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译文

曾有一位长者的儿子与一帮商人入海去采宝。这位长者的儿子对入海驾船的方法可琅琅上口,譬如到了大海的漩涡、洄流、礁矶激溅之处,应当这样把、这样整、这样停之类。他对人人说:「入海方法,我全知道。」世人听了,完全信任他的话。到得海中,没过多时,船师得了病,溘然之间,死去了。长者的儿子就接替了他,航至漩洄的急流之中,大叫着:「应这样把、这样整。」船盘回扭转,不能进步到宝渚去,没多久全船商人都没水而死。

世人也是这样,稍微修习了一下禅法、安般数息观和不净观,虽是记诵住了文词,却不通个中的意思,也不懂得修行的各种方法,妄自声张说已深透地舆解了,便胡乱传授禅法,使得一意精进的人迷乱了,失了自性清净心,倒置错乱了诸法的殊别之相,经年累月都毫无收成,就像那位愚人,使得他人没于海中。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滑稽机灵,生动奇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世界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世界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死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①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②: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③,当如是捉④,如是正,如是住。语世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世人闻已,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溘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⑤。至洄洑驶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⑥,如是正。船盘回扭转,不能进步,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少习禅法,安般数息⑦,及不净观,虽诵其文,不解其义。各种方法,实无所晓,自言善解,妄授禅法,使前人迷乱失心,倒错法相,终年累岁空无所获。如彼愚人使他没海。

注释

①口诵句:标题是指文中的“长者子”善于背诵驾船的理论,而不会实际操作的比喻。

②捉船:实际操作驶船的方法。

③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漩洑,漩涡。洄流,潜流;逆流。矶激,被水冲击的凸起的岩石;暗礁、险滩等地方。

④当如是捉:当如量,指准确的方法;捉,驾驶;今后的当假如亦同。正:指直航。住:指停泊。

⑤代处:代理;指船师已死,由长者子代理船师。

⑥唱言:大声喊叫,批示海员、舵工。

⑦安般数息:安般,梵文Anapana,或译安那般那,安是呼出气息,般是吸入气息,一心点数那气息,勿令忘失,就叫做数息观。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挂号立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明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经由过程邮件xuhua@xuefo.net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急速删除。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慈悲忍辱,天官赐福

慈悲忍辱,天官赐福

台州的彭矩,性情慈祥而且谦逊。他曾经跟另一个人,投宿在同一家旅馆。后来彭矩先回家,那个人遗失雨伞,以为彭矩拿走,便来到彭家怒骂。看见彭矩的表现好像很懦弱,就说:「我遗失衣裳,也要你赔!」彭矩照那个人...

《大势至菩萨心咒》全文

《大势至菩萨心咒》全文

大勢至菩薩心咒:嗡,巴杂,嘿,嗡,巴杂,詹杂,摩诃噜呵呐吽嘿 ong bazha hei ong bazha zhanzha moheluhenahonghei大勢至菩薩真言:唵-散-髯髯-娑婆诃...

净土法门法语:相信自己的意思,你就成了魔

净土法门法语:相信自己的意思,你就成了魔

1 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我们亲眼看到许许多多好心学佛的人,魔境跟佛的境界不能辨别,结果落到魔道里面去,想叫他回来,难,他被魔境迷住了,愈陷愈深,不容易回头。2 我们学佛,要相信佛的教诲,决定不能相信...

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佛教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婆塞戒具足。可见五戒是学佛者,在家优...

揭秘生活中的神奇因果:读佛经的真实感应

揭秘生活中的神奇因果:读佛经的真实感应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书,读过的杂七杂八的书也算有一些了。只有五年前开始看《金刚经》时,每次皆有非常清凉的感受透过全身,直贯头顶。那期间只要一看《金刚经》就是如此,读其他任何书都没有这种感受。再不久,两次...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放下放下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放下放下

放下放下一次,坦山禅师与一位同参外出行脚,正遇上天降大雨,一条小沟立刻被雨水冲成了一条小河。他们正准备横穿小河,发现一位身着丝绸衣服的年轻姑娘,站在一边徘徊不前。显然,她不想蹚过小河弄脏衣服。来吧,...