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生病的人,是因为福报不够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尤其是三岁前。所以就做难养。这说明我福报不够。而善海刚好相反,几乎很少生病。这就是她福报够的缘故。我们这个色身,叫做报身。就是报应的身。我们的福报,智慧,德行,都可以在色身上找到答案。因为这个色身是福报,智慧,德行的累加。所以,如果经常动不动就生病的,那就是福报太小了。一定要记得啊。

我们的色身,也就是报身,是不圆满的。佛菩萨为什么这么庄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是佛陀的报身,是庄严的。因为菩萨在因地修行时,都是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而且布施持戒忍辱,才有具足圆满的报身。我们的报身,不圆满,是因为福报不够的缘故。

福报不圆满的人,色身就无法圆满。修行的路上,一定要先培养福报,有了福报后,修行才不会有障碍。比如说,在三十二相中,佛陀的手是很柔软的,像海绵一样,因为佛陀在修行时,慈心不杀,所以才具足柔软的手相。佛陀的每个毛孔都会放出香气,这是佛陀持戒的缘故,因为戒律清净,色身就清净。这些都是一辈子接着一辈子修的功德。所以,佛陀,是两足尊,福报和智慧具足的。

有的小孩子,很容易生病,一生病,父母着急,然后花大把的钱,还吃抗生素等副作用很大的西药。这就是孩子的福报不够的缘故,才会感召到这样被病苦折磨。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尊护法神在护法。在药师经上说的,俱生神。但是业力太大了,护法神神通再大,也抵不过业力。所以,小孩子会经常生病,这也就是业障病。

其实所有的病,都是业障病。找不到一样病不是业障病的。不管是身体的,还是心灵的。都是业障病。详细的分,第一个是四大不调和,第二个是鬼神侵犯,第三个是业障因果报应病。但是总体来讲,全是业障病。因为我们的色身,是最具足圆满的。六祖慧能说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啊。我们的色身具足一切,是不会生病的。之所以生病了,就是业障来的缘故才会如此。也是福报不够大的缘故。

大愿法师常常说,人体是个价值无数亿的宝瓶。但是我们天天往这个瓶子内装垃圾,污染了它,比如吃肉,起贪嗔痴,起淫欲,这就是装了垃圾。慢慢的,就污染了。再加上福报不够,就容易受到鬼神侵犯,业障侵犯。所以说,这一点比较可怜啊。

福报来自哪里啊,来自奉献众生,到三宝门中奉献,是最好的。因为三宝是解脱的,给人光明,给人慈悲,给人欢喜的。所以我们奉献三宝了,也就是奉献给光明,奉献给慈悲,奉献给欢喜。这一点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说三宝门中福好修的原因了。

很多人中,他们都是从小体弱多病,多灾多难,学佛后,布施奉献了三宝,发了心,慢慢的色身就转变了。成就肉身的慈航法师,也是一样的,以前常常体弱多病,后来出家后,修忍辱,别人骂他,他都没事。慢慢的,身体就好起来,也转胖了。

所以,好好修福报,多多布施,如果父母身体不好,或者孩子身体不好的,一定多给他们做功德。很多人因为业障的缘故,往医院治疗十几万都不觉得可惜,往三宝门中培福报几千元就觉得可惜。这也是一种业障啊。

唯愿我们,多多吃素,念观音菩萨圣号,在观音菩萨道场好好培养福报,培养德行。一定福不唐捐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法藏大师: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三

法藏大师: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三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三若依终教。地前留惑受分段身。于初地中永断一切烦恼使种。亦不分彼分别俱生。于所知障中。又断一分粗品正使。是故地上受变易身至金刚位。余义如下断惑中说。问若于地上不留烦恼。云何大悲...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五章 方便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五章 方便品

第五章 方便品一、方便本义方便,就是权宜。圣人为教化故“以沤和之智,通权达变”,妙适时宜,随方曲济,利益众生。如疏赞云:“利乐仪轨曰方,应时而济曰便。”有三层意思:一、方是方法,便是便用,有权实二智...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读佛经的感应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读佛经的感应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书,读过的杂七杂八的书也算有一些了。只有五年前开始看《金刚经》时,每次皆有非常清凉的感受透过全身,直贯头顶。那期间只要一看《金刚经》就是如此,读其他任何书都没有这种感受。再不久,两次...

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他是位音乐爱好者,同时对天文学也充满特别的兴趣,一有空他不是沉浸在音乐里,就是对着天空发呆,因此,在同学中,他被视为一个不善交际的人。不过,他也不是没有朋友,比他低两个年级的一位金发男孩,就经常到班...

青梅竹马的男友准备结婚时要分手 最后感情和合

青梅竹马的男友准备结婚时要分手 最后感情和合

感情和合术源自我国道教,是一种难度相对较高的法门,这种秘术是主要是针对婚姻感情而做的法术,具有牵姻缘、催合、增进感情、修复感情以及挽回感情的作用。很多人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通过求助感情和合术帮助挽回...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二    无大悲而云利他为表面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二 无大悲而云利他为表面

利他是什么?总概而言,是指一切有利他人的行为举止精神思识,这些包括言谈,动作,思想,甚至个人习性、脾气等等,只要是对其他的众生有帮助,无论帮助是大是小,都可称为利他之行。因为非真正修行的人,根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