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佛教说的“六度”?

什么叫做“六度”

学佛人必定听过六度之说,那么什么佛教中的六度呢?所谓佛教六度,指的是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佛教六度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六度中的度即渡之意。因此,从字面上来理解,佛教六度便是六种渡人的方法。

佛教六度——六种渡人的方法

佛教六度第一个是布施(Dqna),即凡以物质利益施与大众的叫做‘财施’,包括身外的财物和自身的头目手足和生命;凡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的叫做‘无畏施’;凡以真理告知大众的叫做‘法施’。六度中的布施能带你去清净的彼岸世界,帮助你永远保持心理平衡的境界。

佛教六度中第二是持戒(S]la),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菩萨最根本的戒是饶益有情戒,就是一切为了利益大众,其余所有戒条都要服从这一条。持戒到彼岸即消除不当的欲望而获得心理平衡。主要有五戒:不杀生;不邪淫;不偷盗;不妄想;不说谎。

佛教六度中的第三是忍(Khanti),即为利益有情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忍辱到彼岸即不受外界任何事物的影响而始终能保持心理平衡。

佛教六度中的第四是精进(Viriya),即不懈息地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业。精进到彼岸即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满足既有的心理平衡境界,最终获得高层次的心理平衡。

佛教六度中的第五是禅定(Samqdhi)即打坐参禅。禅定到彼岸即通过坐禅的方式消除杂念,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佛教六度中的第六是般若(Pa``q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智慧到彼岸即通过对自然的参悟而获得智慧的成就,从而达到高层次的心理平衡。

​​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肯定自己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肯定自己

肯定自己沩山灵佑禅师正在打坐,弟子仰山禅师走了进来,沩山对仰山道:喂!你快点说啊,不要等死了以后,想说也无法说了。仰山回答道:我连信仰都不要,还有什么说不说?沩山加重语气问道:你是相信了之后不要呢?...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十一集)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十一集)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十一集)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孝经》,上回我们已经将第七章讲解圆满,今天从第八章开始学习,第八章是「孝治章第八」,我们先把这一段的经文来读一...

家宅门前环境布局4大禁忌 千万不要犯 不然招霉运

家宅门前环境布局4大禁忌 千万不要犯 不然招霉运

提到家宅风水,很多人往往只重视宅内的风水布局,却忽略了家宅门前风水。实际上,家宅门前的风水也会影响整体家宅风水,影响居住者运势,因此需重视。下面给大家介绍家宅门前风水4大禁忌,希望大家不要触犯,不然...

八百老虎闹东京

八百老虎闹东京

八百老虎闹东京古代有个青年叫王天亮,以打柴为生。一天他上山打柴,忽然看见一只老虎,伸着滴血的舌头,走到他面前,摇头摆尾似有所求。天亮问:"虎大哥,你若是有病,就把头点上三点;若不是,把尾摆上三摆。"...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七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七讲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十七讲)请看经文。“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好,看这一段经文。这还是正宗分的第二结构段,特别劝勉众生应当求往生以发愿...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究竟什么是欲望,什么又是需要?我们现今的人们总是分不清楚这两者的差异,将欲望当成需要,结果使我们自身产生苦恼。欲望,是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要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需要,是此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