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神尼莲华色女

佛陀时代,印度德叉尸罗城有一位美女,名叫莲华色,她生有倾城倾国之姿,沈鱼落雁之容,嫁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夫婿,颇得世人羡慕。

不久,莲华色怀孕后,与夫婿搬回娘家待产。谁知,丈夫竟与寡居多年的母亲暗通款曲。莲华色女无法忍受与母共事一夫,生下女儿之后,便独自离家出走,远赴他乡。流浪异地的莲华色感到前程茫茫,进退两难。在波罗奈城,她结识了一位富商,对她百般追求,呵护体贴,终于打动她的心,重新燃起对生命与感情的希望。

莲华色女与第二任夫婿度过一段甜蜜快乐的日子。时光荏苒,转眼之间,过了十余年,她逐渐忘却痛苦的回忆,丈夫的事业发展迅速,经常在外经商未归,她也能安之若素,扮演勤俭持家的贤内助,令丈夫无后顾之忧。有一天,久别的丈夫返家,神情赧然,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在外地娶了一个小妾,怕夫人生气,不敢带回。莲华色先是一怔,顿感委屈愤怒;继而想到,丈夫终年辛劳养家,自己不该肚量狭小,因而就容忍接纳了,鼓励丈夫将小妾带回家中安住,给予妥善安排。

莲华色女初见这位少女时,心里真是欢喜,她们容颜身材酷似,相谈融洽。当问及女孩的身世时,莲华色女犹如晴天霹雳,闷绝倒地。原来此一少女竟是她与前夫所生的女儿。她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慨叹造化弄人:先是与母共夫,今又与女共夫。她发狂似的离开了丈夫和女儿,从此成为一名自暴自弃,玩弄感情的妓女。

莲华色女的美貌远近驰名。一日,她受到恶人的怂恿,企图引诱目犍连尊者,以破坏佛弟子的名誉。目犍连尊者完全不为莲华色女的媚态所动,反而呵斥道:“可怜的女人啊!出卖自己的灵肉,难道忘了礼义廉耻吗?”

莲华色女大惊,过去她一直认为全天下的男人都是好色之徒,今天她遇到一位不为女色所惑,正直达理的尊者,忽然觉得惭愧无比,无地自容。莲华色女声泪俱下,幽幽地说:“我想向善,但是世间令人太灰心。我知道自己罪业深重,无药可救!”

目犍连尊者安慰她道:“懂得忏悔改过者,人生必定有希望。佛陀是大医王,能够治愈众生的心,你可以归投到佛陀座下,清净修道。”万念俱灰的莲华色,听到目犍连尊者的指引,内心燃起一道曙光,想不到像自己这样一个了无希望的女子,也能追随佛陀出家。她决定即刻起程,拜见佛陀。

当莲华色女行至河边稍作休息时,她见到河中自己美丽脸孔的倒影,十分爱怜,不自觉地退了道心,犹豫了起来。神通广大的佛陀,遥知莲华色女的心念,变现成一位千娇百媚,气质高雅的贵妇来到河边,表示欲往佛所,恰巧路经此地。莲华色女见了,心生好感,相约作伴同行。午后,此女忽然得了急病,顷刻之间就花容失色,颜貌憔悴。到了晚上,贵妇人竟然病死了,她的尸体快速腐烂发臭。莲华色女感到非常惊骇,生命与肉体竟是如此脆弱,无常随时会来到,自己还留恋什么呢?这时,佛陀现身了,“莲华色!妳是一个聪明的女子,从前的逆境挫折,正是妳修道的逆增上缘。繁华落尽,今后妳必定能真心修道。”

出家后的莲华色比丘尼,不久就证得圣果,在比丘尼中以“神通第一”著称。她严守清规,不犯律仪,果敢正义,济贫扶弱,得到大众的敬爱拥戴。

世人若悟此身之根本,如我识透你身之不净,

应当远离贪著并抛弃,譬如夏日之厕不可近。

智慧所以冥顽不灵,常愚痴所以覆盖无明,

你已被爱乐迷住了心,似老象陷泥越陷越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水泡不实·出出曜经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水泡不实·出出曜经

水泡不实出出曜经【经文】昔有国王女,为王所爱,未尝离目。时天降雨,水上有泡,女见水泡,意甚爱重。白父王曰:『我欲得水上泡,以为饰头华鬘?』王曰:『水上泡不可执持,云何得取以为华鬘?』女言:『若不得者...

佛教故事:因果日记:风枪射鸟终得恶报

佛教故事:因果日记:风枪射鸟终得恶报

风枪射鸟终得恶报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广东省某个县内度过的,就在这段时间和这个地方,在我身上发生了因果报应的大恶剧,前前后后经历了二十个年头,这场恶剧才算演完。血和泪的教训使我猛然省过来,人生观也起了一...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1:佛号功德福报无量,超出能发菩提心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1:佛号功德福报无量,超出能发菩提心

能发菩提心的功德福报无量无边,但念佛功德福报已经远超出发菩提心,所以念佛法门确实是不可思议!且看《百佛名经》。【功德介绍】1、闻是现在诸佛名号。能受持者。一切魔众于是人所不得其便。一切恶人亦不得便...

星云法师:如何「看心观静」?

星云法师:如何「看心观静」?

◎ 如何「看心观静」?《楞伽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一切万法的生起和还灭,都是因为「心生」、「心灭」而有。《佛遗教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我们把「心」安住一处,必...

素食者如何做到不说教,又能积极影响他人

素食者如何做到不说教,又能积极影响他人

记得去年刚吃素那会儿,觉得素食的好处那么多,要让更多的人一起加入才行!于是会时不时向家人朋友劝说。当时是想将更好的生活理念分享给身边的人,却在不知不觉中引起了别人反感。特别是爸妈,觉得我整天神叨叨的...

精诚所至,终获感应

精诚所至,终获感应

唐朝僧法云,雁门(今属山西省)人,俗姓赵,性情淳善,不计较毁誉。但学习很愚笨。十二岁时,父母送他到五台山华严寺,皈依比丘净觉。搬柴运水,不怕劳累。到三十六岁,还不会念诵,大家笑他愚蠢,叫他“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