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避短-这就是社会和我们所要用人的真理

《世法哲言》(十二)

对人才之取舍何别?天下之或优劣和合之因,所汇果也,为一体之和,不可分割之,由是见劣而不取或,优之何获,故收或而取优舍劣是为理也。

我们怎样去发现、分别和取舍人才呢?天下的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并由此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和合整体,优劣好坏都汇聚于此,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其缺点和优点,人人都各具所长、各具所短。因此,如果我们见到一点错误和缺点,就不去用这个人,那么,他的优点我们也就得不到开发了。所以,扬长避短,纠正或者尽力地去掉他的缺点,而运用他的优点,发挥他的长处,这就是社会和我们所要用人的真理。

相关文章

有缘有故才有爱有恨 ; 无缘无故爱恨无存社会是由多缘融匯而成,故不可称己之能学者奋修诸识而积其品,乃人道之学道也高楼之建首在筑基,攀之于高而在于实事先未雨绸缪,才能稳操胜券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生西法师:是否应该在微信朋友圈发佛教的内容?

生西法师:是否应该在微信朋友圈发佛教的内容?

生西法师:是否应该在微信朋友圈发佛教的内容? 问:顶礼法师!我在微信朋友圈,发过一些关于佛教的内容。很多人看了很喜欢,让我继续坚持,但也有一些非佛教徒,表示质疑和反感,请问我是否应该发?如果引起别...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十四节 杀商主祀天喻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十四节 杀商主祀天喻

第十四节 杀商主祀天喻昔有贾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即共求觅,得一导师。既得之已,相将发引,至旷野中,有一天祠,当须入祀,然后得过。于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亲,属如何...

禅宗大德故事:隐居地方

禅宗大德故事:隐居地方

无德禅师一向在行脚,一天来到佛光禅师处,佛光禅师对他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可惜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呢?无德禅师无可奈何地答:究竟哪里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佛光禅师道: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

佛教故事:法音集:善自珍重

佛教故事:法音集:善自珍重

善自珍重守成法师著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道人,常在河边用功学道,为时已经十二年之久,可是一颗心仍然放不下,所谓目色耳声,鼻香口味,身静而意游,贪想不除,恒念六欲。如是走心散意,曾无一日宁息,因此十二年...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

基本教义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因果与修行的理论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

是非由或自论 凡事之非  莫可于执

是非由或自论 凡事之非 莫可于执

“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千古流传,好像不争口气就是没骨气的表现。其实,生活中是是非非,纷纷扰扰。我们绞尽脑汁辩论是非,大事小事非弄个曲直方圆,却忽略了由此而引发的愤懑与祸端。说起是非,也许只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