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成佛以后也要受报吗?

成佛以后也要受报吗? 

是的,成佛以后也要受报,这从世间的圣人和伟人来看,也都有许多的不如意事可知。

比如耶稣被他的门徒出卖,最后钉死于十字架;孔子绝粮于陈、蔡;文天祥受诛;美国的林

肯和印度的甘地被刺身死;中山先生在伦敦蒙难等。因此,在释迦牟尼佛成佛前后,也有好

多魔难,比如六年的雪山修行以及最后的树下降魔;另外托钵不得食,风寒而背痛,女人诬

陷,他的弟子提婆达多落石伤其足;以释迦族遭受灭亡而头痛;临涅槃前因误食有毒的野菌

而腹痛如绞等。佛的弟子更不用说,证得阿罗汉以后,也有受报的记录,如神通第一的目犍

连尊者和莲花色比丘尼都是被人活活打死。 

这从东西方的宗教看,各有其理论和说法,所以圣人受难,正表现其伟大人格和伟大事

业的成就之不易;基督教说耶稣是为了人类赎罪,佛教则有不同的理论依据。这可以从两个

方向说:一是法身示现,以做为凡夫的榜样,表示凡夫也能成佛。佛由人成,所以,人类所

有的苦、乐、祸、福,示现为人间身的佛,也同样有;虽他自己本身没有苦、乐、祸、福的

障碍,为了诱导正在苦、乐、祸、福中的众生走上修行佛法的大道,所以,方便示现同于一

般的人类。 

人在人间必定有他的身体,有身体必定会遇到身体的所需和所忌,两者产生冲突,就会

发生魔难。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如果不假

辛劳而获得佛果,不遇魔难而成为佛,那就没有修行的必要,也显现不出圣人之伟大。所

以,在佛成道之后,虽具足六通,圆证三明,他还是在人间托钵、游行,他的衣、食、住、

行,完全同于人,生活所需也同于人,弟子向佛问讯的时候,也会说到:「众生难度吗?」

「身体健康吗?」确少见到佛陀使用神通来解决众生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只是用智

慧,以人间通用的方式,解决人间的问题。 

二是从最后身的菩萨或最后身的罗汉来讲,他们从此以后,不再受到三界中生死的约束

和苦难的左右,因此,必须要把无始以来凡夫位中所造的一切不善业全部清理偿还。这也等

于佛世的时代,规定俗人,若发心出家,必须在清偿了所有一切债务、责任和义务之后;若

是犯罪、负债、父母不允、妻子或丈夫不许者,均不得出家。到目前为止,要来我们寺院出

家的人,也要求他们首先把所有一切世俗的钱财关系、感情关系,彻底清理之后,才可进入

我们的寺院,而成为走上出家身分的第一步。所以,在成佛之前的最后身菩萨,固然要接受

往昔的业报,初成佛时,虽然心得自在,不再受到烦恼的困扰和苦乐的影响,但是他在没有

进入称为无余涅槃之前的身体,还是在人间活动,还是会受到物质世界的影响,那就是最后

果报的承受。 

不过心得解脱的佛,身体虽然跟一般的常人一样地受到痛、养等种种反应,但是不会因

此而生起喜、怒、哀、乐的烦恼,所以,佛的受报和常人的受报迥然不同;受报是对因果负

责,解脱是从烦恼得到自在。如果大乘罗汉、菩萨以及诸佛,乘愿来到世间救济众生,那是

化现,不是受报,从凡夫看他们,也有生、死、衰、老、病痛等的现象,他们却未受到这些

现象的困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素食的利益

素食的利益

素食的利益‘素食的利益’一书,原是 家师上广下化老和尚,在民国六十九年秋,应邀于台中市逢甲大学普觉佛学社为大专生的演讲稿,后略加修改,出版成书。意外地,此书一出风行一时流通颇广,至今已重印七版。研其...

佛教故事:罗汉菜:推举鸟王

佛教故事:罗汉菜:推举鸟王

推举鸟王僧祇律中说:在许久以前,雪山根底曲山壅中向阳的地方,聚集了许多鸟儿,这些鸟聚集一起便互相议论起来,它们的议题就是:「推举一鸟为王,维持众鸟共住的秩序」。鸟儿们议论纷纷,不知应当推举谁为王。先...

从无奈的风水大师到矛盾的李嘉诚,有些事值得警觉

从无奈的风水大师到矛盾的李嘉诚,有些事值得警觉

你能看到风景不在于自己有多高,而在于自己站在哪里。你能走多远不是你的思想有多深刻,而是你的思想是否正确。—人生最后的高度和最终的去处,不是名气,不是财富决定,而是—个人境界决定。(一)香港风水大师陈...

宣化上人:脾气很大,怎么才能改呢?

宣化上人:脾气很大,怎么才能改呢?

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1.问:这世间的一切所有众生,都有瞋恨恚怒的心,为什么?因为不能忍耐,不能忍辱,所以爱发脾气。2.问:今生脾气大,这前生做什么来的呢?前生杀业重。你前生种了杀业、杀因、杀缘─...

简体注音|佛说出家功德经(栴檀恭诵)

简体注音|佛说出家功德经(栴檀恭诵)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而在他的八识田中,感到这是罪有应得。原来,阿阇世王已逐渐有了悔意。有一天,阿阇世王在睡梦中见到他的父亲频婆娑罗王微笑着对他说道:阿阇世!我是你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