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灯笼为谁而明

灯笼为谁而明

一个人要活得不窝囊、不黯淡、不委屈、不晦涩,才能抬头挺胸,尽到应尽的责任。人应当活在义务里,才能通畅光明,坦然无愧。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佛的境界便是普渡众生,救助他人便是自我救赎。禅宗的宽容就是要求对待任何人如同对待自己一般,只有付出,不求回报。

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天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不小心被两个人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心中有佛便能成佛,终日颂经参禅并不能够拥有佛心。简单事,简单心,佛法便在身边,何必舍近求远呢?

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来到荣西禅师面前,向他哭诉:

我们家已经好几天揭不开锅了,上有老人需要供奉,下有孩童需要照顾,一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师父慈悲,救救我们吧,我们一家人将永远记得师父的恩德

荣西禅师面露难色,虽然他想救这家人,可是连年大旱,寺里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让他如何救这可怜的穷苦人呢?荣西禅师一时束手无策。

突然,他看到了身旁镀了金的佛像。思索片刻后,他便毫不犹豫地攀到佛像上,用刀将佛像上的金子刮下来,用布包好,然后交给乞丐,说道:这些金子,你拿去卖掉,换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

那个乞丐看到禅师这样,于心不忍地说道:我怎么能够收这样的钱。这是罪过呀,逼得禅师如此为难,更是让人于心不安!

荣西禅师的弟子也忍不住说:佛祖身上的金子就是佛祖的衣服,师父怎可拿去送人?!这不是冒犯佛祖吗?不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吗?

荣西禅师义正言辞地回答:你说得对,可是我佛慈悲,他肯用自己身上的肉来布施众生,更何况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呢!这正是我佛的心愿啊!这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即使把整个佛身都给了他,也是符合佛的愿望的。如果我这样做要入地狱的话,只要能够拯救众生,那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救人困苦便是佛的最高宗旨,我们又何必讲究形式呢?舍己为人就是善事。世上不缺善心,而是缺表达善心的机会。

有一天晚上,七里禅师在禅房里念经,突然闯进来一个强盗,他用尖刀威逼七里禅师,七里禅师却镇静地说:不要打扰我念经,你要钱,就在抽屉里放着。然后又聚精会神地念经,不再理会他。

那个强盗正要把抽屉里的钱全部拿走,七里禅师说:你多少给我留一些,我有用。

那个强盗感到很惊奇,又想这么容易就拿到了钱,于是就留了一些钱。就在他要走的时候,禅师说:拿了我的钱,至少应该说声谢谢呀!

那个强盗于是开玩笑地说了声谢谢,然后就打开门,飞快地跑了。

可是才跑没多远,他就被路过的官府的人抓住了,强盗对抢钱一事供认不讳。官府的人找到禅师,对他说:这个人可曾抢劫你的财物?

禅师说:没有呀!钱是我给他的,他已经谢过我了。

官府的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强盗放了,强盗感激万分,拜倒在七里禅师脚下说:求禅师收我为徒。禅师看他诚心悔过,于是就收他为徒了。

当强盗用刀抵着七里禅师的时候,他用一种只有禅宗才会采用的方式,指点强盗改邪归正,这是禅师的本性。度人是佛的责任,也是佛的义务。

无乐小乐,

小辩小慧;

观求大者,

乃获大安。

《法句经卷安宁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想要成功挽回前男友的聪明做法

想要成功挽回前男友的聪明做法

虽然我们俗话说破镜不可以重圆,那么终止的爱情还可以再次挽回吗?其实如果双方还有感情的话可以选择尽可能的去挽回,毕竟我们能够相知相识,相爱的确不容易,但是在挽回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具体事项,我们今天...

达真堪布:没有证悟之前,能消除杂念吗

达真堪布:没有证悟之前,能消除杂念吗

达真堪布:没有证悟之前,能消除杂念吗 问:没有证悟之前,能消除杂念吗? 上师答:没有证悟之前肯定有杂念。证悟之后也会有杂念的,你保持状态的时候可能没有,失去状态的时候还会有很多杂念。修到八地或最后...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四章 正宗分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四章 正宗分

第四章 正宗分在第二章中已将序分的证信序和发起序诠解,从本章起讲正宗分。一、说净土因果:1、长者发问: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指鬘」杀人魔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指鬘」杀人魔

第一章 「指鬘」杀人魔盎古利马喇(Angulimala,又译为央掘摩罗,央掘魔罗,鸯掘摩罗,央仇魔罗,央崛鬘,鸯窭利摩罗,安古林马拉,安觉摩罗,鸯掘,鸯鸠摩罗, 安姑利;意译:指鬘,指鬟,指环;简称...

韩焕忠博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论

韩焕忠博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论

韩焕忠博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论(苏州大学哲学系,江苏苏州215123)摘要:印顺法师的《修身之道》形成了对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系统看法。与传统儒家将三纲领视为由内向外的推展不同,印顺法师将三纲领视为由...

索达吉堪布:用贪污的钱做慈善,能功过相抵吗-

索达吉堪布:用贪污的钱做慈善,能功过相抵吗-

索达吉堪布:用贪污的钱做慈善,能功过相抵吗? 问:如果一个富翁或贪官,他的财富是非法所得,但他也会去布施或供养,这样能获得福报吗?如果他供养您,您能接受这种供养吗? 索达吉堪布答: 这个在我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