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11佛教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

□ 佛教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 

葬仪的进行,应该有诵经、念佛等佛事。但在中国现行的佛教葬仪中,出家人只管诵

经,却不是葬仪的主体;因为葬仪中的家祭、公祭等仪式,均委由葬仪社派人司礼,佛事反

倒成为一种点缀。 

正确的佛教葬仪,除了司礼者之外,主体应该是出家的法师为亡者诵经。参与的大众,

均应人手一册佛经跟著持诵。持诵的内容,最好是简短的经文及偈颂,例如「心经」、「往

生咒」、「赞佛偈」、佛号、「回向偈」等,不用唱,只用诵;否则,大众无法随唱而无参

与感。然后由法师简单地介绍亡者的生平及其为善、利人、学佛等的功德,并做简短的开示

──一则度化亡者超生净土佛国;同时安慰、启发亡者的家属、亲友。 

至于家祭和公祭,最好同日举行,因为既然已经全体参与葬礼了,就没有必要另外举

行;否则,除了拉长葬仪的时间外,只是显示个人和团体的突出感而已。如果要同日举行家

祭或亲友、团体的公祭,则应该在正式的葬仪之前举行。佛化的葬仪应该简单、隆重,前后

的时间不须超过一小时,最多一个半小时。至于用中西乐队或仪仗等场面,都是虚荣的铺

张,此举对于非佛教徒而言,也许有其慰灵的作用;对佛教徒来说,则反而会扰乱亡者一心

求生佛国净土。 

自古以来,佛教的丧葬并没有一定的制度。但在中国,有关死者未亡之前的弥留,及命

终后的沐浴、更衣、设灵位、伴灵、纳棺、出葬、埋葬、做七,乃至百日等,大致都有它固

定的仪式。 

依据「净土法门」,在弥留时宜有善知识──不论是在家或出家的修行者──为亡者说

法、诵经、念佛,称为助念,一直到命终十二小时之后,移动遗体,为之沐浴、更衣,并继

续以助念代替伴灵。而且,每举行一项仪式,都用佛法开示亡者,令其一心皈命佛国净土。

当然,最好能有出家僧众说法开示,否则亦应以同道、同修中的长辈乃至资深的平辈为之。 

对于佛教徒,遗体的处理,只有坐龛、坐缸和火葬、土葬的不同。如果遗体坐龛,则采

坐龛火化,只有封龛及举火的仪式;如果遗体坐缸,则有封缸土葬的仪式;如果遗体卧棺,

则有封棺的仪式,封棺以后,有土葬及火葬两种,若系火葬,则将骨灰坛置于寺院或墓场的

塔中,也有将骨灰坛埋于地下墓中的。 

不论是火葬或土葬,凡有仪式,均以念佛、诵经、回向代替由家属轮番举哀及哭泣、音

乐等的铺张。在过去的农村社会,如果家有老人,往往会预备棺木,称为寿材;预备葬服,

称为寿衣,以求福寿绵长,大吉大利。在今天工商业的社会以及都市的环境,已经不许可有

这样的风俗,而事实上也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上面已经说过,佛教的葬仪宜力求简单、隆重。且特别不允许在丧葬期间,以杀生的荤

腥招待亲友,更不可以酒肉荤腥来祭祀亡者。故在吾乡江苏参加丧礼的用餐称为吃豆腐,那

是由于纯以素食招待前来吊祭的亲友,以豆腐类的食物为主之故。灵前则以香花、蔬果、素

食供养。花篮、花圈、挽幛,亦当适可而止;最好除了丧家和代表性的亲友致送数对花篮以

及数幅挽联、挽额以表示悼念之外,不需要大事铺张。如果亲友致送奠仪,除了由于家属贫

苦而留著丧葬费用及生活所需外,最好悉数移做供奉三宝、弘法利生及公益慈善等的用途,

将此功德回向亡者,超生离苦,莲品高升。 

至于父母亲过世,饮泣哀伤乃人之常情。世尊涅槃之时,除了已得解脱的大阿罗汉,弟

子们无不涕泣。唯世习以哭泣表示亡者的哀荣,则属虚伪。佛教徒当以佛事代替哭泣。 

那么什么时候为亡者做佛事?如何做佛事?请看下一节。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如何从上师那里受四灌顶?

达真堪布:如何从上师那里受四灌顶?

达真堪布:如何从上师那里受四灌顶? 如何从上师那里受四灌顶? 达真堪布解答:观想上师的眉间有一个白色的“嗡字”,放出白色的光融入自己的眉间,使自己获得了宝瓶灌顶,净除了烦恼障,成为了修习资粮道的...

听佛十句话,胜读十年书

听佛十句话,胜读十年书

1.人只一念贪私,便削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应以不贪为宝,一生平安。2.贪多业也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积财不如积德。4.富贵...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崔吉居士预知时至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崔吉居士预知时至

崔吉居士预知时至崔吉居士,山西省怀仁县人,生於一九三八年,自幼家庭贫寒,五岁丧母,七岁就随父到煤矿做苦工,下矿井背煤,历尽人世的苦难,同时也养成他济贫救人、舍己成人的德性。一九六一年将一位无依无靠的...

佛说七美女丑陋无比的真义

佛说七美女丑陋无比的真义

拘留国中有位婆罗门,名叫摩诃蜜,悭贪不信佛法,智慧无双,财富无数,为拘留国国王、大臣所敬重礼遇,座下常有五百弟子跟随他学习。摩诃蜜有七个女儿,个个花容月貌,庄严端正,辩才无碍,天天穿金戴银,和五百女...

受持、读诵《法华经》的感应事迹

受持、读诵《法华经》的感应事迹

1、老虎听法华经的故事西晋蜀郡沙门静生,出家以苦行致称,为蜀三贤寺主,诵法华经。每诵经时,常感虎来蹲前听,诵讫乃去。又恒见左右有四人为侍。年虽衰老,而精勤弥励,遂终其业云。(出《法苑珠林》)【译文】...

哲理故事300篇(71-75)

哲理故事300篇(71-75)

71、到处都不景气,你的工作心情是否也染上了些许低迷呢?一大早,我跳上一部出租车,要去深圳郊区一企业做内训。因正好是尖峰时刻,没多久车子就卡在车阵中,此时前座的司机先生开始不耐烦地叹起气来。随口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