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宗门故事:老实开示

明代有一高僧辨融禅师,师初住卢山,朴实无华,自律甚严,精勤行道,时忘寝食。一日,诵《华严经》,顿证华严三昧,得大解脱法门。后入京师,大作佛事,化度群品。当时王公大臣,名士俊彦,无不瞻仰敬服。有一天,云栖大师,因久慕师之德学,结同参道友二十余人,往诣京师,参礼请益。融师曰:无贪利,无求名,无攀援贵要之门,唯一心办道,老实持戒念佛。示毕,栖等礼谢退出后,于中有数年少者笑曰.我等以为此来,必得一番宝贵开示,闻所未闻,岂知用是宽泛之语。栖谓不然,无视老生常谈。此大德可敬处,正在此也。师岂不能掇拾古德问答机缘一二,以遮门盖户。而不尔者,其所言是其所实践,举自行以教人,贵无胜于此也。

按:道,贵在力行,不重于侈论。所谓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善用功者,得大善知识之一言半偈,则终身受用不尽。否则,不务躬行者,得大善知识开示三藏微妙之教义,于之仍无所益。譬如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天下,若是泥龙,泡之于水中,不但不能降雨,犹不免有丧身之祸。所以宗下诸大德,开示行者,多以寻常机语扣之,悟则宏范三界,不悟则终身参去。

如赵州参南泉,问曰: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赵问:还可趣向否?泉曰:拟向即乖。赵问:不拟时,如何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为是非耶。赵乃于言下省悟。视此公案之问答语,颇为平实,然而,善用心之赵州,竟于此平实处得通消息。

又印光大师,对求开示者,总以勿学派头,老实念佛为口头禅,至多谈谈因果报应,根本不谈玄言妙语,而慕道者,却蜂涌云臻,围绕左右。皈依弟子,无处不有。由是可见,大善知识之简便开示,极易使人接受,流入道门。

随时之开示,与开座讲经略别,开座讲经欲自浅至深,理事缕析唯恐不周(重解)。而随时开示,贵在简练扼要(重行)。否则,有如高筑门槛、碍难入门。所谓解重多闻,行贵平实是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修福且缓 牛悔上生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修福且缓 牛悔上生

十、修福且缓 牛悔上生诗曰:求增财产事劳忙,修福无空且缓长;缘尽披毛兼戴角,度兄说法脱牛殃。从前,有两兄弟。哥哥专门经营事业,财富无量。弟弟爱道学佛,出家修精进行,得到圣果,成就六通自在的阿罗汉道尊...

恒音法师:要小心坚守“四种清净明诲”,一定不会走入魔道的

恒音法师:要小心坚守“四种清净明诲”,一定不会走入魔道的

自在天魔记净彬(文)比丘尼恒音英译记得在八年前初受三皈五戒时,曾听宣公上人开示:“要让正法住世,一定要持诵《楞严经》和〈楞严咒〉;《楞严经》在,即正法住世”。弟子依教奉行,每天持〈楞严咒〉三遍或四遍...

为了今生最终的那一天可以坦然面对,该从何处入手?

为了今生最终的那一天可以坦然面对,该从何处入手?

学佛的人,都知道无常的道理。无常就是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但是明白了无常的道理,很多时候,却并没有升起无常实相,没有意识我们的生命又是多么的脆弱和短暂,时间在多么快地飞逝。而我们修行人又需要种下多...

海涛法师:诵经常半途而废怎么办?

海涛法师:诵经常半途而废怎么办?

海涛法师:诵经常半途而废怎么办? 问:我念经念一半就会放弃,不想再念,为什么会这样? 答:业障重,所以你要忏悔,多累积资粮。像我们在放生、烟供、点灯,那个都是资粮。 有钱的人,他读书方便,没钱人当...

慈心免祸,印经延年

慈心免祸,印经延年

曹舜聪是福建人,在汀州郑家教书,凡是鲜鸡虾蟹这一类的活物都不吃,恐怕主人为他杀生害命。 清世祖顺治十三年(公元一六五六年),他生了一场大病,僵冷了三昼夜,忽然醒来告诉人说:「我的命本来注定应在顺治元...

绞股蓝降压降脂茶

绞股蓝降压降脂茶

原料:红枣20枚,山楂15克,绿豆100克。制法:将山楂洗净,切成片,放入沙锅,加水浓煎2次,每次30分钟,过滤,合并2次煎汁,备用。将红枣、绿豆洗净后,放入沙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再改用中火煨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