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禅·看开: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

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

所谓管事容易,管人难;管人容易,管心难。有时候,我们责怪别人不肯听自己的话,其实,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今天要求这样,明天希望那样,总是翻来覆去,心猿意马。

有位书生忽然对佛教产生了兴趣,便决定去寺庙学习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他就感到有一只大蜘蛛出来骚扰自己。书生施尽所能也无法改变,只得去请教老和尚。

老和尚建议他下次入定时,拿一支笔在手里,如果大蜘蛛再出来捣乱,就在它的肚皮上画一个圈,看看到底是只什么样的妖怪。

于是书生准备了一支笔。在一次入定时,大蜘蛛又出现了。书生迅速拿起笔来在蜘蛛的肚皮上画了个圈圈。刚画好,大蜘蛛便没了踪影。没有了骚扰,他便安然入定,再无困扰。

书生出定一看,原来画在大蜘蛛肚皮上的那个圈记,赫然出现在自己的脐眼周围。书生明白了,原来入定时的那个破坏分子大蜘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发于自心。

其实,不止是入定之时,在生活中我们产生的烦恼、痛苦、绝望、发怒或者从容、自在、快乐、闲适之类的感受,都源于我们的心。就像入定之时会有一只大蜘蛛不请自来对你进行骚扰一样,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都会对我们的情绪进行影响,或悲或喜、或烦恼或自在、或绝望或希望要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就必须学会管好我们的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女人容易被纠缠的八字 已婚男必看 还不看好你家的媳妇

女人容易被纠缠的八字 已婚男必看 还不看好你家的媳妇

男人都喜欢漂亮的女人,即使是结了婚之后看到美女还是不忘多瞟几眼,这是人的本性,换做女人看到帅气的男人也会多看两眼的。但是有些女人明明长得不怎么好看,却也会招惹来很多的烂桃花。下面就来列一些女人容易被...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心、慧解脱篇 七、结语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心、慧解脱篇 七、结语

心、慧解脱篇 七、结语如果说世间有屹立不摇、八风无法撼动之巨树,那就是五根、五力所成就之圣巨树。如果说世间有坚固盘稳、永不倾倒之古城堡,那就是由四圣谛、八正道所堆砌之圣古城堡。如果说世间有遮盖日空,...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杀生太多投鸡受苦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杀生太多投鸡受苦

杀生太多投鸡受苦俞曲园先生说:休宁县朱村地方,有一人姓朱,父母早死,他的妻子姓许,?十几个鸡蛋给母鸡孵。一夜梦见他的公婆由外面来,用红手巾遮了头,脸色忧愁凄惨,到鸡窠旁不见了;第二天早晨,鸡窠里有两...

31.我会在春天回去

31.我会在春天回去

31.我会在春天回去就在第二天,佛陀和几个大弟子便来到竹林。这里正符合着僧团需要的理想环境,周围是将近一百亩的茂盛竹林,当中包括了不同品种的竹树。在树林中央的迦兰陀湖,正好给比丘们用作沐浴和洗衣。他...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之行,乃为生于善道之行,谓十善业道,反之为十恶业道。

业行的体相差别,非常深广复杂。但一切业行,以十业道为根本。十业道中有善有恶,恶的名十恶业道,善的名十善业道。十恶业道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与十恶业道相反则为十善业道。

五戒中的妄语,实则含摄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之三善。两舌是挑拨离间;恶口是毁谤攻击、骂詈、讽刺、刻薄语言等;绮语是花言巧语,言不及义等语。可知五戒概括了十善的身语二业的七支善戒。至于意业所属的贪欲、嗔恚、邪见三支,如不假身语二业的表现,便不成其为善恶之造作。意业三支,由身语七支所摄受,意业支配身语二业,身语二业表现意业,意业不能不假身语二业而有所造作。身语二业,若无意业为其造作恶的主宰,所造恶业。亦不成重罪,甚至无罪。所以,五戒即具十善。

五戒中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即十善中的身三业,为救生、布施、梵行。五戒中的不妄语,即含摄十善中的口四业,为诚实语、和诤语、爱软语、质直语。五戒中的不饮酒,可为十善中的意三业,即为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因酒能令人昏沉迷惑而失理智、贪、嗔、邪见亦为如是。

■十业之果报

行十不善业的果报,在《华严经》中说得非常明了。即:十不善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因。十不善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

行十善道,能成就人天乃至无上菩提。修持五戒十善,有出离心,方可证得贤圣果位。如果但求人天福报,或其戒力薄弱,可不堕于三途,待因缘成熟,发出离心,越出三界。或持一二戒,亦可保住人身。以其所持戒力强弱,决定果报之殊异。

满持五戒,可生欲界第六天,多半是生到四天王天及三十三天。生色界及无色界为禅定之力,非此能得。作为佛弟子不应求人天福报,应求出世无漏圣果。

五戒与十善有什么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之行,乃为生于善道之行,谓十善业道,反之为十恶业...

百喻经-说人 喜嗔喻(十三)

百喻经-说人 喜嗔喻(十三)

说人 喜嗔喻原文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好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卒。    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人选是语,更生嗔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已过恶之人,以手打扑。 傍人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