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的师傅

开悟的师傅

阿弥陀佛、各位大德、善知识弟子释广忠是一居士,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师傅。师傅出家前是部队的一团长,今年65岁54岁出家,62岁开悟。师傅现在山东某地隐居修行(请原谅我不泄露师傅的地址,主要是怕搅扰师傅清修)当年师父的母亲为躲避战乱怀着即将生产的师傅,连续躲进三座庙,师傅最后出生在庙中,现在想来师傅也应是高僧转世。师傅出家在河南大相国寺,后来辗转来到山东。师公传给师傅一套秘法(师公是象净土法门法师一样的大德,师公现已圆寂)师公告诉师傅这套秘法跟观世音菩萨有很大渊源,这是末法时期观世音菩萨送给天下同修的大礼,但目前还没人练过。这套秘法叫《禅、净、密金刚动静合和禅》让师傅赶紧找地方修炼,有一居士给师傅提供了三间看玉米地的小房,在师傅最后一次闭关快结束时,有一天晚上天空突然打了一个炸雷,这雷正好打进师傅闭关的小房,直接将房门打掉,将地面打出近一尺的深坑,同时也将师傅掀出门外,师傅也就此开悟了。 师傅说看一个人是不是真修行,主要看你是往里修还是往外修,往里修为自己往外修为众生。师傅现在只收发大乘心的人做徒弟,师傅说是让你活着的时候成佛,然后再去度人,而不是等你死后往生。现在当初的三间小房已经被拆掉盖起了十几间的瓦房,已经成了一个小念佛点,这都是师傅亲自带着大家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师傅为念佛点定了三条规定,1,话头话尾必须念一句阿弥陀佛,2眼里不识他人过,3用心修行没事不要交头接耳打妄想。师傅说能做到这三条这里就是极乐世界。就这个法门而言,师傅也应算是一代宗师了,但由于这里不是庙,师傅只能穿便装而不能穿袈裟。我写这篇文章地目的是想联和大家的力量建一座庙,因为我自知以我自己的德行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偿所愿,庙名暂定为<金刚禅寺>这样既可还其师傅比丘的身份又可以弘扬秘法,让天下所有真正修行的善知识都有机会亲近秘法。如果哪位同修觉得自己和师傅以及这套秘法有缘想拜师,我会代为引荐,同时祈请佛菩萨加被,各位大德、善知识、网友踊跃布施,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凡是布施者都可以将名字发送到我邮箱里,等将来庙建好之后,所有布施者的名字都将刻到功德碑上,现眷享安乐,先亡获超生(不论你布施多少钱,就算布施一分钱,只要怀着赤诚之心,无住相布施,功德同样无可限量)QQ837475373网名:善行天下(由于工作原因平时上网时间一般在晚7点----8点30)、邮箱:gxz618@sina.com、卡号:(高贤忠)工行 6222023301008192022同时祈请各位大德、同修、善知识、网友看到这篇文章后能在各网站转载,希望能让更多的大德、同修、善知识、有亲近秘法的机会。以上所说如有一句假话弟子愿堕阿鼻地狱。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夫妻冷战家里风水怎么改 只需你小小的一个举动即可巧妙化解

夫妻冷战家里风水怎么改 只需你小小的一个举动即可巧妙化解

很多情侣在恋爱的时候就合得来,但是结婚之后生活慢慢的被琐事所占据,对于情感的经营就会减少,这个时候就很容易的吵架,发生冷战。那夫妻冷战家里风水怎么改才好呢?只需你小小的一个举动即可巧妙化解,一起来看...

斯洛维尼总统对素食和动物权的看法

斯洛维尼总统对素食和动物权的看法

素食主义将增加人类活更长的机会在人类的历史中,只有少数的政治家是素食者又是动物权的拥护者。至今,这样的人还是非常的少。斯洛维尼亚共和国是现今世界政治上少数有为的国家之一。在这次的访问中,斯洛维尼亚共...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 乐极生悲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 乐极生悲

(阿智外传30)阿智在毕业实习期间,曾闹出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儿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入秋后的一天上午,气候依然有些燥热。在一座不太大的车间里,十几台机器发出的隆隆轰鸣声充满了空间,每台机器旁边...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三十五卷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三十五卷

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三十五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放掌请坐,阿弥陀佛。这边有一个问题很重要,这位同修问了,预知时至是明心见性吗?诸位同修你们想一...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法融 (牛头禅师)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法融 (牛头禅师)

法融 (牛头禅师)法融读了许多儒家的经典和佛经后说:儒家的义理和许多世俗的文章,象糠粃一般,而佛家般若止观等道法,可以渡人到幸福的彼岸。法融从此出家为僧。法融投奔炅法师学道。炅法师道法出众,享誉当时...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香炉日暮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香炉日暮

香炉日暮感兴李端香炉最高顶,中有高人住。日暮下山来,明月上山去。禅思禅悟居最高顶是实情,也是比喻。悟后之人,直入最绝处,故常以登临孤峰比拟。此处言高人居于最高顶,是以此比喻说明他已达真如妙境。悟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