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时刻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有所收益

佛陀时代,波罗脂国有两个比丘,一天,听说佛陀在舍卫国大开法筵,演说妙法,而人便相约一同前去听佛陀开示法要.

收拾了简单的行嚷,二人便向舍卫国出发了.烈日下,二人挥汗如雨地低头疾行,走着走着,觉得口干舌燥,但一路上却没有半点水源,二人只得耐着口渴,继续往前走------.

正当二人走得精疲力竭,突然,眼前一亮/一口井就在前面不远处,二人宛如漠逢甘霖般,欣喜地前去汲水.

当他们把水汲出井后,却发现水中有虫,这时其中一位比丘,顾不得水中有虫,就迫不及待地一饮而下.而另外一位比丘,只是默然地站在立井边,喝了水的比丘见状就问;'你不是也很渴吗?为什么现在却不喝了呢?'这位比丘答道;'佛陀有制戒,水中有虫不得饮用,饮了既犯杀生戒.'

喝了水的比丘就相劝说;'你还是喝了吧,不然渴死了就见不着佛陀了,更别说是听经闻法了.'比丘听完,不为所动地说;'我宁可渴死,也不愿意破戒而活/'

这位坚持不喝水的比丘就因此而丧命了.但由于持戒的功德力,比丘往生后立即生到天道,当天晚上就以神通力抵达佛所,顶礼佛陀,佛为他说法,便得到了法眼净.喝了水的比丘独自一人继续赶路,直到隔日才来到佛所,一见佛陀,立刻五体投地地至诚礼拜.

佛陀以神通智能力得知先前发生的事,询问道;'比丘,你从何处来?有没有同伴随行?'比丘既一五一十地把路上所发生的事禀告佛陀,佛陀既呵责说;'你这个愚蠢的人,你虽然现在眼睛见到了佛,但是却没有真正见到佛,那位持戒而死的比丘已先你一步来见我了.'

佛陀更进一不说;'如果有比丘放逸懈怠,虽与我同住在一起,也能常常见到我,但我却不曾见这样的比丘;若有比丘离我数千里,能精进用功,不放逸,虽然彼此相隔千里之遥,而这样的比丘却能常常见到佛,而佛也常常见到比丘.'比丘听完佛的教导,若有所悟,羞愧地顶礼而退.

结语;佛教认为;'一寸道九寸魔'.说明修行品德是一件很艰苦的事,必须时刻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有所收益,理性的克制对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不是束缚的锁链,而是强韧的护身甲,虽然披挂上它不免有些累,但是它能让你避免误入歧途,早日达成自己的目标.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录里的“眉”系词语

禅录里的“眉”系词语

禅宗著名公案丹霞木佛较早见载于《祖堂集》:  1.(丹霞)后于惠林寺遇天寒,焚木佛以御次,主人或讥,师曰:吾荼毗觅舍利。主人曰:木头有何(舍利)也?师曰:若然者,何责我乎?主人亦向前(烤火),眉毛一...

女人吃什么可补血

女人吃什么可补血

我国是世界上缺铁(铁食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发生率达到15%~20%,其中妇女儿童(儿童食品)贫血率高达20%以上,贫血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健康食品)。贫血在祖国医学属虚证范畴,虚证常见有血...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布施与供养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布施与供养

布施与供养「布施」与「供养」,这两个名词,有许多人总觉得有些混淆不清,不知有何分别。布施的意思,上文说得明白。今就供养,在此亦有稍微解说的必要。总之,两者的意义,也差不多,只是一个上下的区别。如以财...

星云大师:第十五节 都城中的悲哀

星云大师:第十五节 都城中的悲哀

第十五节 都城中的悲哀现在再说离开太子的车匿,他不断的流着眼泪,心里充满了绝望与悲哀,一边走,一边不住的叹息道:『昨天夜里我跟随太子一同出城,想不到今天祇剩下我一个人回去。』他拖着沉重的脚步,牵着那...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忍着不死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忍着不死

忍着不死多么伟大的、壮观的母亲之群像!也许你就是职业经理人或一个企业家,在暴风雪来到的时候,在市场经济的遭遇战中不幸受到创伤的时候,如果你也能忍着不死,孩子也许就能避过伤害。一位从越南归来的美国战地...

悟光法师:学习佛法要靠悟 解析不同层次的悟

悟光法师:学习佛法要靠悟 解析不同层次的悟

学习佛法需要靠悟。没有悟,很难深入真正的佛法。因为,佛陀、菩萨讲的,都是一种境界,表面看似是语言,实际是内心的一种境界、内心的一种感受。他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书写,但实际是内心里的一种感受,是立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