世无争,这切实其实是最逍遥的人生!我很爱慕你,虽然你闻佛法才四年,其实,你的人生已经很有价值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唯有认真接纳,才知道痛下针砭

佛教故事:唯有认真接纳,才知道痛下针砭

唯有认真接纳,才知道痛下针砭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住在大山里的禅师,一起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

星云大师:迷茫的人看过来!佛法教你最圆满的人生规划

星云大师:迷茫的人看过来!佛法教你最圆满的人生规划

星云大师“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劳苦。”唐伯虎的这句话说明人身难得,光阴短暂,苦乐无常。所以我们要把握有...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出家的因缘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出家的因缘

出家的因缘当我执笔要写下阿难陀尊者一生的事迹时,就自然的会记得文殊菩萨赞叹他的话:「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要算阿难陀尊者了...

《学佛群疑》10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学佛群疑》10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

说吉话祥:感恩

说吉话祥:感恩

感恩 Kata??utā「感恩的心可以促使心灵得到安宁。」吾人生存在这个世界,需要倚赖许多因缘、条件以及各方面的配搭支助才能圆成。当我们饥饿用餐时,要对农夫的辛劳耕 耘心存感谢;当我们行驶在公路上时...

一切的幸福都不是理所当然─疫情下我的观心念、正行为修行生活

一切的幸福都不是理所当然─疫情下我的观心念、正行为修行生活

五月中当政府宣布全国疫情进入三级警戒后,我便接到监狱来电通知因为疫情的关系,所有的教化课程将全部暂停,即使这阵子已降为二级,我们仍然无法进入监所授课。疫情突然加剧让我原本的工作受到冲击,但幸运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