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搬柴运水皆是禅

搬柴运水皆是禅

一般人常常对生命的消逝,充满了无可奈何,然而,佛法却警惕人们要时刻心存危机感,激励人们要珍惜光阴,并且善用有限的生命,来成就无限的慧命和功德。

佛光禅师的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这时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带着欣慰嘉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

老师!这些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吧?

佛光禅师满意地说: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了。每天我都在忙碌着,因此很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道:老师!您也应该多注意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第二天清晨,大智还在睡梦中,就隐隐听到从佛光禅师的禅房里传出阵阵声响。接下来的一整天,佛光禅师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前来礼佛的信徒开示,讲说佛法,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与信徒的交谈告一段落,大智担心地问佛光禅师: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这么忙碌,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回响着。

不要以为所有得道禅师都在过着闲云野鹤、自在悠然的生活,事实上正像故事中的佛光禅师那样,他们都在过着一种没有时间老的忙碌生活,例如下面这则故事中的怀海禅师。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在承继马祖道一禅师之后,立下一套非常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

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过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徒的生活一向是以戒为规范的,而百丈禅师却改进了制度,以农禅为生活,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因为他所住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绝顶,因此他号百丈禅师,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辛勤劳作,讲究生活要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其不肯假手于他人。

渐渐的,百丈禅师年纪大了,但他仍然每日随众人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毕竟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家恳请他不要随众出坡(劳动),但是百丈禅师却以坚决的口吻说道:

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劳动的决心,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绝食行为表示抗议,弟子们焦急地问他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劳作,哪能吃饭?

弟子们没有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是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了。其实不做工作,离开生活,哪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了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

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行不是懒惰的借口,希望现代的禅者听一听百丈禅师的声音!

我们在哪里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在我看来,答案只有三个,那就是在工作、爱以及自我完善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很多现代人都在为工作而苦恼,他们向往无所事事的悠闲生活。但事实则是,无所事事非但不能带给人快乐,反而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工作从来都是人类生活的第一要义,正如奥地利著名心理分析专家威廉赖克所说的那样:爱工作和知识是我们的幸福之源,也是支配我们生活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愈来愈快的工作节奏的确正在渐渐剥夺生活本来应有的舒闲。但借助禅的智慧,我们会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一个绝妙的平衡点。

如果我们仅仅是把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么我们就不会去重视它、喜欢它。但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禅者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那么我们就会得到一种全新的工作体验工作将不仅仅是工作,它将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主动选择,你会从中得到类似童年游戏般的单纯快乐。

是日已过,

命则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法句经卷上无常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四种忍

星云法师:四种忍

人间最大的力量不是枪炮、子弹,不是拳头、武力,人间最大的力量是“忍”。任何力量在忍者的面前,都要甘拜下风。忍有四种真义:一、遭恶骂时默而不报:有人对我们恶口毁谤、无理谩骂时,我们要默而不报,用沉默来...

放生功德:放生的八大利益

放生功德:放生的八大利益

(一)放生是功德最大的有为善法现在是五浊恶世,一般人福报浅薄、业障深重,比如身体多病、寿命短促、灾难很多,修持佛法有相当的困难,有没有一种方法摆脱这种困境?有!那就是放生。在一切有为善法当中,功德最...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杨乙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杨乙

杨乙杨乙是江苏武进圩桥的人,曾经给同镇的徐老汉家当酒保,挣的钱,全部拿回家供养父母。一有空,他便独自伤心落泪,徐老汉瞧见了,告诫他别这样,他呜咽著答不出话来。一天,他突然要告辞回家,无论怎样留他也留...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小狗乖乖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小狗乖乖

女主人在狗市买了一只狗,她给这个毛绒绒的小家伙起了个十分亲昵的名字叫乖乖。乖乖并不是一只宠物狗,它骨子里还留有祖辈的野性,尽管女主人把它当成了心肝宝贝,给它吃最好的狗粮,住松软的纯毛垫子,还时常坐在...

遇到困难,遇到障碍,怎么办?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遇到困难,遇到障碍,怎么办?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遇到困难,遇到障碍,怎么办?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世出世间圣贤人,我们觉得那些人都了不起。中国古圣先贤没有见到佛法,佛法传到中国才两千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四千五百年前,中国有文字,黄帝那个时候发明了文...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苍蝇逃生的启迪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苍蝇逃生的启迪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把几只蜜蜂放进一个平放的瓶子中,瓶底向着有光的一方,瓶口敞开。但见蜜蜂们向着有光亮处不断飞动,不断撞在瓶壁上。最后当他们明白,自己永远都飞不出这个瓶底时,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