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人物故事:妈祖是观音化身吗_妈祖默娘的故事

妈祖是观音化身吗?

妈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一千年以来,她受到我国沿海各省同胞普遍热烈虔诚的崇敬。

谛闲法师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注转引天后志云:天妃,莆田林氏女,父惟悫,行善乐施,礼大士求子,母梦大士与一药丸令吞,曰:汝家世敦善行,服此,当得慈济之贶,遂妊。诞时霞光射室,异香氤氲,十龄后,诵经礼佛不辍,后遂灵通变化。所云天妃就是妈祖。从以上谛闲法师的讲义所述,可以证明妈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并非虚传。我们为接引信仰妈祖的广大民众,导入正信的佛教,对于妈祖生平济物救人的伟大事迹,岂可不予宣扬,特根据妈祖传的资料,叙述妈祖生平的重要事迹如下:

妈祖默娘的故事

宋太祖建隆元年的三月廿三日,妈祖降生于福建省莆田县林惟悫家中,林惟悫妻王氏,梦见观音菩萨与一药丸令吞而受孕,当妈祖诞生时,福建莆田县城廓西南壶公山峰上空,忽然射出一道霞光,好像千万瓦的电光似的,在壶公山的峰顶上闪烁,直向林惟悫的屋院中射来,这时林惟悫正靠在院中的窗棂坐著,忽见一道奇异的彩光,照亮了整个客厅,空气中充满了芬芳的异香,观音菩萨从彩光中出现了,林惟悫急忙跪在地上,连连对著那道彩光的方向膜拜,观音菩萨慈祥的对林惟悫说:你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这女儿比男孩还尊贵,这是菩萨的好意,你要好好的把她教养长大,行菩萨道。直到观音菩萨随著彩光的消失而隐去,林惟悫才站起来,忽然产婆跑来,行了个礼,笑著说:老爷!恭喜您,太太生了个千金,又白又胖,可是她就是不哭!产婆走近林惟悫的跟前继续说:这女孩一定是个贵命,刚生下来,她就睁开了眼睛,她不像其他的孩子,她不哭,我打了几下,她还是不哭,她长大后一定是个有福之人!林惟悫说:她生下来就不哭吗?那么就题她的名字叫做默娘吧!从此妈祖自幼的名字就叫默娘,因为她是林惟悫第六个女儿,所以人家也都称她六姑娘。

光阴像流水般的过去,转瞬默娘已经八岁了。八岁的默娘很懂事,她每天晨晚,不让母亲动手,就把供奉佛菩萨的香烛及供品都摆好,点燃了香,去叫母亲一同来礼佛诵经,她母亲很快乐的赞美她说:阿默真是好孩子,八岁的小孩,比十几岁的姐姐还懂事的多哩!

林惟悫家中养了一只鹦鹉。有一天,默娘走进鸟笼,笼中的鹦鹉正在啄食,她看到那只有美丽羽毛的小鸟,能歌善舞,她想到了一个被囚禁的人,心中很难受的自语道:要是把一个能跑能跳的人关起来,那是多么的难受呢!小鸟也是有智慧的,它也能通人性,人不愿意被关起来,小鸟又怎么愿意被囚起来呢?她望望姊姊,又望望笼中的小鹦鹉,抖一抖肩膀说:姊姊!我要把它放了。姊姊急忙阻止说:六妹!你决不能放了它,爸爸是不允许的。可是姊姊的话还没有说完,默娘就把鸟笼打开,让小鹦鹉自由自在的飞走了。

当林惟悫发觉小鸟不见而愤怒时,默娘很有礼貌的对她爸爸说:爸爸!请你老人家宽恕我,鹦鹉是我放走的。林惟悫很生气的说:是你,你这个八岁的孩子,竟这样顽皮!默娘理直气壮的说:我想鸟与人类一样,喜欢自由的,任何一只鸟都不应当关起来呀!林惟悫不禁怒声斥责道:鸟是鸟,人是人,鸟与人怎能相比,我把鸟关在笼中,给它喝,给它吃,不是很好吗?默娘还是不服气的说:爸爸!我把你关在小房子里,给你喝,给你吃,你愿意吗?林惟悫再也无言以对,只得说:丫头!这件事情我不打你,给我把早上教你的礼运大同篇背诵起来,如果背错一个字,打你十下手心。默娘很从容的琅琅背诵,一字不错,林惟悫顿时收敛了怒气,面上露出愉快的笑容。

