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是否等智慧圆满了再发心做事?

达真堪布:是否等智慧圆满了再发心做事?

问:我们发心做事情,但是由于智慧没有圆满,做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如法的行为,可能还会造业。我们是否要等智慧圆满了再做?

达真堪布答:在不同的层次里,如法和不如法的标准不一样。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密乘,每个层次都有它的标准和要求。若是在高层次,从上面往下面看,肯定有很多不如法、不到位的。

但是现在必须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这也是圆满智慧的一个过程。你现在是在人天乘,若是用声闻乘、菩萨乘或金刚密乘的标准去要求,肯定有很多不如法、不到位的,但是这没有关系,在你的层次里,按照这个层次的标准如理如法、尽心尽力去做就行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陀教你不生气:苦非苦

佛陀教你不生气:苦非苦

苦非苦苦与乐,是两个相反的不同概念。这两个概念相依相存,没有苦,我们就无法对比出什么是乐,反过来也一样,没有乐,我们就无法对比出什么是苦。狭义来说,乐指的是一个人身心都感到舒适,苦则指的是一个人身心...

佛教中常说的五眼六通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常说的五眼六通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五眼六通:五眼者,一肉眼,持戒清净。二天眼,能分别小乘。三慧眼,能分别二乘。四法眼,能分别大乘。五佛眼,能分别最上乘。六通又叫六神通,六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尽通。...

消除烦恼的方法:似有实无

消除烦恼的方法:似有实无

似有实无大众心不同,随起诸妄想;如是诸佛刹,一切皆如化。《六十华严经卷四卢舍那佛品第二之三》此偈是说,因为众生的心彼此不同,由心生起的妄想也各形各色,因此十方诸佛的净土,也是如幻如化并非真实的。一般...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成唯识论卷第一稽首唯识性。  满分清净者。  我今释彼说。  利乐诸有情。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果...

印光大师讲述的一个真实轮回故事

印光大师讲述的一个真实轮回故事

印光大师讲述的一个真实轮回故事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山,时值仲夏,便于清凉寺随僧众结夏安居。当时僧众中有一位老比丘,举止疯疯颠颠,大众都瞧不起他,唯独辨聪对他承事恭敬。结...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珍贵东西慢成长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珍贵东西慢成长

珍贵东西慢成长从读小学起,我就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可成绩总是平平。有一段时间,我曾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后来,父亲带我去公园,指着园内的两排树问我: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树吗?我一看,一排是白杨,一排是银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