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时刻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有所收益

佛陀时代,波罗脂国有两个比丘,一天,听说佛陀在舍卫国大开法筵,演说妙法,而人便相约一同前去听佛陀开示法要.

收拾了简单的行嚷,二人便向舍卫国出发了.烈日下,二人挥汗如雨地低头疾行,走着走着,觉得口干舌燥,但一路上却没有半点水源,二人只得耐着口渴,继续往前走------.

正当二人走得精疲力竭,突然,眼前一亮/一口井就在前面不远处,二人宛如漠逢甘霖般,欣喜地前去汲水.

当他们把水汲出井后,却发现水中有虫,这时其中一位比丘,顾不得水中有虫,就迫不及待地一饮而下.而另外一位比丘,只是默然地站在立井边,喝了水的比丘见状就问;'你不是也很渴吗?为什么现在却不喝了呢?'这位比丘答道;'佛陀有制戒,水中有虫不得饮用,饮了既犯杀生戒.'

喝了水的比丘就相劝说;'你还是喝了吧,不然渴死了就见不着佛陀了,更别说是听经闻法了.'比丘听完,不为所动地说;'我宁可渴死,也不愿意破戒而活/'

这位坚持不喝水的比丘就因此而丧命了.但由于持戒的功德力,比丘往生后立即生到天道,当天晚上就以神通力抵达佛所,顶礼佛陀,佛为他说法,便得到了法眼净.喝了水的比丘独自一人继续赶路,直到隔日才来到佛所,一见佛陀,立刻五体投地地至诚礼拜.

佛陀以神通智能力得知先前发生的事,询问道;'比丘,你从何处来?有没有同伴随行?'比丘既一五一十地把路上所发生的事禀告佛陀,佛陀既呵责说;'你这个愚蠢的人,你虽然现在眼睛见到了佛,但是却没有真正见到佛,那位持戒而死的比丘已先你一步来见我了.'

佛陀更进一不说;'如果有比丘放逸懈怠,虽与我同住在一起,也能常常见到我,但我却不曾见这样的比丘;若有比丘离我数千里,能精进用功,不放逸,虽然彼此相隔千里之遥,而这样的比丘却能常常见到佛,而佛也常常见到比丘.'比丘听完佛的教导,若有所悟,羞愧地顶礼而退.

结语;佛教认为;'一寸道九寸魔'.说明修行品德是一件很艰苦的事,必须时刻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有所收益,理性的克制对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不是束缚的锁链,而是强韧的护身甲,虽然披挂上它不免有些累,但是它能让你避免误入歧途,早日达成自己的目标.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创业家到企业家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创业家到企业家

创业家到企业家陈五福是谁?陈五福是一个符号,更是一张名片。他的名字总是跟创业连在一起:华人创业、橡子园、孵化器,都是他的关键词。开始关注陈五福,并不是因为他在美国的创业神话,以及蜚声世界的橡子园孵化...

转世为人猪

转世为人猪

转世为人猪一九八八年冬,上宣下化上人率领万佛圣城法界大学访问团第三次到马来西亚弘法。十一月廿九日上人南下到叭株吧辖,在觉慧禅寺接见信众。果然不出所料,在四十多名求见上人的信众中,都是有病要求上人加持...

海涛法师:我们祖先如果已经投胎拜牌位有没有用?

海涛法师:我们祖先如果已经投胎拜牌位有没有用?

海涛法师:我们祖先如果已经投胎拜牌位有没有用? 问:我们拜祖先的牌位,如果他们已经去投胎、或到别的地方,这样拜有没有用?答:只要他还没有超出轮回,即使现在投胎做人,你以佛法来帮他念经、花香供佛,他还...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黄庭坚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黄庭坚

黄庭坚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no-mobile{display:...

星云法师:向阿弥陀佛祈愿文

星云法师:向阿弥陀佛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我每天来到您的座前,以极为恭敬虔诚的心情,称念您的圣号,礼拜您的金容,您的白毫光明照亮整个宇宙,您的法眼有如海水一样清澈。我们由衷地感谢您在久远劫前,发四十八愿救度我们。您于十劫前圆...

印光大师:必须知道所谓的感应,就是因果的意思

印光大师:必须知道所谓的感应,就是因果的意思

原文:须知感应云者,即因果之谓也。修如是因,得如是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若欲免恶果,必须修善因。倘或造恶因,断难得善果。余常谓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若无因果,则善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