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迦叶尊者回答:人有来生吗?

佛在拘尸那迦的双生娑婆树间入灭后,彼时,佛门大弟子,有“佛让半座”之称的大迦叶尊者正在他处雨安居。那时候消息闭塞,交通全靠两条腿,佛涅槃七天后,消息才传到大迦叶那里。

当大迦叶急急忙忙赶往拘尸那迦时,异教分子也蠢蠢欲动。想干什么?自然是“文斗”。其中,有婆罗门智者专门跑来跟大迦叶掰扯“来世”理论。

婆罗门言:“今我论者,无有他世,亦无更生,无罪福报。汝论云何?”简单说一句话,婆罗门不相信“前生来世”,不相信因果报应。这是要从根本上瓦解佛教教义啊,一言不合怎么办?搞场辩论赛!

古代的佛教徒不比现在,不会拿“谤佛”“谤法”“下地狱”之说去恐吓别人。佛教有经律论三藏,佛门大德都是“论师”,从来只会以智胜人,而不是以言语恫吓。

回到故事,大迦叶跟婆罗门智者你一言我一语辩论起来。婆罗门说:“迦叶,你们佛教徒称,有十恶者,身坏命终,皆堕地狱。这样的理论我是不信的,因为没有人‘已死还来’,也没有人见过地狱的样子。”

当然,婆罗门声称的这些人,不是指你们这些开了天眼的佛门大德。在你们佛家人眼里,咱们这些外道不是正该都入地狱嘛,可是我的同修、亲朋好友,这些人都没有去过,都没有见过,你们所声称的“来世”“地狱”是不是一个骗局呢?

这种理解莫说婆罗门外道,现如今同样有很多人持这种理解。对此,大迦叶尊者是怎么回答的呢?

大迦叶尊者说:“在座诸位都是有智慧之人,我打个比方:有个盗贼,作奸犯科,要被抓去杀头。如果你是这个行刑人,他向你求饶要回去问候问候乡邻,你会放他走吗?”

“当然不会!”

“那你想,你的外道朋友、亲属,不信因果,死堕地狱。他去向那么没有慈悲之心的狱鬼求饶,说要回来看看你这位朋友,你觉得狱鬼会答应吗?”婆罗门不对。

婆罗门又说:“你们佛家人,声称修十善者,死后往生天众,无报无量。可是世间一切牛鬼蛇神都是人装出来的,谁又真正见过‘天人’呢?你招呼一个下来我看看?”

大迦叶又打了个比方:“假如有人掉进粪坑,这时有位国王救他出来,用最好的香汤为他净身,从头至脚,重洗再三。给他穿华丽的衣服,吃人间美味,以五欲娱乐。这时,你觉得他还会去那个粪坑自溺么?”

“当然不会!”

“那你想,天众福报非凡,对比之下,人间就是个大粪坑,你觉得如果你认识的亲朋好友如果往生了天众,他还会回到粪坑中来问候你不成?”婆罗门哑口无言。

在迦叶尊者看来,“来世”、“地狱”、“天众”都是有的,因果不虚,报应不爽。行十恶者,必有恶报;修十善者,福报非常。你看不明看不白,那是因为你为此身、此生所束缚,并不代表没有因果报应,没有前生来世。

所谓“业由己造、果由己受”,善业、恶业,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但当你选择的那一刻,也就注定了你“来世”不同的结果……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宗大德故事:千古楷模

禅宗大德故事:千古楷模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

如何挽回感情?教你4个挽回爱人的技巧

如何挽回感情?教你4个挽回爱人的技巧

当感情走到尽头之后,很多人都会非常难以割舍,于是想方设法地去挽回感情,更有甚至会放下自己的尊严和姿态去求对方留下,可即使这样也难以起到挽回感情的效果,难道在分开之后就真的无法挽回感情了吗?非也。在分...

素食饼的几种做法,又酥又脆馋死人

素食饼的几种做法,又酥又脆馋死人

好吃的饼相信每个人都喜欢,但是饼怎么做才好吃呢?教你几种做法,纯素无五辛,收起来慢慢学!1黑芝麻馅饼材料:面粉600克、酵母7克、泡打粉5克、温水320克馅料:熟黑芝麻粉200克、植物油80克、白糖...

称佛名号度众生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这个无上佛咱们经常都称着,一切佛都称无上;“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地藏菩萨说这《称佛名号品》,举这么几个佛名,每一佛后边都是无量佛,这都是讲的佛的法身,跟我们法身相合的,都是清净的。佛说的末法众生依此而能得度,念《地藏经》的时候,能得到这么多佛的加持,你还不得度吗?