年龄随著光阴的消逝而增长,默娘已经十四岁了。菩萨化身的默娘,与凡人是不同的,她十四岁的智慧,远超过几十岁的凡人,她由爱护小动物而转移到爱护人类,她看到一个讨饭的乞丐,她看到一个站在路旁哭喊父母的孩子,甚至看到一只拖著载重车子的牛马时,都会使她心上发生同情而难过。有一天,她与五姊一同外出散步,经过一条十字的巷口,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忽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又脏又皱的老乞丐,瞧了瞧默娘说:你是行善的小姑娘,给我点银子吧,我老母亲快病死了。默娘问:你要多少银子呢?老乞丐说:愈多愈好,我需要很多。默娘把左手腕上的银镯拿下来,递给乞丐,问:这些够不够?乞丐接了银镯,摇摇头说:不够,不够,还差得很多。默娘又把右手腕上银镯也拿下来,递给乞丐,再问:加上这个够了吗?乞丐还是摇摇头说:不够,不够,我的老母亲病很重,需要的银子很多。在旁的张大嫂看到乞丐老是不够,觉得很生气,愤愤不平的阻止默娘说:这老东西一定是个骗子,六姑娘,你不要受老东西的骗,太太知道你把银镯都给这乞丐,一定会痛打你的,快把银镯要回来吧!可是默娘反责张大嫂说:眼见穷人害病不救,太忍心了。默娘见老乞丐还是不够,急得摸摸耳朵,耳环没有带。于是她伏著五姊的耳边说:五姊!你的手镯借给我好吗?五姊怒责默娘:胡说!默娘再向五姊恳求说:好姊姊!你把两个手镯借给我,回家后我一定想法加倍还给你四个手镯。五姊听了心动,就把两支手镯取下给默娘,默娘把姊姊的银镯转递给乞丐,问道:再给你二支银镯,可以医好你老母亲的病了吧?老乞丐接了默娘的银镯,笑著说:小姑娘,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给的银子差不多了。老乞丐从地上站起来,拿了木杖慢慢走著说:这真是个佛根没有退的孩子。哪知老乞丐走了不远,忽然隐没不见了,大家才知道那个老乞丐是佛陀化身下凡来试验妈祖道心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世俗凡夫的想法。默娘已由小姑娘而慢慢的变成大姑娘了,她有一个鹅蛋型的面庞,头上披著一片乌黑的秀发,两弯柳叶似的眉毛,未经人工的修饰,却非常的清秀,明亮的双眸,闪闪发出仁慈而富有智慧的光辉,真是人间的活观音呀!这时莆田县城中王员外的公子,年少英俊,博学多才,还有张相公的少爷,年青好学,能诗能文,在莆田县的一般人心目中,这两家任何一家的公子,如与默娘婚配,那真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所以王张二家都托人到林惟悫家说亲,林惟悫夫妇也觉得女儿年龄大起来,应该替她解决婚事了。于是把默娘喊到内房,林太太挽住默娘说:孩子,我的乖孩子,你的年龄大起来了,不能老是守在爸妈身边,我们要替你完成终身大事,才算尽了父母的责任,我们城中王员外张相公二家,都是有地位的做官人家,他们的公子都是有为的好青年,现在他们都很诚心的托人来求婚,孩子,你究竟中意哪一家的公子呢?默娘低著头说:我都不愿意,我不要嫁人。林惟悫也向女儿劝说:孩子,你不要为难爸妈了,一个女孩子,一生不嫁人,那算什么道理?默娘不答,只是伏著身子呜呜咽咽的痛哭,林惟悫夫妇没法,只得让默娘守身不嫁了。

有一年,莆田县发生了瘟疫,染上疫病的人,不到数小时就死亡,每天都要死去数十人,默娘的妈妈,也就在这年染了瘟疫去世。在医药不发达的当时,民间流行了瘟疫,以赶鬼欺骗愚民的巫婆,就乘机而起。有一个巫婆,站在城隍庙的木台上,疯狂似的乱跳乱叫,高声大喊:谁要喝了我的神水,就可不染瘟疫呀!默娘上前一看,哪是什么神水,原来是一桶污水,默娘走上木台,指著巫婆说:你这骗人的东西,你说这污水能治病,你先喝一口,你这欺人的巫婆,快给我滚下去!巫婆就这样被吓跑了。默娘在台上对著一群民众说:我们县城里的人,都吃这井中的水,井水这样污秽,怎得不生瘟疫呢?我提议大家把井底的污泥掏出来,井水变清,就不会有瘟疫了。可是台下无人应和,默娘说:你们不愿下井底去,我就下去。并喊女仆苏珊说:你来绞辘辘,我下井底去。默娘的姊姊五娘跑过来,拉住默娘说:六妹,六妹,你不能下去,下面的水太臭。女仆苏珊也劝阻说:六姑娘,你不能下去的,万一出了差错怎么办?默娘对她们说:你们不要管,我不下去,怎能拯救许多受著瘟疫威胁的人群呢?默娘握住辘辘的绳子,蹲到一支空木桶里去,苏珊见默娘已经蹲在木桶里,只得把辘辘的绳子慢慢的往井中放。一会儿,默娘在井底,叫苏珊:好了,提吧!苏珊绞了十几桶污水后,井底黑色的污泥就露了出来。默娘在井底,寻找发毒的物品,果然有十多只死老鼠在井底腐烂了。默娘把十多只死烂的老鼠统统掘在桶中,带著淤泥,她回升到井口。你们看!默娘满身污泥,她严肃的对著围观的人说:这么多的死老鼠在井底腐烂,井水怎会没有毒呢?从此以后,井水变清,地方上再也没有瘟疫,默娘不仅破除了巫婆的迷信,并且解除了人们受瘟疫的威胁,她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活菩萨。

