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佛为什么要度众生?

佛为什么要度众生? 

《金刚经》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又说:「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

生。」又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

者。」所谓度众生是佛在发成佛大愿的时候,所立的誓愿,也是在没有成佛之前,尚有自我

中心的时候,所抱持的心愿,所以在未成佛前的凡夫或菩萨,是有众生可度的。 

可是,在成佛之后,既没有了众生,也没有佛,否则便是对立。既然有能度与被度的关

系,便不圆满,并没有亲证法身的全体;因为一旦亲证法身的全体,那就无内、无外、无

彼、无此。例如任何一滴水从海而来又回到海中去,从大海看,所有的水是属于全体的,只

当每一滴水自己看,才看到不同的河流、雨露、霜雪、冰雾。所以《金刚经》又说:「善男

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

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未成佛时的发心菩萨,都要度众生,故有众生可度。因从菩萨的立场来说,一定有众生

可度,到了初地以上的菩萨,虽已经知道没有众生可度,但他还要度众生;到了八地以上的

菩萨,则是自然运作度众生,自己却已经不再度众生。成佛之后,便不度众生,无众生可

度,只是众生自度,以其善根、福德、因缘的多少,而能感得佛与菩萨的化现而做救济;那

是众生心中的佛与菩萨,不是佛与菩萨的本身。 

所谓善根是众生本有的,但是不加以培养,不会增长、显现,越是努力精进求法,越能

感应诸佛菩萨的慈悲摄化,所谓自助而人助,唯有众生有求,才能感得诸佛菩萨的应化。佛

教常以如人撞钟为喻,轻轻地撞就小声地响,重重地撞就大声地响;钟有响的功能,如果无

人去撞,它不会自响;所以,众生如果不自己努力,增长善根,虽然佛的法身遍在,也不会

帮到你的忙。 

所谓增长善根,就是要发菩提心,也就是说众生自求成佛,即得佛的教化、感应;当自

己成佛之后,就接受一切众生的感应,而非佛去感应众生。所以,一切诸佛成佛之后,他是

全知、遍知的,因此名为正遍知觉,有求必应──众生有求,诸佛必应。 

佛度众生不是以知识度众生,所以佛的全知,并不是说佛需要知道众生所具备的一切知

识,也不需要通过众生经验中的逻辑理念等的思想,因为他是整体的,众生是局部的、个别

的,他能给众生一切,但是不需要学习众生的东西,而是众生需要的,他就直接给予。因

此,种种根器的众生,就能得到种种佛法的利益。人间所谓的分析以及归纳,这都是从个

体、局部为著眼;佛的心量,既然是全体,所以不能用凡夫的知见去解释、衡量佛的正遍知

觉。 

人间所见的佛,比如说释迦牟尼,从理论上讲是化身佛,在人间像人,在天上像天,至

地狱中像地狱,在任一类的众生当中,就像那一类的众生。他是有形象的、局部的,需要经

过学习,才具备人类所有知识,用这些做为度众生的工具,而使得众生受益。他同时可以在

无量无数的地方,显现无量无数身,度无量无数众生,而他本体法身是不动的。因此,我们

不可以说,由于化身的佛有生有灭,就说法身的佛有来有去;也不可以说,化身的佛需要具

备人类的知识,而法身佛就因此而有限;其实化身的佛,也就具备正遍知觉,因为他不离法

身,可是不能够说,正遍知觉的法身佛,是以凡夫知见,所见化身佛的知能,而称为正遍知

觉。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鬼上身的超度皈依念佛和观音显灵的真人真事

鬼上身的超度皈依念佛和观音显灵的真人真事

鬼上身的超度皈依念佛和观音显灵的真人真事 我朋友阿明,他母亲在家见到男鬼魂,几天后便中风入院,后发觉脑内有肿瘤,于是她叫阿明代为请观世音菩萨像回家供奉2008年10月12日,我到阿明家一起念普门品,...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恒迦达出家的故事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恒迦达出家的故事

恒迦达出家的故事如果真要出家,是谁也障碍不了的,不是父母妻子放不下你,不让你去出家,而是你自己放不下世俗的恩爱,没有勇气做一个舍家离欲辞亲割爱的出家人。能否出家,有没有佛缘,全在你的一念之间。王舍城...

远离焦虑的四个密码,您知多少?

远离焦虑的四个密码,您知多少?

前段时间著名公众大 V 咪蒙被封号,这个善于制造和利用全民焦虑造成全社会恐慌的“咪蒙教主”从此成了过去式。然而社会的焦虑症仍然不断的侵蚀人们存量并不多的快乐,于是很多人感慨:现代人怎么就这么容易焦虑...

长春艺考美术培训谁家好

长春艺考美术培训谁家好

长春艺考美术培训谁家好 长春艺考美术培训谁家好一般在浅色物体上表现明显,也与光源色倾向、强弱关系很大。物体在有色光线照射下,更容易观察到补色关系。补色对比也与色彩面积大小有关,补色规律广泛应用于绘画...

索达吉堪布:为达目的,人整天都在勾心斗角互相奋战

索达吉堪布:为达目的,人整天都在勾心斗角互相奋战

索达吉堪布:为达目的,人整天都在勾心斗角互相奋战 问: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天好像都在疲于奔命,像是战场中的士兵,永远得不到休息,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整天都在勾心斗角、互相奋战...

习气难调

习气难调

习气毕陵伽婆蹉尊者是一位断尽烦恼的阿罗汉,受到人天恭敬供养。尊者久来患眼疾不癒,若逢托钵需渡恒河,行动甚为不便,於是常会对恒河水神大喊一声:「小婢,住!莫流!」河神就会赶紧将河水分流,让尊者过河。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