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车匿的故事

车匿的故事

要在禅修的过程中,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

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小时候有一位玩伴,名字叫做车匿,或叫做阐陀。

当悉达多太子出家离开王宫时,由车匿一人驾车送行。等到太子成佛后,车匿也来出家修行。

但是车匿跟所有的比丘们都相处得不好,因为他认为自己很早就伴随佛陀,交情比别人深,因而生起了傲慢的心理。他对佛陀的上首二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特别看不顺眼。

佛陀劝了车匿几次,仍然改不了他的傲慢与瞋恚。

佛陀入灭后,比丘们依照佛陀临终前的指示,对车匿施行梵罚。梵罚就是大家都不跟他说话。

车匿只好自己在鹿野苑附近精进修行,但是证不了果。这时他的傲慢与瞋怒开始降温,想起了阿难尊者,便去找阿难指点,他问道:

阿难尊者!身心一切都是无常和无我的。那么,做了善恶业后,是谁承受果报呢?还是没有人承受果报呢?

看到车匿的傲慢与瞋恚已冷却下来,阿难尊者知道他已是接受佛法的好根器了,便向他解说甚深的缘起的道理:

一个固定不变的我,在身心的连续变化中并不存在,由于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在承担果报,所以不落入常见。另一方面,在身心的连续变化中,有一后续的身心存在着,这个后续出现的身心承受着果报,所以不落入断见。

经由阿难的指点,车匿以强大的觉性看清身心现象的缘起过程,灭除了常见和断见,处在中道而证得了圣者的果位。

所以,大家要好好守护自己的心,不要给傲慢、瞋恚或无明所占据,阻碍了修行的正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

拜忏佛像有什么感应

拜忏佛像有什么感应

  拜忏能够让我们的业障和罪孽得到消减,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也能够为我们破除一切的烦恼,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得心应手,而且通过拜忏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福报和功德,使我们在遭遇任何厄运和劫祸时都能...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蜜蜂不会错过花期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蜜蜂不会错过花期

蜜蜂不会错过花期信用是做人的资本。失去信用,也就失去了为人的尊严。信用不可轻易用承诺来代替。听信承诺,不留下依据,即使一时相处得很好的朋友或亲戚也有翻脸的时候。所以,信用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不是单一的,...

实在不行,就把自己关起来,别让自己吃饭!

实在不行,就把自己关起来,别让自己吃饭!

我们现在学修的这些法,都是今生解脱、即身成佛的方法,也许都是见解脱,也许都是闻解脱。但是在你身上,这些功德怎么都消失了呢?为什么没有今生解脱?为什么没有即身成佛?为什么没有见解脱?为什么没有闻解脱?...

索达吉堪布:佛法不离世间觉,该怎么解决素食过程中的一些冲突和矛盾

索达吉堪布:佛法不离世间觉,该怎么解决素食过程中的一些冲突和矛盾

索达吉堪布:佛法不离世间觉,该怎么解决素食过程中的一些冲突和矛盾 问:我们那个放生群都发愿吃素,但“佛法不离世间觉”,有时我们也会坐到荤桌上,请问该怎么解决类似的冲突和矛盾?索达吉堪布答:平时能吃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金罗汉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金罗汉

从前有一个山民,以采樵为生,日夜辛苦劳作,仍改变不了穷困的生活。他在佛前不知烧了多少炷高香,祈求大运降临,脱出苦海。真是佛祖慈悲,一天他在山坳里竟然挖出了一个一百多斤的金罗汉!转眼间,他荣华富贵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