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高僧入殓后龛内传来清脆明亮的念佛声!

法云法师,字天瑞,俗姓戈,江苏长洲人。父母亲向佛祈祷,而梦见一位僧人说:我想寄居神识于此。等到生下法云法师时,面貌如所梦的僧人一样,瑞相奇特。于幼儿时,见到出家人则高兴地想向前亲近。年五岁就辞别双亲,礼拜慈行仿公为师,九岁剃度出家,年二十岁受具足戒。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 西元一O九七年),最先跟随通照法师学习天台宗教法。隔年,依止天竺敏法师谛听受持不可思议之妙法。最后得法于南屏山清辩大师。北宋徽宗政和七年(西元一一一七年),接受学士应安道的迎请,住持于松江的大觉教寺,以及被推举而获赐普润大师的名号。从此学者聚集依止法云法师。历经八年的时间,遍讲《法华经》《金光明经》《涅槃经》《维摩诘经》等诸大乘经典。

后来因母亲年老,想要报答亲恩,于是辞去寺务回到故乡,于祖坟旁建筑一间茅篷,取名为藏云,但是远道而来请问修道要旨的人,常常盈满于门户外。于是造西方三圣像,广泛地教化众生。后来其母有轻微疾病,法云法师在母亲卧榻旁,于晚上讲说《心经》及念阿弥陀佛。感应阿弥陀佛放射金色光明,当时母亲及四方众人,没有不亲眼瞻睹此事的。殊胜祥瑞的景象既然明白显露出来,其母亲临命终时自然是安详自在地往生。火化后,所得舍利子光明剔透如圆珠。经过数日,呈现莲华的迹象二朵。

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 西元一一四四年),寺院的僧众率领大众迎请法云法师归返寺院( 怀疑是苏州的景德寺,因《名义集》的序言以及《行业记》,都以景德标名。),作为众人的依止。绍兴十五年( 西元一一四五年),迎请佛像入寺,建造庄严的楼阁以安置之,并倡导振兴念佛莲社之胜会,集合千人结集课诵《观无量寿佛经》及念佛,并且举办八关斋会与金光明忏、法华忏、大悲忏、圆觉修证仪、金刚忏等法会,全部回向作为往生西方的资粮。因此四方的士夫名贤,钦慕其高尚的风范,都争先恐后地趋向亲近法云法师,最后都能超越生死、成就佛道。如王龄、张启、吴彦英、金廷珪、钱安人等,皆先后往生西方净土。

法云法师编集《翻译名义集》,注解《金刚经》和《般若心经疏钞》,并著作息阴集等,皆流传于当世。法云法师自行化他,一切所应作之事既已完毕,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西元一一五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沐浴更衣之后,端身正坐面向西方,召唤弟子说:你们各自念及无常之火,烧尽生灭的世间,应该早求自度,慎勿怠惰放逸。又书写偈云:琼树矗云霄,紫云台更高。无生生彼土,不动一丝毫。又说:你们持此偈语及遗书,传达于各方知识大德。我的临终大事,请定慧方丈,及宝幢法师,依此偈起龛举火,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事了。说完话之后,安然而往生。

当天晚上远处皆有听到钟声,异香满室。后来已经入殓龛柩设置帐幕,众人仍然还听到法云法师口称佛名,其清脆明亮的声音环绕于耳。火化之后,舍利子不计其数。世寿七十一岁,僧腊五十七年。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坦然禅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坦然禅师悟道因缘

坦然禅师悟道因缘坦然禅师,不知何许人也。灯录、史传中没有专门的记载,只是在嵩岳慧安国师和南岳怀让禅师的传记中,提到过他。他是嵩岳慧安国师的弟子,南岳怀让禅师的同学。嵩岳慧安国师是五祖的旁出法嗣。关于...

达真堪布:发愿将身口意供养上师却做不到 怎么办?

达真堪布:发愿将身口意供养上师却做不到 怎么办?

达真堪布:发愿将身口意供养上师却做不到 怎么办? 如果我们发心发愿将身口意供养上师三宝,供养众生,但是很多时候肯定做不到,这样会不会有过失?达真堪布解答:虽然我们发心发愿将身口意供养上师三宝,供养众...

睡觉时千万不要带着这几样东西

睡觉时千万不要带着这几样东西

“境随心变,允许一切发生。”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星云大师:佛弟子宁舍生命也不能做的四件事

星云大师:佛弟子宁舍生命也不能做的四件事

宁舍身命,不谤正法;宁舍身命,不谤圣贤。宁舍身命,不近恶友;宁舍身命,不犯净戒。──《大宝积经》在这个世间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有人说:‘钱财最宝贵!’事实却不尽然。何以见得呢?一个人平常都是‘要钱、...

索达吉堪布:因自己的人种等原因不愿接受佛法,这种理由成立吗?

索达吉堪布:因自己的人种等原因不愿接受佛法,这种理由成立吗?

索达吉堪布:因自己的人种等原因不愿接受佛法,这种理由成立吗? 问:有人因自己的人种、传统信仰的关系而不愿接受佛法,这种理由成立吗? 答:就像一个人快饿死了,别人给他东西吃,他强调自己是什么民族什么...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一节 请你施我 这串弟子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一节 请你施我 这串弟子

第四十一节 请你施我 这串弟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有生命者,皆可以成佛,所以诸佛菩萨是「慈眼视众生」的。在佛菩萨的眼光下,对一切生命,是一视同仁的。所谓「视众生如赤子,等三界以同仁」,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