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和放生是汉传佛教环保的福音

的确,就环保而言,早期佛教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理想。其他方面可以不谈,单讲食肉这一点,现存佛典所反映的早期佛教所持的观点就值得商榷。本来,慈悲戒杀是佛陀所极力宣扬的,他反对他的弟子去耕地,以免伤害土中虫蚁,告诫弟子用滤囊取水,这样既卫生也保护水中动物,甚至禁止弟子残害草木。可是,他却把食不食肉的权利留给佛弟子,让他们自己取舍。当是否食肉这个问题在他有生之年引起争论时,他并没有支持反对食肉的人。在某个场合,当反对食肉的人质问佛陀时,佛陀则回答说:修行在于净化心灵,而不在吃什么。如果吃素能解脱,草食动物早就是圣人。当然,佛陀的这个自由决定根据我们现在的猜测,很大可能是他考虑到当时僧人以乞食为生,对食物没有取舍的条件,而是信徒供养什么就吃什么。

然而,传统和客观条件并不能开脱教义和实践之间的出入,即主张慈悲戒杀又何以为别人杀生提供条件,相信六道轮回的观念又何以不怕所食之肉来自于自己前生的亲属或朋友。所以,当慈悲精神和轮回观念在传教过程中日益变得重要时,食用动物肉就成了一种尴尬的现实。某些后来的佛教徒意识到这种不可调和的出入,甚至说是种矛盾,才在新编的佛典中强调食肉是不对的。另外,在僧团组织上,佛教发展到后来,在印度的绝大多数的僧人就停止了乞食为生的生活方式,而是在寺庙里安定下来。有了固定的寺庙,庙里可以自行准备饮食,不再依赖托钵。最后,根据现存后期佛典,当时佛教的僧人食肉屡屡遭到某些外道和俗人的非议。由以上这三个基本原因,大部分后期佛教在编辑经典时就特地把不食肉的思想融合进去。这便是为什么多数后期的大乘经典反对肉食,主张吃素。有的经典甚至完全否定早期文献中允许吃肉的事实。这些经典,比较完整地保存在中国佛教的藏经里,这使得中国佛教及其流派有了形成吃素传统的理论依据。当较早的这些佛典传到中国,大约在4世纪末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最迟在5世纪初,僧团内部就出现了吃长素的僧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大夫的加入,是否素食也就成为当时佛教谈论的话题之一。于是佛教徒必须吃素这点佛教知识也很快为世人所知。到6世纪梁武帝用王权硬性规定出家人不得食肉时,僧人吃肉已经变成是不光彩的事。当然,素食在中国佛教僧团中形成固定的传统还有赖于《梵网经》的流传。在这部经中,不食肉是作为一条戒明确规定的,即奉行这个戒本的佛子就要遵守这条戒。这部经在梁武帝之前就已经问世,而且是当时流行的六种菩萨戒本之一。后来它的运用范围和流行程度逐渐超越其他戒本,这使得不食肉的约束也得到全国性的推广和实施。

至于放生,则是出于同情慈悲之心对动物福利的一种关爱行动。这种行动可以追溯到佛陀的时代。根据律典说,佛陀曾鼓励他的弟子发慈悲心,解放被困在陷阱或套兽器中的动物(从这点可以看出,当时佛陀允许僧人食肉,实在是出于客观条件上的不得已)。也可能是受到佛陀的这种鼓励,到公元前3世纪的阿育王统治时期,爱护动物就以政令的形式出现了。部分已发掘出来的阿育王石刻就记载了这类的政令。阿育王不仅要求各地方官员,在人行大道多种树和掘井以方便行人和动物,而且还要他们在各地修建兽防站,为受伤的动物提供治疗。到了后来的大乘经典,放生活动就变成了修养慈悲心和积累福报的行为。

当这些大乘经典传到中国后,很快就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来在中国我们能找出零星的出于爱心而护生放生的故事,加上佛教的鼓励,社会上就逐渐形成一种放生的风气。而且,无独有偶,跟吃素一样,《梵网经》也把放生作为戒条列入。这样,解救危难中的动物就成了出家人必须做的事情。此外,王室成员的参与算是一种正面的积极鼓励,萧齐时代的萧子显就是放生活动的实践者之一。后来帝王对著名放生者如天台智顗下诏表彰,或下敕某大寺庙修建放生池等等都是一种巨大的鼓励。因此,放生在教内大肆流行,教外也立即效法,很快它就传遍了全国各地,并且延续到今天。

