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磨砖不能成镜

磨砖不能成镜

语言文字都无法道出禅的真正含义,苦思冥想也无法真正体悟禅的真谛。禅,完全要通过顿悟才可以认识的。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顿悟所带来的喜悦。磨砖不能成镜,参禅求道,主要在感悟真心本性,把握这一点,才能进入禅的世界。

马祖道一禅师曾是南岳怀让禅师的弟子,他出家之前随父亲学做簸箕,后来父亲嫌这个行当没有出息,于是就把儿子送到了南岳怀让禅师那里去学习禅道。在般若寺修行期间,马祖整天盘腿静坐,冥思苦想,希望能够有一天修成正果。

有一次,怀让禅师路过禅房,看见马祖坐在那里面无表情,神情专注,便上前问道:你这样是在做什么?

马祖答道:我在参禅打坐,这样才能修炼成佛。怀让禅师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早上,马祖吃完斋饭准备回到禅房继续打坐,忽然看见怀让禅师神情专注地在井边的石头上磨些什么,他便走过去问道:禅师,您在做什么呀?

怀让禅师答道:我在磨砖呀!

马祖又问:磨砖做什么呀?

怀让禅师说:我想把它磨成一面镜子。

马祖一愣说:磨成一面镜子?这怎么可能呢?砖本身就没有光亮,即使你磨得再平,它也不会成为镜子的,你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

怀让禅师说:砖不能磨成镜子,那么静坐又怎么能够成佛呢?

马祖顿时开悟:弟子愚昧,请师父明示。

怀让禅师说道:譬如马在拉车,如果车不走了,你是用鞭子打车,还是打马?参禅打坐也一样,天天这样坐禅,能够坐地成佛吗?

砖不能磨成镜子,静坐自然也不能成佛,重要的就在于悟,盲目地去做事情是不可取的,自然也就无法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自己用心去感悟,才能真正进入佛家圣地。

苏东坡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朝时期,证悟禅师前去拜见庵元禅师,闲谈中就提到了苏东坡的这首诗。证悟禅师赞叹地说:这首诗的前面两句,颇有气势,能达到这种地步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他在禅理上一定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成就。

庵元禅师却说:他只是个门外汉,装腔作势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的!

证悟禅师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若不是有一定的悟性,岂能作出这样的诗来?

庵元禅师道:他离道还很远呢!

证悟禅师道:是吗?你能否解释其中的道理呢?

庵元禅师道:你在这里住一晚上,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证悟回去,辗转反侧,总是在想这个问题。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他站在窗边,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恍然大悟道:

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

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

他拿着这个偈语去见庵元禅师,庵元禅师说道:禅,不是可以用语言说清的,也不是用文字可以写出来的,更不是用心思能够想出来的;禅,只有悟才能领会。我们来看南宗禅杜撰的一个公案。

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正准备说法,这时大梵天王来到灵山,向释迦牟尼献上一朵金色的波罗蜜花。然后坐在最后的座位上,聆听释迦牟尼说法。

释迦牟尼面对着天上的诸神,一言不发,只是举起这朵金色的波罗蜜花给大家看。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惟有摩诃迦叶会心微笑。

于是释迦牟尼对大家说:我有正法深藏眼里,以心传心。你们应摆脱世俗认识的一切假象,显示诸法常住不变的真相,通过修习佛法而获得成佛的途径。了悟本源自性是绝对的最高境界,不要拘泥于语言文字,可不在佛教之内,亦可超出佛教之外。我以此法传授给摩诃迦叶。

这则小故事阐明了这样一条禅教大法,那就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除此之外,这则公案还为后世禅宗确立了这样一种传统:参禅悟道,不说为妙。

唐代的智闲和尚曾经拜灵佑禅师为师,有一次,灵佑问智闲: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情呢?

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能做什么事情呢?他冥思苦想,无言以对。于是说:弟子愚钝,请师父赐教!

智闲笑着说:我不能说,我想听的是你的见解。

智闲只好回去,翻箱倒柜查阅经典,但是没有一本书可以解答他的疑惑。他这才感悟道:本来以为饱读诗书就可以体悟佛法,参透人生的哲理,原来这都是一场空啊!

灰心之余,智闲一把火将佛籍经典全部烧掉了,并发誓说:从今以后再也不学佛法了,省得浪费力气!

于是他去向灵佑禅师辞别,准备下山,禅师没有任何安慰他的话,也没有挽留他,任由他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智闲来到一个残破不堪的寺庙,还过着和原来一样的生活,但是心里还总是放不下禅师问他的那句话。

有一天,他随便把一片碎瓦块抛了出去,瓦块打到一棵竹子上,竹子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智闲的心中突然一片空明,心潮澎湃。他感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震撼和喜悦,体验到了禅悟的境界。

他终于醒悟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自悟自证,才能获得禅旨的真谛。于是他立即赶到灵佑禅师身边说:如果禅师当时为我说破了题意,那么我今天怎么会体会到顿悟的感觉呢?

悟的魅力就在于长久地追寻和执著地思索之后,突然感受到了宇宙和生命的那种永恒和谐的意义,当你觉悟到这其实是一种固有的东西时,就会从内心的纠缠中解脱出来。你会突然发现,一切都为之改变了。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有这种预兆你就危险了

达真堪布:有这种预兆你就危险了

达真堪布:有这种预兆你就危险了 其实我们学佛修行还没有成为习惯,若成为习惯就不难了。我们如果真正明理、生起信心了,无论是做课还是打坐,都是享受啊,怎么会是受苦,怎么变成压力了呢? 要上课要打坐了,...

索达吉堪布在南京大学博士论坛的精彩答问

索达吉堪布在南京大学博士论坛的精彩答问

索达吉堪布在南京大学博士论坛的精彩答问『2011年3月14日晚上』(一)问:我是辽宁北方一所普通高校的学生,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今天想问您一个问题:在多元价值观冲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怎样才能保...

少买一件衣服一年至少减排二氧化碳5.7公斤

少买一件衣服一年至少减排二氧化碳5.7公斤

打开衣柜,看看里面有多少件衣服,按照一条裤子从生产到最终丢弃产生47千克碳排放来计算,那个小衣柜里装下了多么庞大的碳排放数字。低碳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从低碳服装开始,或许是最容易的。很多人一说到...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不如小丑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不如小丑

不如小丑白云守端在杨岐方会禅师处参禅时,久久不悟,杨岐挂念,很想方便开导,有一天,杨岐方会禅师问守端以前拜过谁为老师?守端回答:茶陵郁山主。杨岐又问道:我听说茶陵郁山主是因为跌了一跤而大悟,写了一首...

学佛之路,您能坚持多久?

学佛之路,您能坚持多久?

这个世界很功利,它承认你的努力,但未必就有你要的结果。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没有结果,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坚持。因为很多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1950 年,弗洛...

鸠摩罗什大师:七佛译经师

鸠摩罗什大师:七佛译经师

鸠摩罗什大师:七佛译经师 鸠摩罗什大师: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法像鸠摩罗什(西元 344 ~ 413 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聪敏,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