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高僧入殓后龛内传来清脆明亮的念佛声!

法云法师,字天瑞,俗姓戈,江苏长洲人。父母亲向佛祈祷,而梦见一位僧人说:我想寄居神识于此。等到生下法云法师时,面貌如所梦的僧人一样,瑞相奇特。于幼儿时,见到出家人则高兴地想向前亲近。年五岁就辞别双亲,礼拜慈行仿公为师,九岁剃度出家,年二十岁受具足戒。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 西元一O九七年),最先跟随通照法师学习天台宗教法。隔年,依止天竺敏法师谛听受持不可思议之妙法。最后得法于南屏山清辩大师。北宋徽宗政和七年(西元一一一七年),接受学士应安道的迎请,住持于松江的大觉教寺,以及被推举而获赐普润大师的名号。从此学者聚集依止法云法师。历经八年的时间,遍讲《法华经》《金光明经》《涅槃经》《维摩诘经》等诸大乘经典。

后来因母亲年老,想要报答亲恩,于是辞去寺务回到故乡,于祖坟旁建筑一间茅篷,取名为藏云,但是远道而来请问修道要旨的人,常常盈满于门户外。于是造西方三圣像,广泛地教化众生。后来其母有轻微疾病,法云法师在母亲卧榻旁,于晚上讲说《心经》及念阿弥陀佛。感应阿弥陀佛放射金色光明,当时母亲及四方众人,没有不亲眼瞻睹此事的。殊胜祥瑞的景象既然明白显露出来,其母亲临命终时自然是安详自在地往生。火化后,所得舍利子光明剔透如圆珠。经过数日,呈现莲华的迹象二朵。

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 西元一一四四年),寺院的僧众率领大众迎请法云法师归返寺院( 怀疑是苏州的景德寺,因《名义集》的序言以及《行业记》,都以景德标名。),作为众人的依止。绍兴十五年( 西元一一四五年),迎请佛像入寺,建造庄严的楼阁以安置之,并倡导振兴念佛莲社之胜会,集合千人结集课诵《观无量寿佛经》及念佛,并且举办八关斋会与金光明忏、法华忏、大悲忏、圆觉修证仪、金刚忏等法会,全部回向作为往生西方的资粮。因此四方的士夫名贤,钦慕其高尚的风范,都争先恐后地趋向亲近法云法师,最后都能超越生死、成就佛道。如王龄、张启、吴彦英、金廷珪、钱安人等,皆先后往生西方净土。

法云法师编集《翻译名义集》,注解《金刚经》和《般若心经疏钞》,并著作息阴集等,皆流传于当世。法云法师自行化他,一切所应作之事既已完毕,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西元一一五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沐浴更衣之后,端身正坐面向西方,召唤弟子说:你们各自念及无常之火,烧尽生灭的世间,应该早求自度,慎勿怠惰放逸。又书写偈云:琼树矗云霄,紫云台更高。无生生彼土,不动一丝毫。又说:你们持此偈语及遗书,传达于各方知识大德。我的临终大事,请定慧方丈,及宝幢法师,依此偈起龛举火,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事了。说完话之后,安然而往生。

当天晚上远处皆有听到钟声,异香满室。后来已经入殓龛柩设置帐幕,众人仍然还听到法云法师口称佛名,其清脆明亮的声音环绕于耳。火化之后,舍利子不计其数。世寿七十一岁,僧腊五十七年。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太上感应篇图说111:包贮险心

太上感应篇图说111:包贮险心

经文:包贮险心。【原文】已造奸淫孽,天诛幸获逃。甜言虚报德,笑面暗藏刀。负义还如獍,忘情胜似枭。牛头来夜半,窗外鬼声号。注:贮,藏也。包藏于心,人不能测,所谓腹中横剑,笑里藏刀是也。外则满面春风,内...

傲慢无礼的果报

傲慢无礼的果报

过去,在印度,人与人之间因为物质的多少分配不同,而产生等级观念,并且非常悬殊。其中有一族最贫穷,也就是最最低下的、被人瞧不起的首陀罗族,他们大多以做奴婢、或做奴隶为生,要干最苦最累的活,还受虐待。在...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二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二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二卷过了一些时候,奘师觐见新设,请派遣使臣,并给邬落马匹,好到印度去求经。新设说道:弟子所管辖的地区中,有一缚喝国,北临缚刍河,人多称其为小王舍城,圣迹极多,法师不妨前往观礼一番,然后...

神奇的咒语,只念一遍,其罪皆得消灭不入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神奇的咒语,只念一遍,其罪皆得消灭不入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功德宝山神咒  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诚心读诵此咒,可以消除罪业,不堕地狱,往生极乐净土。功德宝山神咒功德简介:大集经云。若人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遍。又如转大藏经六...

满一上师:阴宅不好,该怎么办?

满一上师:阴宅不好,该怎么办?

满一上师:阴宅不好,该怎么办? 问:满一上师:阴宅不好,该怎么办? 答:阴宅就是祖坟的问题,这种世间法是存在的,诸法实相。影响人的一生的有五种因素: 第一,是阴宅。阴宅信息对后代确实很有影响。实际...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把烦恼还给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把烦恼还给你

有一个富翁虽然富甲天下,但是每天仍然过得闷闷不乐,他担心子女不孝顺,他忧虑老病会来临,他挂念富贵不长久,他恐惧死亡的逼迫。他让自己活在无尽的烦恼里面。他的隔壁住了一对年老的乞丐夫妇,他们既没有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