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搬柴运水皆是禅

搬柴运水皆是禅

一般人常常对生命的消逝,充满了无可奈何,然而,佛法却警惕人们要时刻心存危机感,激励人们要珍惜光阴,并且善用有限的生命,来成就无限的慧命和功德。

佛光禅师的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这时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带着欣慰嘉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

老师!这些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吧?

佛光禅师满意地说: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了。每天我都在忙碌着,因此很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道:老师!您也应该多注意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第二天清晨,大智还在睡梦中,就隐隐听到从佛光禅师的禅房里传出阵阵声响。接下来的一整天,佛光禅师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前来礼佛的信徒开示,讲说佛法,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与信徒的交谈告一段落,大智担心地问佛光禅师: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这么忙碌,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回响着。

不要以为所有得道禅师都在过着闲云野鹤、自在悠然的生活,事实上正像故事中的佛光禅师那样,他们都在过着一种没有时间老的忙碌生活,例如下面这则故事中的怀海禅师。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在承继马祖道一禅师之后,立下一套非常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

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过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徒的生活一向是以戒为规范的,而百丈禅师却改进了制度,以农禅为生活,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因为他所住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绝顶,因此他号百丈禅师,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辛勤劳作,讲究生活要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其不肯假手于他人。

渐渐的,百丈禅师年纪大了,但他仍然每日随众人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毕竟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家恳请他不要随众出坡(劳动),但是百丈禅师却以坚决的口吻说道:

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劳动的决心,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绝食行为表示抗议,弟子们焦急地问他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劳作,哪能吃饭?

弟子们没有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是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了。其实不做工作,离开生活,哪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了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

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行不是懒惰的借口,希望现代的禅者听一听百丈禅师的声音!

我们在哪里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在我看来,答案只有三个,那就是在工作、爱以及自我完善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很多现代人都在为工作而苦恼,他们向往无所事事的悠闲生活。但事实则是,无所事事非但不能带给人快乐,反而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工作从来都是人类生活的第一要义,正如奥地利著名心理分析专家威廉赖克所说的那样:爱工作和知识是我们的幸福之源,也是支配我们生活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愈来愈快的工作节奏的确正在渐渐剥夺生活本来应有的舒闲。但借助禅的智慧,我们会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一个绝妙的平衡点。

如果我们仅仅是把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么我们就不会去重视它、喜欢它。但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禅者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那么我们就会得到一种全新的工作体验工作将不仅仅是工作,它将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主动选择,你会从中得到类似童年游戏般的单纯快乐。

是日已过,

命则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法句经卷上无常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一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一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一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一 静波法师 一.《维摩诘经》的翻译和弘传 《维摩诘经》是《维摩诘所说经》的简称,也简称《维摩经》,或者也称《不思议解脱经》。此经的汉文译本有...

佛教故事:禅·看开:富有或贫穷,全在于你怎么看待

佛教故事:禅·看开:富有或贫穷,全在于你怎么看待

富有或贫穷,全在于你怎么看待有个年轻人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终日愁眉不展。一天,有个云游的老僧问他:年轻人,你干嘛不高兴?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老是这么穷。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僧很肯定地说...

佛教故事:法音集:一字之差

佛教故事:法音集:一字之差

一字之差守成法师著百丈和尚,凡上堂时,常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是何人?老人云: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在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

障缘很多、修行困难的人,这部经最适合你

障缘很多、修行困难的人,这部经最适合你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86-290)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86-290)

286、一个女孩喜欢上同院里的一个男孩,而男孩难以忘怀女孩小时的狼狈样,难以抱以爱心。一日,两人同去看演唱会,男孩深为台上女歌星的美貌倾倒,女孩问:你看什么看得如此入迷?男孩答:那位歌星的发夹真漂亮...

英国“最牛环保家庭”一年只产生一小桶垃圾

英国“最牛环保家庭”一年只产生一小桶垃圾

英国“最牛环保家庭”一年只产生一小桶垃圾楚天都市报消息 据《中国日报》报道据英国媒体1日报道,史特劳斯夫妇的三口之家堪称英国“最牛环保家庭”。过去一年,他们全家制造的垃圾总量只有区区一小桶。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