同时地藏菩萨跟佛说,“世尊”,“现在”──就是当时佛在世的时候,说这个法会当中就叫“现在”;“未来”,就是我们现在这些众生,能够闻到《地藏经》、读诵《地藏经》的──不论天,或者是人,或者男,或者女,这无量诸佛当中的名号,你念一尊佛,功德无量,何况念到这么一品的佛名号呢?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销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销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地藏菩萨跟佛说凡是念过佛的名号品的,念到这些诸佛的名字,这些个众生不管他现生生的时候,乃至他以后命尽死亡的时候,他都能得到大利。这个大利不是一般财富的利益,也不是多活几年的利益,什么利益呢?永远不堕恶道,这个利益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诸佛使他悟了,遇到这个佛名号的因缘来加持他,他的苦难就可以结束,就能够修证道果,得到这些诸佛加持。

同时地藏菩萨还说,若有临命终人,就是这个人要死了、命终了,“家中眷属”,他的亲友、他的子女,就是他的六亲眷属,“乃至一人”,不是很多,其眷属当中有一个人,给他“高声念一佛名”,就把现在这些佛名号其中念一佛名都可以,这个命终人能够减轻五无间罪──过去造的罪是五无间,受苦无间的时候,把他业障就给他消除了。这个就很便宜了,就念这么一个名号,还是其中的一佛名号就可以,何况这全文、这〈称佛名号品〉。

这是《地藏经》的特殊利益,地藏菩萨特别地加持众生,晓得娑婆世界众生无暇修行,在修道时候没有时间,为了求生活,念念这个〈称佛名号品〉、《地藏经》的一部分,可以把你过去所造的罪、要受报的时候是五无间罪(消了)。

这前面讲了很多了,都是五无间,五无间这个罪过是极重的,堕阿鼻地狱,受五无间罪,受苦的时间都不间断,永远无尽的。那个经过的时间非常长,亿劫的时间,很难得出来,很难得离开地狱。要是他临终的时候,有人给他念这个佛名号,罪当时就消失了。如果在他临命终的时候,别人给他称念,他人给他称念,就是〈称佛名号品〉、《地藏经》的〈称佛名号品〉,他所有罪业都消灭了。无间业,一称佛名号即能消灭,称哪个佛名号都能消灭。

众生身、口、意三业所造的罪恶,在临命终的时候,称一佛名号的功德,就能离开恶道,得生到天上。每一个众生生的时候,他在念佛的时候更能生天了;何况在地狱、做重业,在临命终时候,把那重业消失了;或者五逆十恶,就是立刻能够得消失。这就是咱们经常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他这一念间念佛名号,佛菩萨加持。

同时我们在讲《华严经》的时候,若是闻如来名──念《华严经》的时候,都念到《华严经》诸佛名号,闻着如来名、听到如来的名字,乃至于缘念他所说的法,不信──《华严经》讲闻到佛名字,乃至闻到他说的法不生信心,都能够种种子,不管他信不信。这在《华严经》里讲,入他性海当中。大家可能不记得了,就是讲《十信品》十信的时候,只要一闻到佛的名字,闻到一部经,闻到了,你信不信,功德都有──性种性,《华严经》是这样讲的,那是最了义乘了。如果再有信心来念,那个功德是无量,这都是诸佛菩萨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

所以在这地藏菩萨跟佛说要是众生自己自称佛名号;这个是病人要死的时候,别人帮他念,如果他自己自念,念这《称佛名号品》,“自称自念”,生前就念,给他死后做准备,能够“灭无量罪”。这是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救度的最善巧的方法,念诸佛名号。

——节选自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一天到晚的造业,被这个业缚住了,你就受苦了,你感觉到不自在,感觉不舒服,一天总感觉不如意,这就是业系。业是什么呢?惑是什么呢? 是迷,因为迷了又造业,愈造愈迷,愈迷愈深,这是起惑造业,才受生死轮转,本来也没有生死轮转,本来也没有这个名字叫众生,也没有这个名字叫佛,这种观不容易修,这叫实相观。

现在我们还得从有门入手,所以就念这些佛名号,你念一部《地藏经》可以,念第九品也可以!就念〈称佛名号〉,只念这一品。就像我们念《法华经》,我们不能念全部的经文,没有那么多时间,只念〈普门品〉,我喜欢《华严经》,可以念〈普贤行愿品〉,这样《法华》、《华严》都有了,两部经加在一起读不要半个钟头,所以读诵这些大乘经典,你读诵久了,你心里跟所念的经文合一了,你就是佛。一念觉一念佛,念念觉念念佛,一念不觉就不是佛了,是众生。

凡是念过经文里这一品的人,生前生后都能得到大利益

称佛名号度众生【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大师教你想要前男友挽回自己应该怎么做

大师教你想要前男友挽回自己应该怎么做

很多人情侣当初在一起的时候轰轰烈烈,但一走到分手的时候还是会痛苦不堪。爱情不是大白菜,一年四季都可以有。特别是女生女,总是比男生要脆弱一点,当被分手的一方想要挽回自己的爱情应该怎么做呢?一起来看看想...

菩萨本行经

菩萨本行经

菩萨本行经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上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见诸沙门。身心懈怠不勤精进。告阿难言。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不能出离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