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7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4)

此时的玄奘也非常奇怪,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的回答有什么不妥,也不便去问戒贤法师为何要痛哭,只是十分平静的坐在那里,静观其变。戒贤法师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坐在一旁的亲侄子觉贤法师给大家讲一下发生在三年前的那段痛苦往事。

觉贤法师也是那烂陀寺中一位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著称的高僧,请他来讲这段往事有三个好处:

第一,戒贤法师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当时已经106岁),刚刚又沉浸在背痛之中,担心自己一边流眼泪一边喘气讲不好故事;

第二,由别人来讲自己的故事可以增加可信度;

第三,觉贤法师口才好,更能生动再现当时的场景,打动众人。

觉贤点点头,又叹了口气,垂泪给众人讲述了一段三年前的往事:

原来,戒贤法师一直患有痛风病,每次发作,都会手脚抽筋,关节像火烧刀割一样疼痛,服药缓解一阵后又会发作,足足折磨了他二十几年。三年前,痛风病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戒贤法师觉得再这样痛苦的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就打算用绝食来了结生命。就在绝食的某一天夜里,戒贤法师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三位神仙,一位黄金色,一位琉璃色,一位银白色,其中一个神仙就问戒贤法师:

汝欲弃此身耶?经云,说身有苦,不说厌离于身。汝过去曾作国王,多恼众生,故招此报。

就是问戒贤法师:你打算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生命吗?佛经上讲,人生是由苦难组成的,但是佛经上并没有讲,因为人生苦难就可以用自杀来逃避。因为你前世是一个国王,给众生带来了许多烦恼苦难,这才招来今生的报应啊!然后,这位神仙又劝戒贤法师,应该好好反省过去的罪孽,真诚的忏悔和改过,才能减轻痛苦。只要一边忍受痛苦,一边宣扬佛法,身上的痛苦自然而然就会消除;如果仅仅只是想以自杀来了解,那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苦难还会继续传到来世中去。

戒贤法师听完后,连忙参拜这三位神仙。金色神仙指着琉璃色神仙对戒贤法师说,你认识他吗,这就是观自在菩萨;又指着那位银白色的神仙说,这是慈氏菩萨,也就是弥勒菩萨。由于戒贤法师所精研的《瑜伽师地论》正是由弥勒菩萨所口授,所以他当即跪倒在慈氏菩萨面前,表示来世想投胎到他身边。慈氏菩萨回答,只要你广传正法,来世就能生在我身边。

黄金色仙人又道,我是文殊菩萨,我们见你准备白白放弃自己的生命,而不打算忍受痛苦,用有限的生命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所以才来劝你;你应该听从我们的劝告,好好把《瑜伽师地论》这部经书发扬光大,你身上的病痛就会慢慢好转。最后,文殊菩萨又告诉戒贤法师,说支那国会有一个僧人打算前来印度跟从你学习佛法,你一定要等他前来。

从这以后,戒贤法师听从三位菩萨的教诲,一边忍受痛苦弘扬佛法,一边等待着支那国僧人的到来,慢慢的,他身上的病痛确实减轻了不少。

这是戒贤法师第一次公开讲述这段故事,这种跨越时空的宿命因缘一旦得到实现,当然会让所有人惊叹不已,也让戒贤法师感慨不已,这才有了那场不顾形象的嚎啕大哭。

戒贤法师的梦原本跟玄奘没有关系,但是当他听到菩萨在梦中居然提到了自己将要前来印度求法学习之事,自然是又意外又激动,再次礼拜戒贤法师,并表示:

若如所说,玄奘当尽力听习,愿尊慈悲摄受教诲。

戒贤法师非常高兴的答应了玄奘的请求,不过他还是有点不放心,又问玄奘在路上走了几年,玄奘回答说三年。如此一来,三年前的梦境全部应验,戒贤法师愈加高兴,当即安排玄奘在那烂陀寺入住。

那烂陀寺座落在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处,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鼎盛时曾有上万僧人学者云集于此研习佛法,盛况空前。那烂陀在梵文里的意思是施无厌,即永远不知疲倦的施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拉珍文集] 关于《“四明行、四暗行”考验弟子,不是圣者,即是邪师》的补充

[拉珍文集] 关于《“四明行、四暗行”考验弟子,不是圣者,即是邪师》的补充

关于《“四明行、四暗行”考验弟子,不是圣者,即是邪师》的补充拉珍《“四明行、四暗行”考验弟子,不是圣者,即是邪师》发表后,有行人提出:“‘密宗根本十四戒’、‘上师五十法颂’二部法中所定之师,也是以您...

星云大师:讲《金刚经》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下)

星云大师:讲《金刚经》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下)

金刚经第11品下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下)白话文三、深解经义解脱生死拥有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璎珞,人的心也未必能知足常乐。《正法念处经.观天品》卷三十四:宝物归无常,善法增智慧;世间物破坏,善法...

宽运法师:以清净心布施,自得无量福

宽运法师:以清净心布施,自得无量福

佛教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怎么样的行善啊?这实在是一个大学问。《金刚经》里有这么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样一个心来修,那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就好...

学佛修行中为什么总发生阶段性懈怠?

学佛修行中为什么总发生阶段性懈怠?

学佛多年,和大多数的佛弟子一样,阶段性的懈怠时有发生,为此我颇感无奈和烦恼,翻来覆去地找原因,总以为是自己缺乏意志力的缘故。后来终于明白,导致懈怠、不精进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真正明了生命无常的本质,...

毁灭孩子心性的四把“刀”,你拿过几把?

毁灭孩子心性的四把“刀”,你拿过几把?

在我们繁忙的生活中,育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每个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施教的过程中却忽略了诸多看似不起眼却隐患无穷的问题!前两天在同学开的养生店里遇到了这样的一家三口。姥姥、妈妈带着...

法云法师文集:镜的启示

法云法师文集:镜的启示

镜的启示法云法师这次赴新加坡参访讲学,获益匪浅。特别是与老友重逢,真让我体会了古人之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向以精明豪迈著称的老友,却在短短一年之后,不仅火爆脾气消失无踪,更于言谈举止自然流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