莆田县的民众,大多是捕鱼为业的渔民,默娘的父亲林惟悫,当时担任维持海上治安的巡官,负责防止海盗,保护渔民的安全,所以当渔民们出海捕鱼时,林惟悫一定要率领巡船在海上巡逻的。秋天的九月,正是捕鱼的季节,渔民们都要出海捕鱼,请求林巡官率领巡船保护,默娘听说渔民们要出海捕鱼,向外面正南方的山尖上看了看,向林惟悫说:爸!今天有台风,不能出海捕鱼。林惟悫走下台阶,向渔民们恳切的说:今天确实要刮台风,南山头上不是起了卷云吗!万一大家有了不幸,我怎么对得起你们呢?可是渔民们为生活所迫,无论如何不听劝告,一定要下海捕鱼,林惟悫受了渔民们的包围,只好点头答应。默娘再向林惟悫劝告说:爸!今天一定有台风,去不得的。林惟悫说:他们都乐意下海,我吃国家的饭,受国家禄,职责所在,我怎能不以性命保护他们呢?默娘知道父亲的脾气,再也不便劝解了。当林惟悫率领渔民们出发时,默娘嘱咐渔民们说:倘若今天的天气有了变化,你们为海浪迷失了方向时,请你们观看火光,哪里有火光,你们就往哪里去!

他们都下海去了,莆田县城走了三百多渔民,空虚了很多。真的,当渔民们出海捕鱼不到五小时,台风来了,狂暴的风雨,袭击著莆田县城,雨注像一块整体,像天一样大的掉下来,灰蒙蒙的颜色,看不到边,看不到岸,浪涛中的渔船,像失去了生命的死雀子,被浪涛激荡著,被风雨打击著,一下高,一下低,好像跌入深渊似的失去了驾驶力,渔民们狂喊起来,他们呼救的声音,和著狂风的声音,暴雨的声音浪涛的声音,是多么的凄惨啊!这时默娘从房中奔到院中,喊著女仆:苏珊呀!快把后房燃起大火来呀!他们一定迷失了方向。苏珊说:六姑娘,我们怎能烧自己的房子呢!默娘说:我们不烧自己的房子,谁烧自己的房子呢?我们要拯救数百迷失了方向的渔民,只有牺牲自己的房屋,若不点燃房屋起火,他们不知道往何处去呀!苏珊还是不肯照著做,默娘只得自己动手,她跑到后院,用一堆干柴,把火头升起来了,在雨水中冒著浓烈的黑烟,在狂风中火头摇摆著伸向了天际,火势狂烈,火声呼呼响叫起来。默娘命苏珊把邻居的妇孺们叫出屋外,自己直向海岸奔跑。默娘奔到海边,跌倒了六次,她全身污泥,身上的衣服全湿,她喘吁著。这时狂风暴雨黑暗中的渔船,幸而看到了火光,获得了一线的光明,大家喊著说:那边有火光,是六姑娘给我们点燃的,火光处就是岸,我们向火光处驶,向火光处游。大家在苦难中,获得了光明,生命有了希望。突然间,有一支断了缆的渔船,被海浪冲到岸上,冲到默娘站立的近处,默娘跃入那条破船中,给海浪卷走。数百渔民循著火光都到了岸,获得了生命,可是他们再也看不到拯救他们生命的默娘。忽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红光,观音菩萨在红光中,携著默娘向西方的天空中冉冉上升。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楞严咒》原文

《楞严咒》原文

南无萨怛他 苏伽多耶 阿罗诃帝 三藐三菩陀写 南无萨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钐 南无萨婆 勃陀勃地 萨跢鞞弊 南无萨多南 三藐三菩陀 俱知喃 娑舍罗、婆迦 僧伽喃 南无卢鸡、阿罗汉、跢喃 南无苏卢多、波...

