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46-250)

246、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青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个孩子。他忙于生活,又忙于看家,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因而他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孩子,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刻开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原来,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这真是可悲的误会。

误会往往人在不了解、不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度为冲动的情况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小动物狗所发生的误会,尚且有如此可怕的后果,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后果更是难以想像??

247、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

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老翁顿然大惭。

248、有这样一个天才面包师,自打一生下来,就对面包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闻到面包的香气就如醉如痴。

长大后,他如愿以偿地作了面包师。他做面包时,要有绝对精良的面粉黄油;要有一尘不染、闪光晶亮的器皿;打下手的姑娘要令人赏心悦目;伴奏的音乐要称心宜人。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酝酿不出情绪,没有创作灵感。

他完全把面包当作艺术品,哪怕只有一勺黄油不新鲜,他也要大发雷霆,认为那简直是难以容忍的亵渎。哪一天要是没做面包,他就会满心愧疚:馋嘴的孩子和挑剔的姑娘只能去秘哪些精制滥造的面包了。他从来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却出人意料地好,盖过了所有比他更聪明活络、更迫切赚钱的人。

还有一个药铺老板,幼年时父亲因抓不起药而命赴黄泉,他发誓要开一个乐善好施的药铺。当了老板之后,他不改初衷,童叟无欺,贫富不二。

他还自学成才,专给没钱看医生的人开方子。一些药界行家见此大摇其头:一副败家子作派,不赔本才怪!然而他的生意却日渐红火,盖过了所有比他更会降低成本、更精明强干的人。

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如此,当你刻意追逐时,它就像蝴蝶一样振翅飞远;当你摒去表面的凡尘杂念,为了社会,为了他人,专心致力于一项事情时,那意外的收获已在悄悄问候你。

249、有一只小鸟在忙于执拾家当准备搬家,却遇到他的邻居。

牠的邻居问:「你要往那里去?」

小鸟答:「我要搬到东边的树林去。」

邻居又问:「这里住得蛮好的,为甚么要搬呢?」

小鸟就答:「你真的有所不知!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歌声,说我唱得太难听,所以我必须搬家。」邻居就答道:「其实你不用搬家,只要改变唱歌的声音便可以。如果你不改变唱歌的声音,就算你搬到东边的树林去,那里的人也一样会讨厌你。」

大哲理:自知的可贵。人经常埋怨环境、埋怨别人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不适合别人。于是就不断去作出改变,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人。不断作出改变的背后,其实只是将责任推卸给环境和别人的藉口,但可知道问题根本不在于外界和别人身上。正所谓「人贵自知」,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自我反省,无论他去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他都会犯上同一个错误,最终只会落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归何处。

250、有一对夫妇在乡间迷了路,他们发现一位老农夫,于是停下车来问:先生,你能否告诉我们,这条路通往何处呢?老农夫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你照正确的方向前进的话,这条路将通往世界上你想要去的任何地方。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可能已经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站着不动,你就好象迷路了。

与生在福中不知福的道理一样,很多人都不珍惜自身所拥有,而叹息自己怀才不遇,其实我们只要认真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或者是比别人要求我们做的更多一点,将会发现世界在我们面前豁然开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请问佛陀,如何获得大富的尊贵之身?

请问佛陀,如何获得大富的尊贵之身?

 在《大宝积经》中,有一段经文,是叙述妙慧童女的故事。 妙慧童女,家住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中,父亲是有名的长者,年龄才八岁的时候,耆阇崛山的讲经法会,她就常常在座。年轻的小姑娘,面貌生得秀丽无比,行动...

无我大爱似无情 轮回痴梦苦无边

无我大爱似无情 轮回痴梦苦无边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两位关系非常密切的大施主希望两家一直很和睦,没有任何是非的关系在将来能进一步密切。其中一个如是提出建议,另一位说:“我们做亲家吧!”“做亲家固然好,但目前我们都没有子女啊。”“做...

谁说舍利是结石历代高僧大德身后舍利

谁说舍利是结石历代高僧大德身后舍利

编者注:现代有很多人试图运用所谓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佛教圣物舍利子,也有很多人认为舍利子不过是高僧大德体内的结石。然则,很多高僧大德在圆寂火化后烧出来的舍利子,并不是一般的结石。很多舍利晶莹剔透,并且出...

索达吉堪布:随顺众生是否意味着佛教修行人尽量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生活?

索达吉堪布:随顺众生是否意味着佛教修行人尽量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生活?

索达吉堪布:随顺众生是否意味着佛教修行人尽量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生活? 问:修行人应“随顺众生”,这是否意味着,佛法修行人应尽量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生活? 索达吉堪布:世间习俗大多是随分别恶念而转...

汽车翻身安然无恙

汽车翻身安然无恙

汽车翻身安然无恙且再说一位亦是住在万斗六的老师姊,名洪连弥的,他有一位孙女名黄敏,现年十八岁,他自小就受奶奶薰习,八识田中就种下了佛的种子;到十三岁国民学校毕业后要考初中时,自己就会祈求佛菩萨加被,...

情感挽回:教你怎么在分手一个月挽回前男友的

情感挽回:教你怎么在分手一个月挽回前男友的

很多女生和自己的男友分手以后每天都是以泪洗面,自己也不开始打扮了,也开始暴饮暴食了。甚至觉得全世界都黑暗了。这样的你如果是想要挽回自己的前男友绝对是大大的失败。不如看看你下面的方法,让自己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