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真的吗?

经常听说:“信佛三天,佛在眼前;信佛三年,佛在西天。”这似乎表示,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肯定的事实。其实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误解,认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等于完成了究竟圆满的佛果,也就是说,只要心回意转,马上就可以花开见佛,或者立即成佛。而一旦信佛并开始学佛之后,才知道成佛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事实上,学佛之道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做难行道,从初发菩萨心,到修行自利利他、难忍能忍的菩萨道,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完成佛道。另一种称为易行道,要学念阿弥陀佛圣号,凭借佛的本愿力,先求往生西方净土,经过长时间的薰闻,证得圣位的菩萨之后,再以自己的愿力,回到世俗的凡夫群中,广度有缘的众生,积聚智慧与福德资粮,直至功行圆满,方能成佛。所以学佛越久,知道佛法越深,才了解从凡夫到成佛的路程是相当遥远的。

因此,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指在逐渐地成就佛之功德的开始,亦即指完成了自己能够成佛,也必将成佛的第一步。认同众生与佛本来一体,无二无别,只是在迷为众生,悟即为佛,并不是说,当我们承认自己有成佛的可能之时,就已同时完成了佛的福德和智慧。

也有一种情况是,学佛之初勇猛精进,觉得佛果指日可期,而且他们也的确能够重重突破,似乎烦恼迅速消除,智慧速疾增长;但是日久之后,仍然觉得烦恼未除,反而感受到障碍重重,业障、魔障、病障层出不穷。如此一来,可能有两种结果:知道了学佛成佛不是一朝一日或一生一世的事,乃是多生多劫不断修行的事,所以不再急于成佛,而能改采脚踏实地、逐步前进的心态,甚至抱持不问收获,但自耕耘的态度,努力修学。另一种则是对于佛法失去信心,认为开悟成佛之说,只是一种观念或理想,解脱烦恼,转凡成圣,乃系不可能的事,所以放弃修行,或者改信其他宗教,以期获得另一种方式的归宿。

综合以上诸种情况,可得一个结论:“学佛越久,离佛越远”的问题,是基于“断烦恼、证菩提”的观念而起。如能体会到无求、无得,方证无上的佛道,但以佛法用之于现实人间的日常生活,即能解除许多矛盾的心结或情结。若不急求断烦恼证菩提,烦恼自然已在减少,那样的话,不仅不会感到学佛越久离佛越远,而且会使你突然发现,佛就在你的眼前。只要自心与佛的慈悲与智慧相应,自心即是佛的全体大用。因此,《宗镜录》的作者永明延寿禅师主张:“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若将佛的慈悲与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而不急求了生死证涅槃,岂会产生“学佛越久离佛越远”的误解?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高振农教授:朱熹与佛学

高振农教授:朱熹与佛学

高振农教授:朱熹与佛学朱熹与佛学 高振农朱熹是我国孔子以后封建社会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他吸取和利用了前人的思想成果特别是儒、佛、道三家的思想资料;创立了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自称得孔孟...

人是如何变坏的

人是如何变坏的

人是如何变坏的有个老魔鬼看到人间的生活过得太幸福了,他对小魔鬼们说:“我们要去扰乱一下,要不然魔鬼就无法存在了。”他先派了一个小魔鬼去扰乱一个农夫。因为他看到那个农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却少得可...

日常的佛心行禅:妈妈讲真话

日常的佛心行禅:妈妈讲真话

妈妈讲真话几乎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多或少地说一些谎话有些是出于某种私欲,有些则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一生都没有说过谎话的人很少。真的,很少,几乎就没有。可是,母亲却总是教导我...

相互体谅,婚姻美满

相互体谅,婚姻美满

妻子应常体谅丈夫在外工作的劳苦。先生也应多体谅太太管家的辛勤,尤其要想想:她打从大老远嫁到夫家,离开父母和乡里,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操劳家务,偶而表现得不顺手和不称心,当然在所难免。如果做丈夫的人,...

从「健康素」「环保素」无肉亦可欢餐桌现和平

从「健康素」「环保素」无肉亦可欢餐桌现和平

推特(Twitter)和脸书(Facebook)一样,是全球非常重要的社群工具,在茉莉花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创办人艾萨克.比兹.史东,二○○一年成為全素者。苹果的贾伯斯曾游於印度,晚年几乎完全素食...

放生螺蛳产生的感应

放生螺蛳产生的感应

  放生是消业培福的很好方法,放生看着简单,若能激发慈悲心,这个收获就是最大最大的,以这慈悲心为基础求生极乐,能增进往生把握,能增进品位,这是共业招感使然。如经文中说:舍利弗,得与如是诸上善人同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