阿'秋FW这些简短朴素的甘露妙语,就像一颗颗珠玉,句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像人生路上的明灯,足以燃亮您和您身边人的生命。不管您是不是信仰佛教,希望这些甘露妙语成为您生命中的良友,能对您的生命有所帮助和启发。

1、一个人能够在现世中遇到一位证得究竟智慧的上师,依止他,经由他的指导而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与菩提心,并通过亲近上师身语意而涌现对实修实证的渴慕,进而全身心地摈弃今生,把自己投入到实证的行为中去,才是真正的暇满难得之人生。你们观察一下苦难的六道,相对于多如尘埃般的堕落恶道的众生,能够再次做人的有多少?做人后能够学习佛法的有多少?学佛的人中能获得上师摄授修行的有多少?修行的人中切切实实实修实证的有多少?通过实修实证获得解脱的又有多少?

 2、一个真正追求解脱的人,若欲不忘失动机而又能精进修行,并从现世中获取利益,则倾刻不要忘失出离心的要义:轮回的苦、空、无常。人总是在为追求快乐而努力生存,而你可否认真思维过自己所追求的任何一件大或小的事物能否恒久不变,永远把握?痛苦多来自于自己不曾仔细观察并思维一切事物的无常本性。由于无常的诸多变化,苦便产生,更产生了由苦所生的更多痛苦。

3、死亡并非象你臆想的那样缓慢而充满规律,它所出现的方式、因缘及时间永远是无法确定的,由于死期的不定,你又怎能保证明年、明天或下一刻自己不是在恶道中辗转呻吟?所以死亡不会等待谁浪费了大量时间,还能轻松充分地做好迎接它的准备后,珊珊来迟。故当你看到死亡的迅猛与怖畏后,要放下对世间的追逐与执著,努力修行以图改变命运啊!

4、由六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有谁能够避免生、老、病、死的规律?有谁可以远离求而不得、怨憎相会、与爱别离的痛苦?又有谁可以遭受到这一切后,仍然觉得生命不是危脆和难以决定的?故当你观察到一切众生的寿命无常后,要放下对世法的追逐与执著,它对我们毫无意义啊!

  5、万物有出现必有毁败,有积聚必有失尽,一切诸法没有恒常而又坚固的,所以你在活着时要时常思维三恶道的痛苦。我们一旦失去今生,就马上要为活着时的贪嗔痴付出代价,想想再次获得人身的艰难,又何必追逐于世间的种种执著,要在还能改变下堕命运时把握机会啊!——努力修行,不被轮回所选择!

 6、众生的生命如此无常,贤圣的存在与消失亦同样无常。曾经有多少师佛和不可思议的智者已获四大自在,神通变异的能力,能在天空如同鸟儿一般自由飞翔,在水中犹如鱼儿往来悠游。即便当初他们曾将世界自在地尽握掌中,现在能留给世人的仍然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因此当你体会到上师在轮回中所显现的无常本性后,要放下对世法的追逐与执著,并以实修实证的行为好好珍惜与明师相遇的每个刹那啊!

 7、总之,追求现世的安乐,忘记此后的道路,则乐一时而苦永世。追求出离轮回,现世辛苦无比,则苦一时而乐永世,这样的苦乐,望谛听者闻而思惟,摈弃今生!

 8、其实外在的轮回是内在烦恼的显现,故而出离轮回的意思是说,出离于我们对妄想的执着。执着产生了无常和苦,这就是你需要去得见清净本性的原因!而摈弃今生的实际做为,就是建立一个明智正确的缘起,那么就从破除修行者最大的妄念执着--区分宗派、师门、党类的概念开始,创立自己粉碎一切分别执着、具足大出离的因缘。

 9、具备大慈大悲,拔除一切众生轮回、烦恼及给予他们以解脱成佛的目的与动机,是你自己拔除轮回、烦恼并且解脱成佛的关键要诀。因为在所有修持所获得的功德之中,身、语的功德并非最大,且由于分别妄念的作用,由之产生的功德也是无常的。所以真正的善良绝不能掺杂世法八风的目的,不能为了世法八风的利益而去建立功德,这样的功德也是不足以令人解脱的。想要建立不是无常并且清净恒久地为自己所把握的功德,除非是内心深处生起了真正的慈悲心与菩提心。