另一个使素食和放生能够为广大民众普遍接受的工具是宣扬善恶因果报应的志怪故事。这些故事中,有的用食肉的恶果来劝诫人们吃素,有的用护生放生的福报和杀生伤生的恶报来鼓励放生。素食和放生能够在民间深入人心,它们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我们知道,放生是种很直接的环保活动,它用爱心去关怀和帮助受困受苦的动物,是对生物种类的保护。所以没有必要再解释它的环保性何在,需要解释的是素食跟环保的关系。

食肉对环保的害处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大自然有限资源的浪费。

根据一个现代素食学会的统计,一个普通肉食者一生大约要吃掉36只猪,36只羊和750只鸡。生产1公斤牛肉要用的水和地是生产1公斤粮食所需水土的20倍。1公斤牛肉要用25000升的水,生产1公斤的土豆却只需二百分之一的水。想想要用16公斤的粮食才能生产1公斤的牛肉,这种代价是惊人的,也是不划算的。据统计,世界上平均一天被食用动物所吃掉的粮食足足够全世界人一天的口粮。发达国家所生产的粮食绝大部分是用来养食用动物,而贫穷国家的人连一日三餐的口粮都没有。

第二,食肉比素食消耗更多的能源,因为制造动物食品所需的能源是制造粮食食品的好几倍。

第三,生产肉食动物对地球造成无法比拟的破坏。

为了养动物,森林都得砍伐,改成牧场,这就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破坏,因为没有森林,我们环境就日益恶劣,大气升温就加剧。牧场动物所排放的废物是人类的130倍以上。有人统计过,每秒钟就有八万六千磅这样的废物产生,而且都来自于供肉的农场。这些废物都只有少量被利用,而绝大部分因为没有妥善的处理系统而被堆积起来。这种堆积物对空气、对植被、对水源等都会带来直接的污染和破坏。它导致世界上许多珍稀动物的灭绝。更甚者,被这种废物严重污染过的空气又返回大气层,进一步恶化大气升温的问题。所以世界上不少组织已经注意到:饲养肉食动物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大于人类任何对它的破坏。可见,“祸从口出”一点不假!

从以上简短的叙述可以看出,吃素和放生都不是佛教原本就有的传统,但它的确符合当今的环保伦理,因为环保涉及到的是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动植物,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等等。事实上也正是这两个传统才使得佛教是跟环保主义相适应的一种宗教,尽管对佛教徒来讲素食和放生的积极利益和必要性远远不止有利于环保这一项。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佛法灵不灵不在法,在心

净土法门法语:佛法灵不灵不在法,在心

什么叫灵验?古人有句话说,「诚则灵」。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个人念得灵,那个人念得不灵?不是法门的问题,是诚敬心的问题。我对这个经要有信心,对那个经怀疑,怀疑...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9.想成佛的喜见菩萨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9.想成佛的喜见菩萨

9.想成佛的喜见菩萨从前有个喜见菩萨,他一心想成佛,为成佛而努力地修行着。他修行了两万年,经历无数的劫苦,终于得到神通。有一天,喜见菩萨看见恒河沙世界的河流干枯,大地干裂,毫无生机,便运用神通下了场...

百年佛教之谜慈禧为何哭着跪拜虚云老和尚

百年佛教之谜慈禧为何哭着跪拜虚云老和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外敌侵略北京,京城大乱,皇帝、太后、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今西安)。庆亲王闻虚云老和尚是得道高僧,请虚云老和尚伴驾西行,以保平安。当时正值伏天8月,腐烂的尸体臭气熏天,...

世界素食潮流面面观

世界素食潮流面面观

素食(vegetarian)的字源来自于拉丁文Vegetus意思是“完整的;新鲜的;生气蓬勃的”对现代欧美人而言,素食即意味着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饮食新时代的开始。古希腊号称素食主义之父的毕达哥拉斯的...

九百年来第一次,英国王室以纯素宴请贵宾

九百年来第一次,英国王室以纯素宴请贵宾

据PETA (善待动物组织)报道,英国王室菲利普亲王于本周星期一以纯素午餐宴请2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宗教的头面人物。此次历时三天的跨信仰会议在温莎城堡举行。会议名为“数种天堂,一个地球:各种信仰...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1」“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接着昨天继续分享!大家都知道众生有八万四千病,所以佛才说八万四千法门,对机施药,方能治病,故有五乘、三乘、一乘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