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11佛教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

□ 佛教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 

葬仪的进行,应该有诵经、念佛等佛事。但在中国现行的佛教葬仪中,出家人只管诵

经,却不是葬仪的主体;因为葬仪中的家祭、公祭等仪式,均委由葬仪社派人司礼,佛事反

倒成为一种点缀。 

正确的佛教葬仪,除了司礼者之外,主体应该是出家的法师为亡者诵经。参与的大众,

均应人手一册佛经跟著持诵。持诵的内容,最好是简短的经文及偈颂,例如「心经」、「往

生咒」、「赞佛偈」、佛号、「回向偈」等,不用唱,只用诵;否则,大众无法随唱而无参

与感。然后由法师简单地介绍亡者的生平及其为善、利人、学佛等的功德,并做简短的开示

──一则度化亡者超生净土佛国;同时安慰、启发亡者的家属、亲友。 

至于家祭和公祭,最好同日举行,因为既然已经全体参与葬礼了,就没有必要另外举

行;否则,除了拉长葬仪的时间外,只是显示个人和团体的突出感而已。如果要同日举行家

祭或亲友、团体的公祭,则应该在正式的葬仪之前举行。佛化的葬仪应该简单、隆重,前后

的时间不须超过一小时,最多一个半小时。至于用中西乐队或仪仗等场面,都是虚荣的铺

张,此举对于非佛教徒而言,也许有其慰灵的作用;对佛教徒来说,则反而会扰乱亡者一心

求生佛国净土。 

自古以来,佛教的丧葬并没有一定的制度。但在中国,有关死者未亡之前的弥留,及命

终后的沐浴、更衣、设灵位、伴灵、纳棺、出葬、埋葬、做七,乃至百日等,大致都有它固

定的仪式。 

依据「净土法门」,在弥留时宜有善知识──不论是在家或出家的修行者──为亡者说

法、诵经、念佛,称为助念,一直到命终十二小时之后,移动遗体,为之沐浴、更衣,并继

续以助念代替伴灵。而且,每举行一项仪式,都用佛法开示亡者,令其一心皈命佛国净土。

当然,最好能有出家僧众说法开示,否则亦应以同道、同修中的长辈乃至资深的平辈为之。 

对于佛教徒,遗体的处理,只有坐龛、坐缸和火葬、土葬的不同。如果遗体坐龛,则采

坐龛火化,只有封龛及举火的仪式;如果遗体坐缸,则有封缸土葬的仪式;如果遗体卧棺,

则有封棺的仪式,封棺以后,有土葬及火葬两种,若系火葬,则将骨灰坛置于寺院或墓场的

塔中,也有将骨灰坛埋于地下墓中的。 

不论是火葬或土葬,凡有仪式,均以念佛、诵经、回向代替由家属轮番举哀及哭泣、音

乐等的铺张。在过去的农村社会,如果家有老人,往往会预备棺木,称为寿材;预备葬服,

称为寿衣,以求福寿绵长,大吉大利。在今天工商业的社会以及都市的环境,已经不许可有

这样的风俗,而事实上也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上面已经说过,佛教的葬仪宜力求简单、隆重。且特别不允许在丧葬期间,以杀生的荤

腥招待亲友,更不可以酒肉荤腥来祭祀亡者。故在吾乡江苏参加丧礼的用餐称为吃豆腐,那

是由于纯以素食招待前来吊祭的亲友,以豆腐类的食物为主之故。灵前则以香花、蔬果、素

食供养。花篮、花圈、挽幛,亦当适可而止;最好除了丧家和代表性的亲友致送数对花篮以

及数幅挽联、挽额以表示悼念之外,不需要大事铺张。如果亲友致送奠仪,除了由于家属贫

苦而留著丧葬费用及生活所需外,最好悉数移做供奉三宝、弘法利生及公益慈善等的用途,

将此功德回向亡者,超生离苦,莲品高升。 

至于父母亲过世,饮泣哀伤乃人之常情。世尊涅槃之时,除了已得解脱的大阿罗汉,弟

子们无不涕泣。唯世习以哭泣表示亡者的哀荣,则属虚伪。佛教徒当以佛事代替哭泣。 

那么什么时候为亡者做佛事?如何做佛事?请看下一节。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丧子未必是凶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丧子未必是凶

丧子未必是凶(一)《华严五祖纪》:唐朝杜顺和尚,有一天到外面去化缘的时候,有一个斋主抱著他的儿子,求和尚给他消灾延寿。和尚定睛对著孩子看了许久,说:这孩子本是你的冤家,现在应该给他忏悔。吃完了斋以后...

秘密不是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还有他知道

秘密不是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还有他知道

从前,有一位员外,家财万贯,乐善好施,经常修桥补路做好事,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他是大善人,交口称赞。唯一遗憾的是,员外夫妇一直没有一儿半女,无人继承产业,他们焦急万分。有一天,员外出去办事,刚走几天,来...

星云法师:佛教对知见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对知见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三天,也是本次讲座的最后一天,今天我所要讲的题目是:‘佛教对知见的看法’。我们对很多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对于大千世界,乃至整个宇宙人生,也都别有一番不同...

皈依后常想自杀怎么办?

皈依后常想自杀怎么办?

皈依后常想自杀怎么办? 问:我的朋友已经皈依了三宝,但是从皈依了三宝之后,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一念经就会发狂,请问长老我应该怎么样处理?梦参老和尚答:皈依三宝之后,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一念经就会发狂,业...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八讲)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八讲)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八讲)净空法师讲述华藏图书馆录影室诸位观众,前些时候有同修问我:‘学佛要不要做慈济的功德?’这一句话的理念,我们必须要清楚。整个佛法可以说就是一个大圆满的慈济的功德,慈济功德就是...

佛珠如何开光?开光后的佛像如何佩戴?

佛珠如何开光?开光后的佛像如何佩戴?

现代人都想知道怎么开光,但却不知开光重在一种念力,开众生心眼,开内在般若智慧。佩戴供奉者经常与开光圣品相处,自然与圣品磁场相应,获圣品庇佑。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开光,也不知道怎么开光。要问怎么开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