 10、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一不是由菩提心的摄持而获成就的。以此发心的殊胜,努力兑现让众生成佛的誓言并实践上师恩赐的教授,以维护菩提心的善根。在相续中不间断的行持,以至于逐渐破除了修行与不修行时的界限,于日常生活、任何功用中不断修行,形成三昧的力量。然后终有一日,得见并安住于本性之中,这便是正行的殊胜。

11、就所建立的功德而言,无论做任何大或小的好事,若心中只有自己,仅能获得相应的一份功德;若心中有十个人,则所获功德会自然增长至十倍;若心中有千万亿人,所获功德则是百千万亿倍。可想而知,当把功德发心回向于无量众生时,内在产生的功德,即便是佛菩萨也难以描述和称量了的。

 12、发心、正行与回向时,都应有世俗菩提心摄持的部分及胜义菩提心摄持的部分。由前者而引发自己与一切众生成就化身与报身的功德,由后者成就证悟法身的境界。这样的话,由于从始至终都有菩提心所摄持故,建立了修道的发心殊胜、正行殊胜与回向殊胜。这三种殊胜的直接利益便是将自己所做的一切功德,最大程度地利益了师、佛、众生及自身的解脱成佛,否则,它们会成为有漏的人天福报,沦为无常的牺牲品。 
       
 13、在远离慈悲心的修持中,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他人过失的习气;其次,由于经常观照到他人的不好而滋养对于自我的骄傲我慢;然后,又由于修行者内心充满对于自我的执着而越修行越难以与法相应,并滋生许多烦恼与贪嗔痴了。修行的目的,即修好自己的内心并引发正确的行为以致于解脱,而当你流于越修越烦恼的弊端时,就要切切警醒自己是否远离或尚未生起真正的慈悲心,并且要清楚地明白自己又为何不能解脱了。

   14、假如你是一个充满慈悲的人,势必会破除自己对一切好与坏,是与非的概念的执著。因为当你遭遇到逆境与不幸时,出于慈悲你会欣然利用这种痛苦而发愿说"我今受此苦,众生不复受",并以代受众生的痛苦而为美事。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绝不会只追求生命中好的层面而拒绝不好的层面。当你在相续中不断修习"自己的一切好供养众生,众生的一切坏愿自己代受"的自他相换时,将会净除自己无始劫来无量的业力障碍。这样做的话,即便此生不能究竟解脱,来生也会成为一个有智慧并具备救度众生能力的人。一切好与不好都将成为自己对众生产生更大更强烈的慈悲的泉源,而慈悲心会自然消除你对于自我的执著,这样,你距离得见清净本性的机会,还会远吗?

 15、发心和证果的刹那,可以获得相同的功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是因为生起了清净的菩提心,并由这种让一切众生成佛的愿力,使得自己生起广大精进的勇猛之心。以观见无常而无畏于修行的劳顿辛苦,以相续的悲心而断除我执与法执,终于以圆满证悟本性而救度了无量众生。故而你们要爱护一切父母众生胜过于爱护自己,千万不要做任何伤害众生利益的事情。

句句震撼人心---阿'秋FW开示

阿'秋FW这些简短朴素的甘露妙语,就像一颗颗珠玉,句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像人生路上的明灯,足以燃亮您和您身边人的生命。不管您是不是信仰佛教,希望这些甘露妙语成为您生命中的良友,能对您的生命有所帮助...

佛教故事:少林故事:一苇渡江

佛教故事:少林故事:一苇渡江

一苇渡江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是天竺国佛教禅宗第27代祖师般若多罗的嫡传弟子。有一天,达摩问师傅般若多罗大师:我得法以后,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传法?般若多罗回答说:去震旦(中国)。达摩遵照师傅嘱托,...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公开地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公开地爱

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觉得身心十分通畅,于是问禅师:禅师!您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呢?佛印禅师说:你的坐姿很庄严,俨然一尊佛啊!苏东坡听了禅师的话后,十分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七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七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七阿弥陀经讲记(七)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金轮王的金轮有多大,金轮的轴心有四十里,这里所说的池中莲花大如车轮,不是世间上的车轮,是跟金转轮王的金轮那么大,有一由旬。小的由旬四十里...

索达吉堪布:笃信佛教时苦难一个接着一个,退失信心后反而没

索达吉堪布:笃信佛教时苦难一个接着一个,退失信心后反而没

索达吉堪布:笃信佛教时苦难一个接着一个,退失信心后反而没 问:我有一个朋友,他的佛缘很深,他也一度笃信佛教。然而在现实中,苦难一个接着一个,把他打击得差点崩溃。后来他对佛法信心没那么强了,反而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